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 李進

摘? 要:用“體育課務委員會”去更新共育理念;用“課程協同”和“動態評價”去引導鍛煉動機和價值取向;用“逆向引導”體現了對社會責任的主動擔當。角色轉變,從家委會開始;分工合作,從課程協同開始;堅持激勵,從特色活動開始。家?!绑w育共同體”已經真正成為“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最佳發力點。
關鍵詞:課程協同;動態評價;體育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7-0044-03
當代世界教育發展理論進入新增長的時期后,家校共育的理論層次也在不斷深入和豐富。要將家校聯盟形成有效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達成“每天鍛煉一小時”的任務目標,就務必要在學校和家庭之間進行一些創新性工作。由家委會輔助模式、課程協同模式、動態評價模式構成的“體育共同體”,也勢必將成為“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最佳發力點。
一、選拔“體育課務委員會”,組建“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第二梯隊
在家委會的組織機構下選拔家長體育委員,與體育教師、校外輔導員組成“體育課務委員會”,負責收納體育特色課程的建議及組織體育活動的開展。
實踐證明:由不同領域、不同職業、不同體育愛好的人士組建新的團隊,既解決了部分師資的欠缺,又集中采納到不同的角度對體育活動的建議,更磨合了家長和教師的工作契合度,不僅讓家校合作理念悄然更新,更讓“每天鍛煉一小時”任務的落實有了超強戰斗力的備用組織。
二、豐富體育課程協同,喚醒“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生長力量
所謂體育課程協同,是指有關課程活動中的體育資源或者個體,一致完成“每天鍛煉一小時”任務的協同過程或能力。基于“每天鍛煉一小時”這一類“平凡不新”的課程協同,就是在學校特色課堂、家長會、開放日等活動中,努力地去尋找此類課程的協同點與創新點,努力地去發揮資源的交互作用。
(一)體育知識講座
我們以家庭體育鍛煉中的案例視頻,搭建讓大家討論分析和學習借鑒的平臺:為什么每天要進行一小時鍛煉?為什么要進行熱身和放松?這些身體練習項目有哪些優缺點?……開放、問答式的講座模式,讓家長參與的熱情度有了明顯的提升。
(二)親子體育課和親子達標測試課
親子體育課(達標測試)的主要內容為簡潔高效的身體素質練習,并掌握“熱身-項目鍛煉(測試)-放松”的鍛煉模式,同時解決以下問題:怎么去熱身放松?素質練習怎樣搭配方方更科學和高效?鍛煉及測試標準怎樣才能既客觀又簡便?
在親子訓練和測試中,將鍛煉模式簡化為:“熱身=慢跑+做操”“放松=游戲+拉伸”。同時在技術上凝練關鍵字,如“肩肘倒立=亮、撐、夾、展、頂”;在測試上簡化標準,如“坐位體前屈=前俯腰”,指尖著地為合格、握拳著地為良好、掌根著地為優秀。
(三)“爸爸媽媽課堂”
為了拓寬“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課堂容度,實現家庭與學校更為深入的教育互動,我們通過“體育課務委員會”邀請有體育特長的家長走進“爸爸媽媽課堂”,直接參與、組織體育教學互動,體育教師則協助完成教學任務,其操作步驟如下。
1.新生報名,進行學生情況調查,在家長信息欄,專立“體育特長”項。
2.同“體育課務委員會”一起篩選特長家長并征求意愿。
3.家長上報授課內容,“體育課務委員會”審定并參與備課、安排時間。
4.主講(家長)+助教(體育教師)進行上課,邀請校領導、家長參觀指導。
5.總結、提煉經驗,發布新聞報道等。
讓家長來當孩子們的老師,家長們興趣盎然,孩子們更是樂此不疲。部分優質家庭的體育素養,真正走進課堂,再被大家津津樂道地傳播向另外的家庭,“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課堂容度,也就這樣潛移默化地走向了每一個家庭。
(四)假期線上體育課堂
我們不難發現,城區學校的家長對“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認識是非常到位的,但因家庭體育素養的差異以及電子娛樂設備的普及,假期堅持鍛煉很難保證。2020年寒假,9所學校20余人參加“為之體育”的公眾號課堂實錄,把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大旗插到線上指導家庭體育鍛煉的陣地上。
同時為了保證和督促假期鍛煉的真實性場景和鍛煉的效果,推行了鍛煉“1+1”的模式,即實施形式(視頻和圖片)和鍛煉問題(疑難點的文字描述)的描述,在班級QQ群、微信群里進行展示交流(表1)。
在學校特色課堂、家長會、開放日的課程協同中,家長和孩子共同掌握了較為科學簡練的鍛煉內容和模式,不僅實現了測試數據的自我縱向對比,看到了每天堅持鍛煉一小時帶來的進步,更激發了一個相互學習和借鑒的可持續生長動力。
三、實施特色活動的動態評價,爆發“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澎湃動力
特色活動的動態評價是指在評價活動產生效益時,把后期激勵影響作用價值計算進去的評價方法。
特色的課程協同為成熟家校共育模式迎來了嶄新的起點,也給后期的常態化實施帶來巨大的挑戰。促進并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熱情,實施特色活動的動態評價,就是努力搭建具有長期激勵的活動平臺,建立穩定有效的激勵模式或體系。
(一)體測數據肌肉秀
為了讓學生在合適范圍內產生期望參考值,提高“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積極性,體育組協同“信息資源部”開發了“體測小助手小學生版”微信小程序,方便學生及家長進行成績換算。每期一次的“體測數據肌肉秀”展示活動,讓大家看到自己的鍛煉期望目標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之間存在的差距。
在“體測數據肌肉秀”活動的刺激作用下,會產生反復不斷的成績測試和計算的行為,就會提升強大自己的責任感和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動力。
(二)素質達人評選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學生發育敏感期的階段性成長原則,進行每期一次的基本功考核。通過家長會現場申請、學生主動挑戰以及統一普測三個模塊來進行,達到單項條件的,授予“單項達人”稱號,全部滿足條件的授予“體育達人”榮譽稱號并頒發獎牌,同時公示各班通過總人數及姓名(表2)。
以家庭個體單位參與下的素質達人評選活動,讓體育鍛煉和測試行為蔚然成風,“每天鍛煉一小時”更是成為家庭活動中的潮流。素質達人的訓練評選活動,讓每一個學生(家庭)、每一個班級(教師)和學校的體育目標有了真正的一致性,為保證“每天鍛煉一小時”任務積蓄了強大的動力。
(三)自媒體報道
現代自媒體的出現,成為個人和團體表達情感的主要渠道,家長更是天生的自媒體活動家,以他們參與活動為內容的視頻圖文,更有“曬”的價值和熱情。
家長課堂、體質健康成績、運動會、體育鍛煉等內容在朋友圈、抖音等自媒體平臺去渲染活動成果和心得,強烈地促生了榮耀以及攀比的心理,使他們長期處于一種被激勵的驅動狀態,以期達成完美的效果。
(四)親子體育節
親子體育節是“每天鍛煉一小時”最有效的延伸。我們嘗試在各類小型競賽中,因人制宜地建立“學生+家長”團隊的個性比賽(表演)系統,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個措施。
1.根據家長體質,不能運動的家長選拔為志愿者或工作人員——運動員更加專注。
2.“學生+家長”的項目比賽——選手們更有默契度。
3.家長參與串場節目的表演——間歇的氣氛更加火爆。
以上措施對部分“體育后進家庭”的刺激是很大的,“全家每天都好好鍛煉,別讓咱家和孩子太丟臉”成了他們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的最佳動力。
(五)DIY體育文化專欄
體育特色課堂及鍛煉活動照片、手工體育藝術等作品,不僅成了家長設計布置體育文化專欄宣傳陣地的絕佳素材,更成為來校參觀者必看的一道風景。DIY體育文化專欄,彰顯了家長們才華盡顯的創意,為“每天鍛煉一小時”構建了一個更加簡單和便于操作的后期評價和激勵模型,也讓“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動力延伸有了想象力和感染力的空間。
特色活動的動態評價,及時地捕捉并利用了學生成長中每一個鍛煉動力的發生點,也必將爆發“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澎湃動力。另外,特色活動的動態評價,通過學生行為的逆向引導,將帶動家庭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從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讓終身鍛煉和全民健身的目標、體育強國的偉大夢想又多了一個可推進的思路。
四、立足“每天鍛煉一小時”能效,憧憬“體育共同體”的后期發展
目前,學校與家庭之間“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活動豐富有序,并建立起了有效的跟進手段和激勵機制,家?!绑w育共同體”的初步模式化,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在2018年第十五屆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全員運動會的展示活動中,“體育共同體”家校合力每天訓練一小時,下腰、劈叉、肩肘倒立、燕式平衡等技術完成率達到100%,展示人數占全校總人數的70%,新華網、中國新聞網等各大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1,2]。
2019年《小學生家庭體育鍛煉的指導與實踐研究》的省級課題順利結題,家校“體育共同體”的成果獲省二等獎。
2020年“為之體育”公眾號線上課堂,成了每個家庭最期待的體育鍛煉活動。開課一周后,關注者涉及全國50余地市,轉載600余次,點擊量超過9000次,校外20余名體育教師紛紛申請加入,外省專業足球教練也申請在平臺授課。在四川在線的記者進行了專門的圖文報道后,有體育特長的家長和學生也躍躍欲試[3]。
家?!绑w育共同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也必將會產生新的智慧碰撞和更理性的思考。對“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研究,家?!绑w育共同體”凸顯出了只針對城區小學的片面性、缺乏社區研究的單一性、課程內部矛盾的偏向性等問題,也將為探索“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家庭體育鍛煉模式提供了研究方向和思路。我們將繼續進行一些創新性實驗,如體測數據小程序的功能升級、編寫“每天鍛煉一小時”校本教材,展開“三精準”課題研究等工作,繼續對家?!绑w育共同體”潛在的教育資源進行探索、挖掘和利用,努力完善操作模式和動態評價過程的便捷性,讓“體育共同體”持續成為“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最佳發力點,讓家校合力最終成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決定性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旭.天河小學全員運動會比賽現場側記[N].新華網體育,2019.1-11.
[2]廖雪芝.天河小學“小幼結合 童享快樂”全員運動會舉辦[N].中國新聞網,2018.5-1.
[3]周韻.天河小學倡導天天鍛煉戰“疫”情[N].四川新聞在線,20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