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珍

在中國高校向內涵式發展轉型、互聯網大數據迅速發展、高校信息公開相關文件不斷推出的背景下,構建和完善高校財務信息公開體系,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推動高校財務管理水平,對高校的綜合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信息公開內容、外部審計、信息共享、人力資源和內部控制的角度分析了我國高校財務信息公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化方案。
高等學校作為人才輸出的重要培育機構,每年從政府、家長和社會捐贈中獲得大量資金,因此高校尤其是公辦高校的財務信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很多國家對高校的財務信息公開也都頗為重視。2007年,國務院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高等學校作為事業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信息公開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年《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正式實行,對高等學校和企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公開的內容、方式和途徑做了明確的界定。2012年、2013年教育部分別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做好高等學校財務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開展高校信息公開工作專項監督檢查》的文件。相關文件的推出,凸顯了管理層對高校財務信息的重點關注,并提出進一步做好高校財務信息公開的要求。目前,中國高校的發展也逐步由外延式的擴張、興建轉向了內涵式的發展。構建和完善高校財務信息公開體系,提高高校財務信息的透明度,推動高校財務管理水平對高校的綜合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財務信息公開體系的研究現狀
李楊(2011)、傅賽萍(2012)、周珽(2013)以高等學校財務公開信息的內容為研究視角,提出高校財務信息公開應該包含的內容。單雅迪(2016),魏建國(2017)分別以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為例,對其公開的財務信息進行了分析,并與國內的高校財務信息公開體系做了對比,為國內高校財務信息公開體系的完善提供了借鑒經驗。崔曉莉(2018)以75所教育部直屬高等院校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教育部直屬院校財務信息公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陶元磊(2019)提出將大數據與傳統的高校財務信息結合,通過治理驅動和政策驅動構建高校財務信息公開體系。姚暉(2019)利用因子分析法構建了財務治理水平評價指標,提出提高利益相關者參與力度,引入獎懲機制。金田(2019)以教育部部屬的高校為研究對象,從披露信息的可獲得性、信息質量和披露特征多個維度評價了研究樣本的信息披露質量,并從編制口徑、財務協同等角度提出了完善建議。張桂麗等(2020)分別從現實維度、目標維度和時間維度分析了我國高校財務信息公開中存在的問題及整改建議。
高校財務信息工作體系由高校信息公開平臺、組織結構、高校財務信息公開內容、相關制度和財務人員組成。因此,對高校財務信息公開體系的優化應該綜合性、系統性、全面性的去分析和整改。
二、高校財務信息公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的不斷努力,財務信息公開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然而通過對比發現,中國不同高校財務信息公開的內容和深度參差不齊、差異顯著,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公開的信息內容有限
目前中國大多數高校的財務公開信息是由預算報告和決算報告構成,篇幅相對較短,再扣除學校的基本情況,組織結構、會計原則和會計科目含義等內容,有效信息更為有限。公開的報表中資產、負債、費用凈資產等信息普遍缺失,不能真正實現財務信息公開,發揮社會監督功能。
缺少捐贈和債務方面的信息。校友捐贈和社會捐贈在高校收入來源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然而關于捐贈的收入、支出、投資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在很多高校公開的財務信息中并未報告。在中國,很多高校普遍采用財務融資的方式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債務融資作為高校長期融資的重要組成成分。在高校公開的信息中,同樣缺少對債務的相關報告。顯然目前高校財務信息公開的廣度和深度不利于捐贈工作和對捐贈資金運作監督的進一步推進,也不利于債務融資的健康發展。
(二)缺乏外部的獨立審計
由外部審計機構對高校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并出具獨立審計意見,有利于保障高校公開財務信息的真實、準確和完整性。對財務報表的專業性、權威性和客觀性都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我國高校的財務報表往往是由政府審計,而不接受社會審計。
(三)信息系統共享程度有待提高
高校中普遍存在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戰,信息系統共享化程度較低。人事處、科技處、教務處、資產管理部門,以及各二級教學單位之間數據缺乏共享,不利于發揮信息集成優勢,對系統性的財務分析、財務評價和財務規劃所發揮的作用有限。
(四)人力資源的支持亟需提高
受到晉升機制和薪酬體系的影響,中國高校財務工作對人才的吸引力相對有限,容易導致財務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專業技能提升的動力。
(五)對內部控制的重視度不夠
內部控制由控制環境、會計系統、控制程序及風險評估四個部分組成。盡管各大高校都建立的有內部控制制度,但很多學校的內部控流于形式,僅僅停留在制度文件中,在實際的操作中并未建立內部控制意識,缺少完整的內部控制可行的操作體系,有悖于防范財務風險的初衷。目前,很多高校舉債擴大基本設施建設、建設新校區,如果對風險認知不到位,風險防范機制不健全,風險防范不及時,很容易產生債務風險。內部控制是降低高校運行風險,維護財務資金安全,確保財務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實現高校發展目標的有力保障,必須高度重視。
三、高校財務信息公開體系的進一步優化
(一)對公開財務信息格式和內容的優化
高校公開的財務信息不應該只有預算報告、決算報告組成,而應該是多角度、多維度地以財務報表的形式對高校的資產、負債、收入、費用、凈資產及其變動進行綜合反映,對財務報表的內容、格式進行系統化、規范化的設計。以附注的形式對相關會計項目和準則進行補充和說明。對目前我國的高校功能分類科目應該進一步明細化、精確化和全面化。加大對債務信息、校友和社會捐贈信息的披露力度,對債務的用途、期限、利率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對捐贈的資產收入、投資運作、收益分配等情況進行重點披露。同時,由外部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出具審計報告,并給與公示。
(二)加強財會人才隊伍建設
通過培訓,績效考核等措施,不斷提高高校財會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和管理水平。及時關注最新的會計準則和相關制度,提高對政策的理解力。鼓勵員工創新思維,激發創新工作方式的嘗試。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完善財務人員的晉升和激勵機制,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與時俱進,利用大數據、云平臺、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將財務管理、資產管理、人員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無紙化操作,對查詢、評價、決策等實現支持功能。對二級院系和職能部門定期不定期的進行業務培訓,通過提高師生的自助化操作,解決排隊問題,充分發揮財務系統的服務職能。
(三)強化財務管理內部控制
充分認識內部控制的意義,培養內部控制意識。在管控中明確經辦人的權限范圍,落實崗位責任制。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簡化財務工作流程,提高財務工作人員技能水平和服務意識,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加強各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的預算管理水平,成立專門的審計小組,對預算執行情況給以監督,并及時披露,接受外部監督。加強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完善對財務指標的風險測評機制、預警機制,建立風險應對方案。將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財務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