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連
【摘? 要】提問在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也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教師往往把提問當作灌輸知識的手段,而不是跟學生進行真正的交流,因此無法讓學生產生較深的主觀感受和情感體驗,這不符合新課標的精神,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會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提出創新方向,是至關重要的。本文采用綜述形式,就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方向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創新方向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1-0172-02
The Innovative Direction of Questioning Design in Junior Chinese Teaching
(Gaobei No.2 Junior High School, Yongding District,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LIU Ruilian
【Abstract】Questioning is indispensable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t is also a teaching method commonly used by teachers. However, teachers often use questioning as a means of instilling knowledge, rather than real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Therefore, they cannot allow students to have deeper subjective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This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spiri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nor can it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 it will greatly reduce the teaching effect.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pose an innovative direction for the design of questio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form of review to analyze the innovative direction of the questioning desig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Question design; Innovation direction
語文是一門最基礎的學科,它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促進了教育素質的發展。語文學習必須循序漸進,如果基礎不牢,后期更深入的學習就無法進行,學生就有可能產生抵觸心理,影響自信心的提升,降低教學效果。因此,作為一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提問,能很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并且它要求將學生看作主體,以對話的形式,吸引學生的關注,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發學生積極探究。同時,提問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探究欲,增進師生感情,讓學生醍醐灌頂。本文采用綜述形式,就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方向展開論述。
一、提出的問題需要具有實效性
課堂是有時間規定的,因此,教師應該提前先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教學內容進行評估,以此進行針對性的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還要對教材深入了解,以讓備課內容達到教學目的的需求。掌握好上面的基本方向后,課堂中所提出的問題還要具有實效性,比如:(1)提出的問題是否可以讓學生理解與明白對應的語文知識;(2)提出的問題是否符合教學目的與教學基本任務;(3)提出的問題是否針對全體學生,是否能夠將分層教學的特點體現出來;(4)提出的問題是否可以將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突出明顯。由此可見,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需要對教材內容提前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問題設計,并凸顯出問題的實效性與簡約性。比如:在學習《偉大的悲劇》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對文中的“悲劇”體現在哪里進行提問,并且以課文為基本例子,讓學生找出“悲劇”下的偉大力量是什么,以此通過上述提問來達到擴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提出的問題應該具有探索性價值
課改已成定勢,自主學習、合作形式學習與探究式學習被廣泛運用。因此,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還要具有研究性價值,以引發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過程中。比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所有的學生讀一遍課文,之后提出問題:文中為什么所有成人都沒有講出皇帝沒有穿衣服的事實,而是被一個小孩子說了真相呢?通過該種問題再引申出另一個問題:導致該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此采用兩個問題緊密扣住文中的教學主題。在學生讀完課文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合作解決,該種形式可以鍛煉出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促使學生積極學習的前提下,使其學到教學內容,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三、提出的問題應該具有全體性
教師在提問題的時候,要注重所提出問題的對象,對象應該是全體學生,而非一個學生或部分學生,要讓全體學生都有機會探究、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現實教學中存在部分教師對學優生多提問題,而對學困生忽略其主體地位的情況,該種情況是十分不利于教學全面性的。雖然學優生回答問題準確性比較高,且速度較快,但是,教師也不能忽視其他學生,否則長期下去,會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而長期沒有被教師關注、沒有被教師提問題的學生則會采用旁觀者的角度漠視學習。因此,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需要關注到全體性,需要讓全體學生一起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其積極投入語文學習課堂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所提出的問題應該符合分層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不能只是為了解決問題來進行,而要看是否有利于開發學生思維。因此,教師應注意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高效的提問,從而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借助回答問題而達到學習能力的提高,以此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例如,在學習《變色龍》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依據課文中的遞進關系進行遞進式提問,如:1.文中的主人公的個性特點是什么?2.文中主人公是如何展示出具有變化性質的個性特點的?3.促使主人公個性特點不斷變化的原因是什么?4.主人公的個性變化離不開其本質,那么主人公的本質是什么呢?5.造成主人公這種情況的時代背景是什么?通過上述5個問題層層遞進,并在解決過程中適當地給予學生提示,有利于凸顯分層教育的有效性,同時有助于學生啟發式思維的擴展,進而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也有利于學生更全面地掌握所學內容。
五、所提出的問題需要促使學生具有學習主動性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建構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才能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互動。語文是一門具有工具性、學科性、人文性的學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將人文意識融合于工具性作用中,也就是注重學科的實用價值,而在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也要注重這一點。在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首先要進行賞識教育,也就是對學生平時的進步進行表揚,對于學生的錯誤也要多以鼓勵為主,以此充分達到尊重學生的目的。就算批評學生,也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做到既能夠教育好學生,又不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以此讓學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師的批評,這樣學生今后才會更注意學習中的錯誤。
六、所提出的問題需要注重提問方式的創新性
對于課文中一些難懂的內容,教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要注重提問方式的深入淺出原則,注重提問方式的簡單性和創新性,同時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內容。比如《陋室銘》課文中,為什么陋室卻不陋?對于該種簡單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理解和探索課文中所要表達的真實意思。
七、結語
針對初中語文教學,將提問式教學模式與初中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融合,是十分有必要的,初中語文教學在提問式教學模式的幫助下,可以發揮一定的教學效果與作用。因此,教師應依據課堂、教學、學生等因素,對學生進行提問,且所提出的問題要能夠開闊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欲,以此達到增強學生綜合性學習能力的目的。另外,提問式教學要不斷創新,結合語文課堂的實際情況,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凸顯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代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淺談[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43).
[2]茍重福.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20(28).
[3]魯君建.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之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20(10).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