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化農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玉米種植技術的優化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基于此,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加強對玉米種植技術優化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全面提高玉米種植技術水平,減少病蟲害,提高玉米質量及產量。同時結合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氣候環境和種植條件,改善玉米種植技術和結構,提高當地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1玉米種植技術優化
1.1選種和處理
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必須科學選擇玉米種子,確保種植地區符合玉米的生長需求。寧夏回族自治區地勢復雜,因此,必須選擇適合在當地生長的玉米種子,保證玉米質量和產量。同時,在選種后,也要進行科學有效的處理,首先去除破損、發霉或含有雜質的種子,避免影響后期種植質量;其次,對選擇的種子進行晾曬,高強度的紫外線可有效殺除玉米種子中存在的病蟲或細菌。同時,根據不同播種時間進行相應的處理,在春季播種時,可將種子晾曬2~3 d;在秋季播種時,需在種子晾曬時鋪設竹席,防止因氣溫過高,導致玉米種子受到破壞或燙傷;最后,在播種前需使用溫水或營養液對玉米種子進行浸泡。只有科學選擇并處理玉米種子,才能確保后期玉米健康生長。
1.2玉米播種及后期管理
在玉米播種前,必須選擇合適的播種時期,在4月中上旬進行春季播種,在6~7月進行秋季播種。同時根據玉米品種及環境條件確定玉米種植密度,結合土壤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優化,根據天氣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灌溉,確保玉米種子生長所需水分充足。另外在田間管理工作中,必須做好玉米幼苗期的補苗和除草工作,科學合理制定施肥配比,在滿足玉米生長需求的同時,減少對玉米植株的破壞。最后,結合玉米實際生產情況及不同的生長時期,使用不同的肥料來進行2次追肥處理。
2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
2.1科學合理的進行藥劑拌種
在玉米播種前,種植人員可將農藥和玉米種子充分攪拌,有效提升玉米植株后期抗病蟲害能力,減少外界因素給玉米植株帶來的破壞,實現玉米高質量生長。在選擇藥劑時,必須科學掌握藥劑成分,確保藥劑質量,明確藥劑副作用,避免錯用及濫用藥劑,從而影響到種子生長和病蟲害防治效率。選擇正確的藥劑,提升玉米后期抗病蟲害能力,同時減少對種植土壤的破壞,減少病蟲害抗藥性。因此,相應部門應加強對種植人員的專業培訓,促使農民掌握科學的藥劑使用知識,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藥劑,最大程度的提升玉米生長質量。
2.2物理防治及化學防治
在具體的蟲害防治過程中,可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防治玉米病蟲害。首先,種植人員可根據病蟲特性,采取光學滅殺措施,利用燈光把病蟲引誘出種植區進行滅殺;其次,可在適當的位置安放捕蟲板,再配備殺蟲劑,有效驅趕和殺滅害蟲;最后,在害蟲產卵期,可在種植區域放置一些谷草把,然后將防治藥劑噴灑在谷草上,種植戶需及時將谷草進行銷毀,有效殺害病蟲。其次,在玉米生長過程中,最容易感染蚜蟲和玉米螟蟲,種植戶可在田地中釋放瓢蟲滅殺害蟲。同時,種植戶也可采取化學防治方式誘殺害蟲,化學防治方式簡單有效,應用范圍較廣。但在實際防治過程中,種植戶必須準確掌握病蟲害種類,并根據相應的特征科學合理的選擇藥劑,嚴格按照藥劑配比及使用說明進行殺蟲工作。最大程度的減少藥物殘留,有效確保玉米使用安全。例如玉米莖稈和枝葉在感染枯紋病后,會降低玉米葉片的光合作用,使玉米無法獲取到充足的營養成分,影響到玉米的健康生長,此時種植戶可使用多菌靈等藥劑防治玉米枯紋病。
2.3生物防治
在實際防治過程中,生物防治可有效保護土壤、水分及農作物不被污染,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率和質量。因此,必須加強對玉米生長現狀及病蟲害的檢測工作,科學引進外來生物,借助害蟲的天敵有效殺滅害蟲,最大程度的降低病蟲害傳播范圍,但要合理控制天敵數量。同時,根據不同蟲害發生時間,適當引進相應的生物菌類,利用寄生在病蟲身上的病菌控制害蟲生長,從而有效提升病蟲害防治效率,全面提高玉米質量。
綜上所述,玉米種植是一項系統性工作,種植人員必須對玉米整個生長過程進行科學合理的監管。在播種前,科學選擇和處理種子,確保玉米種子符合相應的種植要求和標準。播種后需根據幼苗具體生長情況及時進行追肥,更換發育不良或缺損的幼苗,保證后續玉米生長。其次,種植人員必須加強對玉米種植技術的優化,減少病蟲害給玉米帶來的不良影響。同時,種植人員也要因地制宜,根據種植地區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案,采取科學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全面提升玉米質量和產量。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白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