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前一天還互道晚安,第二天突然就要分手?其實,很多分手看似突然,實際上都是早有“預謀”。美國專家通過研究發現,當一個人想分手時,他的語言習慣會隨之改變。在社交平臺發帖的語言會變得更“自我化”,也就是在寫東西時更常用第一人稱“我”,其使用頻率遠超“我們”,前者大約是后者的8倍。這種變化最早在分手前3個月就開始出現,在分手的那一周達到最高峰,直到分手后的兩個半月,語言表達習慣才慢慢回到正常水平。頻繁使用“我”這個字眼,通常代表人對自我的專注,或是有沮喪的想法。因為當一個人對感情越傷心、越失望,就越想從這段關系中退縮。
男性失業易導致離婚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夫妻由于多種原因爭吵和離婚,但當男性失業時,兩個人離婚的可能性增加了30%,不僅如此,男性做兼職工作的家庭,離婚的風險也更大。即使男人做著一份小工作或由于客觀原因被動失業,仍然會導致婚姻中的爭吵和緊張。而對于想要約會的單身人士來說,是否有工作同樣重要。
該研究同時表明,女性的工作狀態和經濟狀況對離婚概率沒有明顯影響。
妻子加薪男人傷心
倫敦大學城市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當另一半加薪時,男人們會暗暗感到不開心,因為這縮小了他們和低收入伴侶之間的薪酬差距。收入低于妻子的男性,生活不滿意的比例為18%,而收入高于或等于妻子的男性,不滿意比例為11%。反之,丈夫加薪,女人只會更開心。該研究結果說明:男性養家糊口的刻板印象仍然比想象的要嚴重。在婚姻中,男性似乎需要成為掙錢多的那一方,才能對自己和婚姻感覺良好。
不服老的人大腦更年輕
德國某機構針對50萬名年齡在10~89歲的人進行調查后發現:大多數人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小了約20%。并且自己年輕時,認為50歲很老,但等真到了50歲,又會覺得50歲其實還很年輕。研究人員認為:在時間觀念上的這種扭曲,是由人的大腦和身體衰老的速度共同驅動的。主觀年齡低于實際年齡的人在記憶力測試中得分更高,且不太可能出現抑郁跡象。所以,不妨把自己想得比實際年齡更年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