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化名)運營微信公眾號始終不得其法,看著不增反減的粉絲數量,張玲向周圍朋友請教公眾號運營的方法。
“找一些閱讀量高但沒有聲明禁止轉載的文章,注明作者和出處,然后轉載到你的公眾號中……”“把一些名著轉化為音頻,為他人閱讀提供便利。音頻我們自己來錄制,總不至于侵權吧?”“我的網盤里存了好多電子書資源,可以通過提供鏈接免費分享給大家,說不定也能增加一些粉絲數量呢……”朋友們紛紛“出招兒”。
張玲隨后開始逐一嘗試以上方法,公眾號粉絲數果然有了增長。正在竊喜時,她卻收到了一封封的應訴通知書。張玲不解,如此運營侵權了嗎?對此,北京互聯網法院的法官給出了解答。
問:微信公眾號轉載他人已發表文章侵權嗎?
答:即使在轉載時已經注明了作者和來源,并且作出了免責聲明,標明“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而且被轉載的文章也并未標明“未經許可,嚴禁轉載”,行為人轉載相關文章的行為依然可能構成侵權。
張玲通過其運營的微信公眾號擅自轉載他人已發表文章,其行為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及地點獲得涉案文章,構成對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害。
問:將他人作品轉為音頻發在微信公眾號侵權嗎?
答:微信公眾號運營者將他人已發表的文章或書籍轉化為音頻后提供在微信公眾號中,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及地點獲得相關文章或書籍,構成對著作權人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害。
無論是否改變了涉案作品的表現形式、侵權人是否付出了時間精力,在向不特定公眾傳播他人作品時,都應該征得著作權人的許可,否則就會構成侵權。
如果向公眾提供的音頻并非自己錄制,那么微信公眾號運營者除了侵犯著作權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還可能會侵犯錄音制作者以及表演者的權利。
問:是否可以將文章鏈接到云盤地址?
答:用戶通過點擊微信公眾號推文文末的“閱讀全文”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后輸入文章或書籍名稱等方式,可以獲得相關文章或書籍的網盤下載鏈接地址。這種行為并未直接上傳或者儲存他人的文章或書籍,而是鏈接到云盤地址,也并未通過深度鏈接技術直接破解正版的電子書網站,同樣構成侵權,構成了對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害。
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者在公眾號的運營過程中,應通過合法渠道拓寬公眾號的曝光度。切勿為了追求關注度,未經他人許可以轉載、轉化為音頻,提供下載鏈接等各種形式提供文字作品。挖掘自身特色,致力于提供原創內容,才是吸引粉絲的長久之計。
(摘自《法治日報》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