王立芹

【摘要】建筑過程中涉及到的許多施工技術,對于土建工程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墻體砌塊技術是指在砌塊的基礎上,將砌塊墻體應用到土建施工中的一項技術,一般用于承重墻和圍護墻的建設當中。在現代的土建工程中,砌塊已經逐漸代替磚成為了建筑中的主要材料,此項技術在未來發展中有著廣闊的前景。土建施工中,墻體砌塊的施工流程簡單,材料用量小、質量輕,在墻體施工中的運用,配合其他技術,可發揮砌塊應用價值。本文主要對墻體砌塊技術發展、主要特點、應用價值等進行介紹,并結合具體建筑項目,對于砌塊施工技術的運用流程進行了深度分析。
【關鍵詞】土建施工;墻體砌塊;技術應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7.075
前言:
在國家提出保護耕地、節約資源等調控政策以后,對粘土磚生產造成較大影響。墻體砌塊的運用,因其能夠節約土地和能源的消耗而得到快速發展,并在1970年之后不斷普及。在技術運用過程,需要施工人員嚴格把控材料使用關卡,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保證土建施工質量,保證成本可控,發揮技術應用優勢。
1、墻體砌塊技術概述
1.1 墻體砌塊技術的應用意義
墻體砌塊的材料主要是由各種礦渣和廢料混合而成,墻體砌塊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減少對我國黏土資源的消耗,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形式。在實際的應用中,墻體砌塊比傳統紅磚的黏土用量要降低一半以上且造價更低,可以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墻體砌塊施工的便捷性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房屋建筑墻體的施工效率,從而達到控制進度的目的。
1.2墻體砌塊技術特點
使用墻體砌塊作為土建施工重點技術,具有如下幾方面使用優勢:第一,利用墻體砌塊,可節約土建施工粘土磚的消耗量約50%。同時,對于傳統的粘土磚施工,墻體砌塊運用過程消耗的工作量相對較少,泥漿實際消耗大約是粘土磚施工泥漿消耗30%左右。運用墻體砌塊,能夠節約建筑施工期間能源消耗,并且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在低成本的投入之下,建設更多高品質的建筑墻體。第二,墻體砌塊具有質量輕和密度小等優勢,由于砌塊自重大約為標準規格粘土磚類型墻體50~70%,因此,將其應用在土建施工中,有助于建筑荷載的降低,并提高其抗震系數。此外,輕質砌塊施工過程運輸和轉運等處理較為便捷。第三,運用墻體砌塊,施工過程更加便捷。若施工面積相同,由于墻體砌塊實際面積較大,因此,施工期間人員取塊次數就會減少,大約是標準狀況90%左右,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員工作強度,減少施工量,進而提高施工效率,有效降低成本。與此同時,墻體砌塊隔熱性能優越,可高度適應環境變化,并且砌塊尺寸能夠根據施工需求靈活調整,因此,無論是砌塊制作,還是砌塊施工方面都十分便利。
2、土建施工中墻體砌塊技術的實踐應用
2.1 工程概況
本項目為新建工業化建筑,土建施工使用預制內墻板展開施工。受到墻板資源限制,采取高精度的混凝土砌塊,作為建筑內墻結構。下文重點對于建筑施工期間,高精度墻體砌塊的施工技術應用詳細分析。
(1)砌塊相關參數。該項目當中,使用的砌塊尺寸、外觀等參數需要符合表1中的要求:
砌塊的單位立方抗壓強度指標為,強度A3.0的砌塊,單位立方抗壓強平均值≥3.0MPa,單組最小值≥2.4MPa;強度A4.0的砌塊,單位立方抗壓強平均值≥4.0MPa,單組最小值≥3.2MPa;強度A5.0的砌塊,單位立方抗壓強平均值≥5.0MPa,單組最小值≥4.0MPa;強度A6.5的砌塊,單位立方抗壓強平均值≥6.5MPa,單組最小值≥5.2MPa。
砌塊的干燥收縮以及導熱系統相關參數如下:干密度級別B05砌塊的干燥收縮值,使用標準法施工干燥收縮值≤0.50mm/m;使用快速法施工的干燥收縮值為0.80mm/m,干態砌塊的導熱系數為≤0.14W/(m·K);干密度級別B06砌塊的干燥收縮值,使用標準法施工干燥收縮值≤0.50mm/m;使用快速法施工的干燥收縮值為0.80mm/m,干態砌塊的導熱系數為≤0.16W/(m·K);干密度級別B07砌塊的干燥收縮值,使用標準法施工干燥收縮值≤0.50mm/m;使用快速法施工的干燥收縮值為0.80mm/m,干態砌塊的導熱系數為≤0.18W/(m·K)。
(2)材料現場存儲。砌塊出廠齡期需要大于5d,使用拖板進行整體包裝,待運送到施工現場之后,可以選擇堆放位置,做好防雨措施。為便于現場轉運,需要置于平整場地。按照規格將砌塊整齊碼放,控制高度低于2板。堆放位置需要設置明顯標志,并預留通道,使用專業機具向砌筑現場運輸。需要注意,不可使用翻斗車轉移砌塊。需要保證砌塊施工時,含水率≤25%。并且在現場和其他材料分類保管,以免出現混雜,造成砌塊損壞,影響施工。此外,為做好現場防雨工作,還可使用套袋覆蓋。圖1為砌塊堆放現場圖。
2.2 施工前準備
(1)工前機具準備。砌塊施工之前,還需對粘結劑、砂漿、鋼筋相關材料進行復核與檢查,對砌筑、開槽、抹灰或者鉆孔等機具進行檢查,常用施工機具如圖2~4所示:
利用齒形刮刀,對灰縫厚度、粘結劑用量等進行控制;使用臺式切割機,對砌塊進行高精度切割;利用磨砂板,對墻體進行打磨或者清理。此外,為保證現場材料的順利使用,還需準備手持攪拌器;準備橡膠錘,輔助砌塊位置施工;準備鏤槽器,對預埋管線、鋼筋等進行開槽;準備水泥填縫槍,對墻體縫隙進行填塞;準備L型鐵件作為砌塊、主體結構等連接構件,并使用射釘槍對鐵件進行固定。
(2)制備砌塊與砂漿。在現場,需要按照排磚施工圖,完成各類規格砌塊的制備,并利用專業切割臺進行切割,保證長度切割誤差在±2mm以內,寬度切割誤差在±1mm之內,并開槽。使用電動機具對界面劑和粘結劑等進行攪拌,攪拌期間,嚴格按照材料使用說明完成,針對粘結劑,制備流程為,先在施工桶內加入粘結劑質量的20%清水,之后將粘結劑添加其中,使用手持攪拌器進行攪拌,持續攪拌5min,當粘結劑變為膏狀物時,靜止5min之后使用,使用時間超過60min,需要重新攪拌,根據攪拌量確認粘結劑用量,需要控制4h之內用完。需要注意,不可在配制過程私自向其中添加水泥和砂子等物料。
2.3 墻體施工
(1)基層清理。墻體施工之前,需要對隱蔽工程質量全面檢查,重點檢查預埋件,并對砌筑位置進行清掃,將灰渣、積水和雜物等清除,嚴格按照施工圖,進行吊線和放線,利用紅外儀進行放線,還可利用墨斗將墻體邊線和軸線彈出。
(2)處理底層。在建筑內部對于防水施工有嚴格要求的墻體,如:廚房和衛生間等,需要在墻體根部制作尺寸和墻體厚度相同的坎臺,并利用C20混凝土,在其中配置鋼筋,控制坎臺高度≥200mm。針對防水要求明確的房間,需要嚴格按照建筑結構圖,做好防水處理。施工坎臺位置時,可利用鋁模定位,還可以用木模板,配合拉結螺栓的使用,完成加固。對新舊混凝土的接觸面展開“鑿毛”處理,處理之后使用清水沖洗,控制固定模板和樓板之間距離在500mm之內。室內其他墻體基部,用型號M10水泥砂漿進行找平,為保證基部平整度,可使用水平尺進行校準[3]。
(3)砌筑墻體。通常天氣環境之下,若坎臺需要現場澆制,那么砌塊砌筑需要在澆筑7d之后才可進行。如果無須現場澆筑坎臺,則需要先清理砌筑面,之后利用普通泥漿完成找平,再使用粘結劑進行砌筑。砌塊砌筑期間,不可用水濕潤,確保上下搭接長度高于砌塊總長度1/3,搭接長度大于150mm,控制灰縫厚度3~5mm。砌筑過程,可利用粘結劑,并使用齒形刮刀,保證刮漿均勻,能夠順利鋪刮在待砌筑的砌塊端面上。之后,利用橡皮錘輕輕敲擊已經鋪筑的砌塊,從砌塊頂部逐漸向下方敲擊,隨后沿水平方向壓實和敲擊,保證砌筑劑能夠從灰縫之內擠出。在灰縫之內,不可留空隙,控制粘接劑的飽和度≥90%,施工之后灰縫的厚度在3~5mm之間。隨著砌筑施工完成勾縫,并將擠出的粘結劑及時清理。已經砌筑完成的砌塊,不可隨意撞擊或者移動,如果需要校正,則需先將粘結劑完全刮去,之后才能重新鋪筑。每次砌筑施工結束之后,需要使用水平靠尺對垂直度進行校正,并對皮數線進行核對,保證施工之后各項偏差處于合理范圍之內。
(4)鐵件施工。鐵件主要指“L型鐵件”該建筑物的抗震設防烈度小于7度,因此,需要利用“L型”鐵件替換拉結筋植筋,結合結構設計,完成砌體、混凝土結構柱和墻體的交接位置處理。為確保砌塊、鐵件等結構之間連接可靠,可利用射釘槍固定鐵件,將其置于混凝土結構之上。按照墻柱高度,間隔500mm或者600mm距離,可設置1個鐵件,使用3個自攻螺釘在混凝土結構上。梁底的長度方向,需要在兩側距離小于600mm,相鄰砌塊間距1200mm之間設置“L型”鐵件1個。鐵件利用Q235B型號鋼材,需要注意,射釘使用應符合表2中的各項要求:
(5)構造柱位置施工。當建筑墻體的構造柱長度大于5m,需要按照要求設置馬牙槎,以“先退后進”之原則,控制單個馬牙槎長度≥50mm,高度≤300m,并沿著墻高在間隔600mm距離之內設置2 6拉結筋,或者使用“L型”鐵件進行拉結,保證拉結筋伸入到墻內。針對8度抗震區域,需要沿著墻體整體貫通;針對6~7度抗震區,需要保證構造柱長度≥700mm。墻體砌筑施工結束7d,展開構造柱位置的施工,控制構造柱的截面寬度在240mm,厚度和墻體厚度相同。在縱向筋的選擇方面,使用4 12鋼筋,保證其頂底部和頂部均錨固在混凝土結構之內,并利用 6@200箍筋。澆筑構造柱時,需要保證結構的密實性,具體施工流程如下:第一,安裝模板時,需要在其中一側立模,之后沿著柱高對另一層模板實施分段安裝,并利用拉固螺栓,借助模板將砌體夾緊,分段完成混凝土澆筑。第二,構造柱澆筑之前,需要將柱中雜物完全清理,并適當濕潤模板和留槎位置。澆筑混凝土過程,利用木錘敲擊模板,配合振搗,保證混凝土充滿馬牙槎、柱腔等位置,注意不可與墻體之間進行碰撞。
(6)墻頂施工。在墻體的頂部預留出長度30mm的頂縫,并將砌體基臺進行調整,利用最上層砌塊高度輔助調整。當砌筑施工結束14d之后,即可對頂縫進行填塞,利用填縫槍將水泥砂漿向砌體頂縫當中壓入,保證砂漿飽滿填塞,并及時清理擠出砂漿。
(7)門窗洞口位置施工。對于門窗洞口的過梁位置展開施工,如果門窗洞口的寬度≥900mm,需要使用鋼筋混凝土設置過梁,確保過梁的截面尺寸和混凝土砌塊的配筋和尺寸相適應,按照設計規范,設計支座長度。如果需要使用鋼筋混凝土對過梁進行預制,需要保證過梁向墻內伸入長度≥300mm。當門窗的寬度<900mm時,可使用型號為M10的砂漿,厚度30mm,并在內部設置2 8鋼筋作為過梁,控制鋼筋向邊墻的錨入長度≥250mm。現場預制或者現澆施工的窗臺板,當臺板厚度在100mm時,應控制兩側向門窗周圍墻體中的伸入長度≥300mm。先完成模板安裝,保證安裝誤差在±1mm范圍之內,后完成鋼筋的安裝,分布鋼筋選擇 6@200鋼筋,結合實際要求,使用和墻體同等厚度的加筋泥漿作為門洞邊框。
(8)管線埋設。針對暗埋的管線,可在墻體砌塊施工結束之后7d展開施工,先對埋設位置進行畫線,之后開槽墻面,使用手持電鋸完成墻面槽和打洞,配合手工鏤槽器,將開槽深度控制在墻體厚度1/3之內,并保證槽距和門窗洞口間距≥300mm。在管線的固定方面,可使用水泥釘、銅絲、鋼絲、定型卡扣等固定,保證固定釘間距≤300mm。管線敷設結束之后,使用專用砂漿,將砌塊槽口位置進行填實,保持槽口低于墻面2mm,沿著槽長的外側位置粘貼纖維網格布,寬度≥100mm,之后利用聚合泥漿找平。施工過程盡量避免墻體雙面開槽或者交叉開槽,如果無法避免,可使用雙面開槽方式,控制開槽間距≥600mm。當墻體厚度不足120mm時,禁用雙向開線槽的施工方式[5]。
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當前的土建施工中,墻體砌塊技術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術。應用這項技術,可以有效的減少建筑領域發展對黏土資源造成的破壞,而且在墻體砌塊技術中應用的墻體砌塊質量非常的小,有助于施工速度的提升,而且墻體砌塊具有很大的強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墻體的施工的效果。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要想充分的發揮出墻體砌塊技術的性能,就必須要保證工作人員的水平可以達到施工標準,管理人員也要加強對墻體施工的監督工作,保證墻體砌塊技術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實,打造合格的建筑工程。
參考文獻:
[1]孫兵.土建施工中墻體砌塊技術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9(27):32-33.
[2]陳星吉.墻體砌塊技術在土建施工中的應用[J].四川建材,2019,45(5):138-139.
[3]周杰.墻體砌塊技術在土建施工中的應用分析[J].建筑安全,2017,31(8):16-18.
[4]王濱宇.土建施工中應用墻體砌塊技術的簡述[J].民營科技,2018(3):128
[5]黃紹彬.金墻體砌塊應用分析[J].建筑,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