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洋
人們常說,飯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湯。小的時候還聽老一輩講過:旦起理發,午窗坐睡,夜臥濯足。可見,泡腳一直受到人們的推崇,很多人還熱衷于在熱水中加入各種藥材泡腳。
泡腳,究竟是什么原理?是所有人都適合泡腳嗎?平價又易得的泡腳藥材有哪些?中藥泡腳的注意事項又有什么?
中藥泡腳是指用中藥配方熬成水來泡腳,根據中醫臟象學說,皮膚肌腠與五臟六腑通過經絡相互連接,藥物離子、藥物氣味、藥物功能可通過足部皮膚肌腠,循環進入臟腑,再通過臟腑的輸送分散于形體官竅、四膚百骸及病灶部位,從而達到防治保健的功效。
中藥泡腳的應用很廣,適于內、婦、骨傷科疾病、生活保健及運動健美等各個領域。如同內服湯藥一樣,泡腳也要根據不同的疾病開具不同的中藥來使用。
平日里有手腳冰涼、畏寒、易疲勞、痛經、腰膝酸軟等不適癥狀者特別適合中藥泡腳。泡腳有促進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活血通絡的作用,故適合患有痹癥、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風后遺癥、四肢厥冷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閉經、小兒麻痹后遺癥的人群。同時,泡腳還能明顯消除疲勞、改善睡眠,治療神經官能癥。
民間常說: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濕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燙腳,丹田暖和。既然泡腳好處多多,那什么藥材比較適合長期使用呢?
生姜在中醫上屬于辛溫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為生姜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它與花椒都有溫補腎陽的作用。長時間久坐造成的下肢淋巴回流障礙(癥狀為用手指按壓雙腿皮膚可出現輕度凹陷),連續用此法泡腳能夠起到一定的消腫作用。
艾葉具有溫陽、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性溫熱,有內熱的朋友不適用。
食鹽泡腳可緩解腳氣,還有去角質、促進血液循環、助眠抗衰之效,對感冒的恢復有一定幫助。
泡腳可不是越久越好,每次以20~30分鐘、身上發熱甚至微微出汗為宜,因為汗液流失過多不利于身體健康。中藥泡腳水溫不宜過高,一般控制在40~45攝氏度,過高的溫度會燙傷皮膚,并導致血液循環突然加快,反而引起身體不適。
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銅盆等金屬材質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泡腳的療效大打折扣。
泡腳也不是萬能藥,并非適合所有人。正處于孕期及月經期的婦女、有出血疾病或局部受傷48小時以內的患者、危急重癥患者、有急性傳染病或中毒的患者都不適合泡腳。情緒激動、過度疲勞或有精神疾患的人士也不宜經常泡腳,飯前飯后1小時以內,過饑過飽或酒醉者、足部有破損以及較嚴重靜脈曲張的人均不宜用中藥泡腳。
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糖尿病、中風且伴有末梢循環障礙,出現感覺減退的人,應由他人試好水溫后再進行泡腳,以免燙傷。對中藥泡腳藥液皮膚過敏者禁止泡腳。
若中藥泡腳后出現過敏、頭暈等不適反應,應立即停止并擦干腳部,平躺休息即可緩解,若病情加重,需到醫院就診。如果有特別需要調理的疾病,如腳氣、濕疹、皮膚皸裂、痛經、關節炎等,建議找專業大夫去開處方,對癥下藥。決不可道聽途說,自作主張,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科學泡腳,才更有療效,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