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花垣縣的十八洞村,曾因為山高路遠、閉塞落后而“窮出了名”。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指引,短短幾年時間,在科研團隊的幫扶下,村里一批獼猴桃種植技術能手脫穎而出;在駐村博士的帶領下,講堂里每周都會傳出學習英語的聲音;在相關企業院校的支持下,越來越多村民轉型為農家樂老板、鄉土創客、電商從業者……如今十八洞村拔窮根、摘貧帽,成為遠近聞名的脫貧標桿。小鄉村發展實現大跨越,若追尋其中門道就能發現,人才不僅是關鍵鑰匙,而且是一把金鑰匙。
多維解讀
1.既要引才,也要育才。蘇軾有句名言:“任賢使能,天下之公義。”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第一資源。既要呼喚更多優秀人才來農村興業創業,也要進一步以“引”促“育”,造就更多本土人才。引才有如“及時雨”,關鍵時候能降甘霖、解焦渴;育才則像“自流井”,汩汩涌流、潤澤原野。引才需要育才來“接力”,為鄉村振興激活內生動力;育才需要引才來“授藝”,補上市場、技術、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短板。
2.重視“用才”。引才和育才代表著人才觀,用才留才則考驗治理智慧。筑巢引鳳引才聚才、厚植沃土儲才育才,最后都要落腳于知人善任用才留才。“人各有能,因藝授任”,才能人盡其才、百事俱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既需要創造一個開放包容的大環境,激勵各類人才“想干事”“想創業”;也需要搭建一組大有可為的好平臺,讓各類人才“干成事”“創成業”。唯有如此,才能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育得出、帶不走,從而實現“一花引得百花開,百花捧出盛景來”的鄉村盛況。
拿來就用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實踐證明,人才興則產業興。哪里有堅強的戰斗堡壘,哪里就是人才匯聚的強磁場。讓各類人才安心展才華、自信顯身手,中國鄉村的未來才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