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春娟
[摘 要]文章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健全完善我國公共衛生應急物流體系的建議:進一步完善應急物流管理體系構建;完善應急物流應急預案體系和法律標準體系;統籌整合資源,實現與常態物流的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使大型民營物流企業成為應急物流體系的主體;進一步推進智慧物流建設,提高我國應急物流體系的技術水平。
[關鍵詞] 應急物流;常態物流;公共衛生;智慧物流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9.157
應急物流是指為應對嚴重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軍事沖突等各類突發事件而對物資、人員、資金的需求進行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物流活動,是國家應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原則,盡快健全相關工作機制和應急預案。”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國物流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不足。為進一步健全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應急管理體制,文章提出以下建議。
1 進一步完善應急物流管理體系構建
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2018年機構改革后,應急管理部承擔了國家應急管理職能,但應急管理部的三定方案中,只負責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事故的應對,并沒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處置職能。在新的應急指揮體系的構建中,要整合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大型企業等相關資源,發揮好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優勢和各有關行業部門的專業優勢,組建全國性的應急管理體系,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體制。實現疫前預警、疫中調度、疫后恢復,保障供給、降低風險,形成對城市安全運行和災害事故風險全方位的綜合監測和指揮調度。在國家公共危機控制指揮系統中常設應急物流調度部門,國家層面建立應急物流委員會,指揮和協調跨區域的應急物流活動。各省市成立突發事件應急物流指揮中心,由省、市主管領導協調,物流主管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合作,行業協會和相關龍頭物流企業參與,統籌負責全國的應急物資儲存和運輸。按照“平急結合、軍民融合、共享聯動”的總體思路,著力完善工作機制和政策制度,建立健全應急事件報送、數據共享交換、定期視頻會議點名、手持終端點名、應急演練體制機制,平戰結合。著重推進城市生命線、建筑生命周期、應急物聯網監測預警體系、應急通信、城市二三維一張圖、圖像接入聯網建設,實現社會應急事件、安全態勢和應急事件綜合可視化。加強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整合各行業監管部門基礎數據、城市實時物聯網數據和歷史突發事件全過程處置數據,長期積累,為總體預案、專項預案從定性到定量提升、執行預案細化和救援經驗積累、模型積累打下數據基礎。
2 完善應急物流預案體系和法律標準體系
現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編制于2006年,預案中規定了應急響應的啟動條件和級別,從體系上構建起了宏觀層面的應急版塊和分工,但對于不同響應級別下的具體舉措沒有做進一步細分。由于缺乏具體的疫情擴散情境假定,預案中對于響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預判仍顯不足,只能依靠指揮部的緊急決策進行支持。隨著應急管理部門的改革調整,新技術和新形勢的不斷變化,預案需要及時進行更新和調整。按照應急管理部門作為綜合部門統籌、行業監管部門各司其職的原則,在本地區、本部門全面開展風險辨識和應急資源調查基礎上,科學精準地制定應急預案。注重法規標準規范的研究使用,形成上下銜接順暢、運行體系簡約高效、應對處置措施精準的預案體系,明確各部門職責,構建高效順暢的聯動機制,建立統一高效的指揮調度體系,切實做到應急責任落實、應急措施落細、應急處置落到位。加強預案的修編、培訓、宣傳、演練,確保戰時能用。盡快加強建設、完善細化、定期更新,并加強宣貫《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相關國家標準等,要讓全社會都能了解、重視和應對這類威脅整個國家安全和全國人民生命的“超級突發事件”。
完善應急物流法律標準體系,將現有法律和規范作為基礎,明確各參與主體權責、主要物資的存儲及配送標準、基礎設施使用標準、救援人員執行工作標準等,通過法律的約束性和強制性確保應急物流體系運作有法可依,以政府為主導建立多元化的補償機制。
3 統籌整合資源,實現與常態物流的融合發展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我國近年來物流體系高速發展,應急物流設備越來越先進,物資配送越來越快速,應急物資的覆蓋面越來越廣,運輸、配送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也大幅提高,形成了龐大的應急物流服務能力。應急物流具有突發性與不可預知性,通過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發現,多年建設的應急物流體系沒有發揮應有作用,但常態化的物流系統卻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應急物流能力,高效的應急物流服務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貢獻。九州通醫藥物流公司協助武漢紅十字會,僅用24小時就完成了武漢紅十字會捐贈物質的物流運營管理。這就說明建立健全我國的應急物流體系,不是由政府另建一套獨立的物流系統,而是加強對現有常態物流體系的統籌和整合,在與常態物流的融合中進一步完善應急物流體系。建立“政企協同、軍民融合、全民動員、分類管理”的應急物流與供應鏈響應機制和共享聯動的應急物流大數據平臺,溝通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物流企業等各方面的信息,將政府和企業進行動態集成,做到平戰結合、軍民融合,實現應急物流需求與應急運力的精準匹配。各級應急保障管理部門要與相關行業組織和物流企業形成制度化的協作機制,充分利用現代化智慧物流的手段和技術,建立應急物流保障的全國性和地區性的行業協作平臺,集成國內物流資源,必要時通過與龍頭物流企業定向協商和授權,由其全面接管災區的物流系統,真正做到“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來干”。
4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使大型民營物流企業成為應急物流體系的主體
長期以來,軍隊和國有企業都是我國應急物流的主要力量。這次抗擊疫情中,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成為應急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大快遞公司成為了抗擊疫情的生力軍,電商平臺成為公眾獲取醫療和生活物資供應的關鍵渠道,對疫情期間平抑物價、避免人員聚集、打擊非法投機行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構建起了一條從生產、供應、物流配送到災害發生地的應急物資全程供應鏈。這就說明社會力量是應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主體,只有發揮應急物流的社會性資源,才可能最大程度保證應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實現應急物資的“快速送達”。在今后的應急物流體系建設中,要更加充分地發揮市場機制配置社會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采取行政機制與市場相結合的形式,在政府與大型民營物流企業之間構建穩定的應急采購機制,充分利用物流企業已經建立的完善的供應網絡,實現應急物資高效的定點配送。聯合國內多家平臺企業,加快建設集需求、捐贈、供應、物流、信息服務為一體的應急物流供應鏈協同調度平臺,提供應急物流解決方案與管理調度系統。
5 進一步推進智慧物流建設,提高我國應急物流體系的技術水平
依托現代物流科技手段,強化現代信息技術引入,進一步推進智慧物流建設,升級服務能力,從“倉儲運輸服務”走向“供應鏈服務”,構建物資運輸的物流節點網絡。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5G等物流自動化和自動識別技術,實現應急物資的追溯、調度及信息發布等功能。提高應急物資供應鏈學習感知、分析決策和智能執行的能力,實現態勢感知、需求預測、資源規劃、力量調控,運用“數據燈塔”技術,實現物資動態的實時監控,確保應急物流系統高效運轉。推進應急物資供應鏈標準體系建設,實現物流運載工具、基礎設施的無縫對接、適時共享、快速流轉,優化立體式物流模式,實現應急物資“門到門”快速直達配送。在疫區應急物流建設中,要完善疫區物流運行和供應鏈管理系統,以政府認定的疫區周邊為轉運中心,搭建具有嚴格防疫隔離措施的社會化物流運營平臺,嵌入專業化的物流信息系統、大數據抓取分析系統,將通向疫區的干線運輸、疫區的支線運輸、疫區的末端配送有機整合起來,制定周密的貨物交接、人員交接、信息溝通、決策支持方案,加快疫區物流信息化、智能化運行。利用GPS衛星定位優化配送路徑,將GIS技術應用于數據獲取和傳輸,對救援物資配送車輛進行跟蹤調度。利用云計算技術集合庫存管理,及時發布物資運輸情況和倉儲余量等信息,使各部門的信息實現共享,使政府能夠通過指揮調度平臺,及時有效對信息流、物資流和資金流進行計劃、協調與控制,成員企業能夠根據應急要求迅速投入應急物資供應鏈。加速推進區塊鏈在疫情供應鏈管理中的創新運用,將社會捐助的資金和物資進行明確的記錄和上鏈,使得整個運作公開透明。
參考文獻:
[1] 徐東.應急物流 建設與發展對策建議[J].中國應急管理,2020(2).
[2] 鄒江,何力,陳俞佳.軍民融合背景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的思考[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6).
[3] 劉晶芳.我國應急物流系統法律保障機制研究[J].物流技術,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