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金亮
全球最大農業科技公司先正達集團即將登陸科創板。近年來,圍繞先正達集團和相關企業的新聞備受關注:4年前,中國化工完成收購瑞士先正達,成為中國企業迄今最大的海外并購案;2020年,中化集團、中國化工宣布,將旗下全球農業資產注入新設立的先正達集團;今年,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聯合重組,先正達即將上市,再次令行業矚目,也讓人對本土農業科技企業的培育增加了關注度。
現代農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也是技術密集型行業。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農藥生產國、世界第二大種子市場,但我國種業和原創農藥企業整體上規模小、技術水平較低。原創農藥企業每年投入研發費用較高,一般占總銷售額的9%~13%,我國大多數農藥企業研發投入僅占銷售額的1%~2%。盡管我國農業生產用種安全有保障、風險可控,但種業創新的人才、成果大多不在企業手中,實質性科技領先的種業企業屈指可數。
農雖舊業,其命維新。以往那種認為農業沒有科技創新、種糧沒有技術含量的觀念早已過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發生,生物技術、智能化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先進技術加速向農業領域滲透。在此背景下,世界農化行業格局發生巨變,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今后要重塑我國農業科技企業版圖,形成農業科技企業矩陣,既需扶持培育大而強的領軍企業,也要支持發展專而精的特色企業。要引導金融、社會資本參與,采取差別化扶持政策,提升企業差異化競爭能力,必須著力打造三類企業。第一類是航母型領軍企業,具有產業主導能力的“航母”,最具資本、技術、人才優勢。第二類是特色優勢企業。支持其在經濟園藝作物、畜禽地方品種等細分市場發揮作用,打造“隱形冠軍”。第三類是專業化平臺企業,在重點環節上提供專業化技術支撐或服務的平臺型企業。
要著眼全產業鏈和全要素,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創新要素集聚、龍頭企業集群、特色產業集中。一方面,著眼全產業鏈協同促進要素集聚,圍繞主導產業,聚焦全產業鏈中品種研發、高效種養、精深加工等環節,實現優勢科研團隊、優秀企業、優質基金深度融合、聯動發展。另一方面,著眼全要素集聚推動產業發展,推動科技、人才、資本等集聚在一個產業上,補齊要素短板,形成集團作戰優勢,提升單個要素的邊際效益,讓沒的變有、讓弱的變強、讓強的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