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內選段】
1.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節選自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魯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說:“誰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見的……”
魯迅先生生的病,剛好了一點,他坐在躺椅上,抽著煙,那天我穿著新奇的大紅的上衣,很寬的袖子。
魯迅先生說:“這天氣悶熱起來,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裝在象牙煙嘴上的香煙,又用手裝得緊一點,往下又說了別的。
…………
梅雨季,很少有晴天,一天的上午剛一放晴,我高興極了,就到魯迅先生家去了,跑得上樓還喘著,魯迅先生說:“來啦!”我說:“來啦!”
我喘著連茶也喝不下。魯迅先生就問我:“有什么事嗎?”
我說:“天晴啦,太陽出來啦。”許先生和魯迅先生都笑著,一種對于沖破憂郁心境的展然的會心的笑。
(節選自蕭紅《回憶魯迅先生》)
【課外選段】
1.夏天會使人變得年輕。一到夏天,你不得不卸下厚實的外衣,連同收起那古板肅穆的面孔。讓肌膚與太陽天天親近,心胸受熏風夜夜愛撫。大汗淋漓之際,洗一個熱水浴,再捧出一盆冰西瓜,仰臉躺在瓜棚小院內,此時最不拘小節,最自由自在。夏天是打牌、聊天、講故事的好時光。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拱豬”,一起鉆桌子,一起數天上有幾顆星星;或眺望黝黑的蒼穹,訴說鵲橋銀河的愛慕思戀,于是,兒時的童趣與青年時代的豪興一一湊到眼前,在追溯和幻想中年輕10歲。
夏天令人感到人生的多彩。翠綠的大自然在熱浪中漸顯幽深和成熟。茉莉如雪,紫薇帶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大街上走過一群少男少女,仿佛飄過一朵七彩的云霓。大都市令人眩目的夏裝琳瑯滿目,叫你說不出哪種顏色最美麗。夏天從來就不甘寂寞,淡雅和濃艷,都可以成為夏的象征。
夏天最考驗一個人的毅力。因為悶熱,便滋生出許多煩躁。意志薄弱的人,爽快地把夏天讓位給無聊、懶散、游蕩和倦怠;意志堅強的人,卻分外珍惜夏天,珍惜夏天的光陰,也就延長了你的生命。在酷暑炎熱中駕起充實的生命之舟,在磨煉中贏得時間老人的恩賜,讓生命的每一刻不為之虛度。
夏天是最浪漫的季節。夏日的山水毫不羞澀地敞開自己的胸懷,讓游人從容地欣賞它的雄奇、它的妖嬈。夏天最有趣的節目是看海,去沙灘聽潮聲,嬉浪不夜天,或去唱卡拉OK,或去看通宵電影,在無風的夏夜默默期待東方第一縷曙光出現。夏天有許多纏綿的話可說,不說也可品味夏日情調的溫馨。
(節選自曹政《夏日風情》)
2.再有,留在我記憶的胎記里的,就是我少年街道上的那些馬車、那些驢車、那些騾子和羊,和慢慢騰騰的老牛。在我少年的時光里,每天都能看到幾輛馬車從街道上走過,幾輛驢車從街道上走過,幾輛牛車從街道上走過。馬路和街道上時時有冒著熱氣的馬糞或牛糞,時常能聽見牲畜的叫聲:熟悉的牛兒“哞哞”聲,羊兒“咩咩”聲,驢兒“昂昂”聲……此時又回蕩在我的腦海里。牲畜是鄉村的風景,能趕著馬車去走親戚也算一種身份,就像現在一個農民開著小車走親戚一樣。
(節選自安慶《一條少年的街道》)
3.太陽下山了,又是一日之程,步行人,也覺得有點疲勞了。
你走進一個荒僻的小村落——你對這村落很生疏。然而又好像很熟悉,因為你走過許多這樣的小村落了。看看有些人家的大門已經閉起,有些也許還在半掩,有幾個人正邁著沉重的腳步回家,后面跟著狗或牛羊。有的女人正站在門口張望,或用柔緩的聲音在招呼誰來吃晚餐。也許,又聽到幾處閉門聲音了,“如果能到哪家門里去休息下該多好呀”,這時候你會這樣想吧。但走不多遠,你便會發現一座小店待在路旁或十字路口,雖然明早還須趕路,而當晚你總能做得好夢了。“荒村雨露眠宜早,野店風霜起要遲”,這樣的對聯會出現在一座寬大而破陋的店門上,有意無意地,總會叫旅人感到心暖吧。在這兒你會受到殷勤的招待,你們遇到一對很樸野、很溫良的店主夫婦,他們的神色和語氣,會使你生發回到了老家的感覺。但有時,你也會遇著一個刁狡的村少,他會告訴你到前面的村鎮還有多遠,而實在并不那么遠;他也會向你討多少腳驢錢,而實在也并不值那么多。然而,他的刁狡,你也許并未看出刁狡的討厭,他們也只是有點拙笨罷了,什么又不是拙笨的呢?一個青生鐵的洗臉盆,像一口鍋,那會是用過幾世的了;一把黑泥的宜興茶壺,盡夠一個人喝半天,也許有人會說是非常古雅呢。飯菜呢,則只在分量上打算,“總得夠吃,千里有緣的,無論如何,總不能虧心哪。”店主人會對每個客人這樣說。
(節選自李廣田《野店》)
讀寫對接
白描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類似于西洋畫法中的速寫或素描。而文學創作中的白描則指不用華麗的詞藻和繁復的修辭手法,也不精雕細琢、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的主要特征,用準確有力的筆觸,寥寥數筆,寫出活生生的形象,表現出自己對事物的感受。
魯迅曾將白描手法定義為:“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在他看來,白描就是簡練自然,無須刻意雕琢,要用極簡練的筆法來寫。
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冬日捕鳥”這一部分,就運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集中筆力寫雪天捕鳥,怎樣張設機關,鳥雀如何入陷阱……雖然著墨不多,卻相當傳神,是一幅充滿童趣的畫面。
而在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一文中,從魯迅和蕭紅簡單的對話間便可見蕭紅對魯迅先生去世的惋惜。
在《夏日風情》一文中,作者從四個方面再現了夏日風情,不管是細節化的工筆,還是特寫式的白描,都引發了讀者的共鳴,將讀者帶入夏日的真實生活中。
而在《一條少年的街道》中,作者選取了少年時街道上的典型生活場景,從視覺、聽覺等角度,運用白描的手法,借助擬聲詞,生動地展現了鄉村生活的特色,語言簡明質樸。
《野店》亦是如此,作者通篇白描,于不動聲色中訴說著野店里經常發生或可能發生的一切,展現了一個充滿生氣的野店以及濃濃的人間煙火。
運用白描法寫作時,同學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寫背景,只突出主體
白描不用精雕細刻、層層渲染,也不用曲筆、陪襯,但需突出描寫對象的特征和情態。作家們就常用三言兩語把一個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這不得不讓我們贊嘆。
2.不求細致,只求傳神
由于白描勾勒沒有其他修飾性描寫的煩擾,故作者能將精力集中于描寫人物的特征上,往往用幾句話、幾個動作,就揭示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勝多、以形傳神的藝術效果。
3.不尚華麗,只求樸實
白描手法一般不用華麗的形容詞和繁復的修飾語,而是用準確、簡潔的語言進行樸素、單純的描寫,既省儉又傳神。那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之所以感人,就是因為作者抒發的是真情實感,感情愈淳,愈能行動讀者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