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順柯
“嗶——”裁判一聲哨響,4×100米接力賽開始了!
這是學校一年一度的校運會,接力賽是我們班唯一參加的田徑項目,我和徐東分別跑第三棒和第四棒。我隊前兩棒跑得十分迅速,按此開局,冠軍非我們班莫屬了,因為我和徐東是最能跑的。我接過第三棒快速飛奔,拉開了與別隊的距離,快到第四棒接力區時,我揮手示意徐東先跑起來,我再將棒給他。可我一跨進接力區,徐東竟先來抓棒,一個猝不及防,棒竟掉在了地上。場外的同學噓聲一片,我也一下子懵了。待徐東反應過來揀棒起跑時,其他隊的最后一棒已紛紛向終點展開沖刺。
結果可想而知,我們與冠軍失之交臂。至此,我和徐東形同陌路。原本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如今就像在通往對方的心門上加了一道冰冷的鎖。
直到我上了一堂不同尋常的作文課。這堂作文課,老師先給我們每人發了兩張A4紙和一把剪刀。老師對大家的疑問并不解釋,而是要求我們服從他的指令,先剪第一張A4紙。將紙兩次對折,用剪刀剪下一角;再對折兩次,再剪一角。在剪紙過程中不能詢問,不能互相交流。剪好后展開,我環顧四周發現,沒有一位同學剪出的圖案是相同的。
下面,老師讓我們剪第二張紙,步驟與之前一樣。但這次老師也拿出紙和剪刀來給我們做示范,并及時回答同學們的詢問,還允許我們互相交流。結果,大家剪出的圖案大同小異。
大家一起聽了老師同樣的指令,為什么剪第一張紙得的圖案截然不同,而第二張卻大體相同?我恍然大悟,其實每個人就像一張白紙,紙上剪出的圖案便是各自的思路。剪第一張紙時,因為不允許溝通,我們的內心是封閉的,對老師指令的理解也千差萬別,剪出的圖案自然各不相同。剪第二張紙時,不但老師做了示范,我們還進行了充分的交流。通過溝通,我們才能打開他人的心扉。所以,要想別人理解你的意思,有效溝通才是最好的辦法。
下課后,我忙找徐東解釋,那場比賽,我示意他先起步跑起來,然后在接力區后半段接棒。徐東大吃一驚,他以為我當時是讓他先接棒呢。原來如此!我們冰釋前嫌,并決定在今后的比賽或集體活動中攜手拼搏,為班級爭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有我們適時溝通、交流,才能讓思想統一,才能共同進步。
(福建三明市第三中學七·5班,指導老師:李耿源)
我來品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