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從重視物質需求到物質精神并重,鄉村文化旅游作為我國旅游業態當中的一種,將其與文化創意產業相融合,拓展新興文化旅游市場,滿足社會大眾的旅游需求。但現代化發展進程的加快,文化帶動旅游的發展模式遭遇瓶頸,農村產業結構失調、生態資源浪費等問題層出不窮為此,要遵循鄉村振興戰略的精髓,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創新文化旅游發展模式,實現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文化;鄉村旅游;開發設計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8.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鄉村成為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重點空間,鄉村在地文化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材料,鄉村旅游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催生新的增長點。2019年鄉村旅游接待游客約32億人次,收入達8500億元,鄉村旅游成為我國重要的旅游細分市場。然而,目前許多地區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文化資源,使得鄉村旅游線路趨于固化、鄉村旅游產品漸顯單一,這導致鄉村旅游發展缺乏足夠的后勁。因此,為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資源,實現文化與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進而促進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對于保障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文化資源對于鄉村旅游發展意義
一方面,文化資源能夠促進鄉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鄉村文化資源集合了廣大鄉村群眾的智慧與創造力,對鄉村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與利用,實現其與鄉村旅游資源的整合,有助于開發出彰顯鄉村文化特點的產品,突破產品單一化、粗糙化問題,延伸鄉村旅游的市場空間,從而推動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同時,實現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的融合,還能夠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可持續再生的文化資源,從而有效化解鄉村旅游資源不足的問題,推動其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文化資源能夠推動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加快推動鄉村旅游轉型升級已成為眾多經營主體的必然選擇,而轉型升級主要體現在產品、產業等層面。其一,實現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的融合,有助于開發出融合鄉村文化生態、文化生活等諸多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提升鄉村旅游的附加值,進而實現產品層面的轉型升級;其二,實現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的融合,能夠將文化具有的強大融合性賦予鄉村旅游,使得鄉村旅游能夠與眾多相關產業深入融合,與眾多相關產業共享發展資源,進而實現產業層面的轉型升級。
2、當前鄉村旅游項目中存在問題
2.1基礎設施薄弱
近些年以來,我國不斷擴大鄉村旅游的規模,同時也更加注重發展鄉村旅游的質量。然而,江西省在發展鄉村旅游發展依舊面對許多制約,主要表現在:缺乏垃圾,污水等農村環境治理;地方民宿,農家樂等基礎服務設備和服務意識不達標等方面。這些基礎設施方面的問題使得發展農村旅游業的過程中困難重重。
2.2經濟效益低
近年來,在黨和國家政策的倡導下,各地響應國家“農村振興戰略”,都更加注重發展鄉村旅游。然而在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時,市場上的旅游產業供給逐漸同質化,獨特的地方資源沒有得到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與鄉村旅游沒有充分融合,鄉村旅游產業的經濟效益較低。這也是影響鄉村旅游整合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3、鄉村扶貧振興視角下我國鄉村文化旅游項目開發設計策略
3.1挖掘鄉村文化資源價值
隨著人們對精神需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單純觀景式鄉村旅游已無法滿足旅游者的文化素質和品味。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要求細致探索鄉村文脈和地脈,識別文化本身的價值、作為生產力的價值和對社會系統的價值并進行活化,將旅游發展放置到文化環境中考察,分析旅游活動對文化的影響并對不利影響予以控制,利用鄉村在地文化為旅游業賦能,避免人為強行植入不匹配的文化內涵。同時鄉村文旅融合過程中要利用已有旅游服務體系對文化精細化管理,客觀公正地分辨優秀文化和落后文化,篩選優秀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淘汰落后文化,避免不良的融合示范效應。旅游+文化時要加強鄉村文化資源的保護工作,在臨界值范圍內對文化合理化利用,防止過度消耗文化資源,保證旅游文化體驗的完整性,避免文化在旅游開發中被異化,喪失旅游吸引力,出現產業不經濟現象。
3.2夯實鄉村文旅基礎建設
鄉村雖然有厚實的文化基礎,但是文化產業建設要么比較薄弱,難以展現鄉村文化,要么不考慮鄉村實際情況盲目跨越式發展,投入產出比不高。當文化和旅游融合時,應當借助旅游發展加強文化基礎工作,推進文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向鄉村地區投資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和藝術館等場所,保護鄉村的宗祠、古樹、古建筑、遺址遺跡等文化記憶空間,將其建設成有鄉村文化特色的旅游吸引物,采取主客共享的模式,熏陶村民的文化素養,營造一體化的生活和旅游共享空間。當前鄉村旅游產業比較分散,監管力度不足,缺乏專業旅游管理團隊,多為小額資本或者村民集體運作經營,阻礙了和文化的全面深入融合。因此要夯實鄉村文旅的非實體基礎建設,加強鄉村旅游產業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構建鄉村文旅產業的標準化體系,發揮鄉村社會組織的經濟規范作用。鄉村文旅融合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多種要素的參與,因此要穩定資本、土地、勞動力等基礎要素的供給,提高要素市場價格,高效率、高水平、高質量地利用資源。
3.3拓展文旅產業鏈條和空間
全域旅游的背景給予了文旅融合更大的發展空間,要有效發揮文旅融合的聯動效應,將文化融入到鄉村旅游地的食、住、行、游、購、娛等要素,舉辦各種有文化特色的新活動,讓旅游者全方位感受到鄉村的獨特文化,增加旅游者對文化價值的理解和共情,產生和諧一體的體驗感。文旅業態具有多種屬性,即產業屬性、商業屬性和事業屬性,要發揮文旅產業的帶動性,擴展文旅產業鏈條,將文旅融合作為一個多元發展平臺,采取深層次跨界組合的方法,積極與其它的鄉村相關產業系統性整合資源和開發產品,壯大旅游市場主體,建立“文化+旅游+其它”的新業態模式,如研學文化旅行、民俗節慶旅游、康養文化旅游等,關注與商、養、學、閑、情、奇等新要素的互動,推動鄉村文旅綜合體的建設,以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帶動其它公共服務體系的進步。衍生文旅產業新環節,融入當地文化特色,做好創意鏈接,使得景觀、建筑、基礎設施等具有文化內涵、審美價值和旅游功能,豐富鄉村旅游地內容,建設獨有IP體系,開發文創精品,促進文旅產業和相關產業協同發展。
3.4利用科技優勢實現智慧文旅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新基建等高新技術的興起,文化和旅游的融合需要科技作為催化劑轉化發展動能,加快融合水平。然而鄉村地區的科學技術應用一直比較薄弱,尚未充分享用現代文明成果。因此在新時代鄉村旅游地要利用科技潮流為文旅融合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聯結過去、現在和未來,以此為契機促進鄉村整體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增強鄉村產業的競爭力,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在鄉村旅游地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數字旅游等技術建設智慧文旅平臺,加強景區、酒店、集散中心的智慧化改造,營造科技感,激活鄉村文化資源,講好鄉村故事,為旅游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輔助政府部門實施監管工作,同時收集旅游者消費數據,對旅游者進行畫像工作,定位旅游者需求以便精準營銷,推動旅游目的地向高端化發展。
4、推動鄉村文化旅游項目發展措施
4.1發揮政府引導作用
除了鄉村旅游自身的努力之外,政府的引導作用是促進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首要保障。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并引導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進行融合發展,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新的導向。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加強對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財政補貼,為其提供資金支持,促進其達到深度融合狀態,真正讓文化創意產業成為鄉村文化旅游中的新前景。政府在扶持過程中,需要加強創新精神的引導,有意識地將創新融入到鄉村文化旅游的發展過程中,賦予鄉村文化旅游以嶄新的面貌,真正提高游客的體驗度。最后,政府要加強宣傳推廣工作,為鄉村文化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打響招牌,深入挖掘農村資源,促進農村協調發展,為縮小城鄉差距而努力。
4.2積極培養專業人才
首先由政府進行引導,由高校開展具體工作,培養關于鄉村文化旅游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為鄉村文化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提供人才保障。通過更新現有的高校課程體系,制定專業的培養方案與培訓計劃,培養專業人才,應對鄉村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需求。其次,在社會層次上加強引導對鄉村文化旅游產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加強新鮮人才的引進力度,提高專業人才的準入門檻,完善相關人才的薪資待遇,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促進人才投身于鄉村文化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工作當中。最后,對現有的鄉村旅游人才進行培訓,為其提供相應的培訓平臺和學習平臺,提高其服務質量,為促進鄉村文化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提供人才支持。
結語:
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創業增收,需要將文化滲透到鄉村旅游發展中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劑良藥,大力發展鄉村文化產業,促進鄉風文明,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帶動鄉村振興,以期完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將鄉村文化作為當前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載體,才能顯示出鄉村振興的活力,實現鄉村文化旅游又快又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琳.新常態下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思考[J].湖北農機化,2019(21)
[2]趙雯.文化創意產業與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路徑分析[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9(03)
[3]英青措.黃南州鄉村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現狀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13)
[4]李勇軍.鄉村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6(03)
[5]嘉丹.鄉村旅游發展中鄉村文化生態建設的實現路徑[J].農業經濟,2019(03)
[6]翟向坤.鄉村旅游開發中鄉村文化生態建設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6(04)
[7]謝珈.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鄉村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思考[J].企業經濟,2019(11)
作者簡介:
郭良(1982.10-),男,漢族,湖南婁底,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