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滕悅

【摘要】本文介紹了沈陽靈浠金融科技創新中心項目概況和面臨的設計挑戰,闡述了在此條件下本項目的設計策略,簡要總結了高容積率小地塊商業項目的設計思路。
【關鍵詞】高容積率;小地塊;商業建筑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8.
1、項目概況
該項目用地位于沈陽市和平區青年大街與文化路交匯口西南角,沈陽電視臺南側。文化路及青年大街均屬于沈陽城市交通型主干道,尤其青年大街是沈陽市“金廊、銀帶”的核心城市空間規劃骨架,其沿線現已建成恒隆廣場、華潤中心、茂業中心、佳兆業廣場等多個超高層項目,同時寶能環球金融中心、華強金廊城市廣場等超高層項目均在施工中。
項目用地較小,地塊面積僅13670㎡,容積率11,且地塊并不規整。擬建銀行總部、甲級寫字樓、五星級酒店、品牌酒店式公寓等多種業態,總計容建筑面積約15萬㎡。這樣環境條件下的高容積率小地塊商業項目,有以下幾方面設計挑戰。
1.1用地條件為高容積率小面積地塊。項目用地僅一萬平方米有余,容積率高達11,項目將以何種建筑總體布局及形態關系來應對高容積率且地塊面積極小的挑戰?
1.2地塊本身形態并不規整,整體用地接近于直角梯形,東側青年大街沿線用地邊長141米,北側臨304巷用地邊長74米,南側臨周邊住宅用地邊長124米,西側臨周邊黨校社區用地,為鋸齒形不規則邊界。怎樣處理建筑的具體體量,才能在不規則用地條件下滿足功能合理性、建筑經濟性,同時實現場所空間的營造?
1.3沈陽市位于東北平原南部,背倚長白山麓,三江東流到海,富饒的黑土地上孕育了白山黑水的歷史文化。而現代城市規劃將其定位于東北金融中心、綜合性樞紐城市;項目所在“金廊”又是沈陽市重點規劃區域,周邊超高層建筑林立。項目將以怎樣的建筑形象,呼應城市空間環境,在周邊鱗次櫛比的建筑中具有一定特色又不顯突兀?
2、設計策略
2.1建筑總體布局
項目用地面積13670㎡,規劃要求東側臨青年大街退市政紅線15米,南北側退紅線10米,西側退紅線8米。各方向退紅線之后,建筑控制線內面積僅8022㎡,退線后南北長115米,東西長北端47米、南端76米,接近于直角梯形。結合整個用地高達11的容積率,決定了建筑本身為超高層建筑,通常總體形態可選擇板式建筑、單塔建筑或多塔群體布局。經項目經濟性測算,首先排除單塔建筑布局形式;考慮到功能方面辦公、酒店、公寓等業態的多樣性,且細化各個功能業態后,并無超大空間使用要求,本項目考慮采用多塔群體布局。綜合考慮青年大街的形象展示面,最終確定為沿青年大街雙塔建筑形象。
2.2建筑體量塑造
沿青年大街雙塔建筑形象有等高雙塔、南高北低、北高南低三種形式可供選擇。由于用地呈類似直角梯形,南端面積較大,更適用于建設基底面積較大的建筑,因此初步考慮南端布置高塔,可以形成較大的標準層平面,有利于用地及建筑經濟性。此外,項目用地位于青年大街以東,且用地北側青年大街與文化路交口為高架交通環島,項目用地正位于下橋口處,在沿青年大街由北向南的車流視野右前方,因此,南高北低的建筑形態使得兩塔均不被遮擋,更有利于對雙塔建筑效果進行展示,故初步確定為南高北低的雙塔建筑形態。
根據辦公5萬㎡,酒店2.5萬㎡,公寓5.5萬㎡,銀行2萬㎡的功能要求,考慮到公寓具有一定的居住屬性,建議位于南側;而五星級酒店為了彰顯高端定位,通常位于建筑頂部;銀行總部需附帶營業廳功能,則必須位于底部。由此,確定了南塔功能為酒店、公寓,北塔功能為辦公,底部裙房功能為銀行總部的南高北低業態布局。
點式塔樓通常為核心筒位于平面中心,四周附帶使用功能的布局形式。這樣建筑專業有利于功能空間的使用,同時采光視線良好,交通路線短捷;結構專業利于結構穩定性,設備專業線路也相對短捷。由于北側塔樓基底面積受限,長度最長為47米,去掉辦公使用空間最佳進深10米左右,甲級寫字樓走廊寬度定位2米,則核心筒單邊長度約為24米;根據辦公使用面積,推算出所需電梯數量,再綜合考慮疏散要求及設備用房和管井要求,結合結構估算核心筒壁厚,初步確定了北塔核心筒尺寸為24米X14米。則寬度方向加上走廊寬度和辦公進深,最終確定為約39米左右。
建筑控制線沿青年大街為115米,去掉北塔39米寬度,余76米。考慮到兩塔建筑高度過高,若距離過近不僅視線干擾,還會產生風洞效應等問題,且南塔由于塔樓用地面積較寬,所受限制較少,因此,在確定南塔建筑體量時,我們有意將南塔沿青年大街面縮窄,同時放寬進深方向。綜合考慮酒店及公寓進深約10-12米,走廊寬度不足2米,結合電梯數量、疏散要求、設備用房和管井尺寸,確定南塔核心筒尺寸為28米X13米,南塔基底面積為54米X36米。
根據各業態面積指標及凈高要求,結合相關設備管線所需高度,初步確定辦公層高4.2米,酒店層高4.5米,酒店式公寓為loft形式,層高4.8米。再考慮避難層設置,建筑總體體量約為南塔平面尺寸54米X36米,高度約220米;北塔平面尺寸47米X39米,高度約150米。兩塔中間布置裙房四層,使得青年大街沿街形成連續的建筑展示面,而西側則留出大片空地,以備為使用者提供宜人的室外空間場所。
2.3建筑造型設計
建筑形體及大致尺寸已經確定,沿街兩塔從體量上已形成豎向對峙關系,中間以裙房作為連接體。由于青年大街沿線其他建筑均為玻璃幕墻表皮,為塑造統一的城市風貌,本項目初步確定同樣采用玻璃幕墻為建筑表皮。
而建筑造型方面,考慮到東北地區白山黑水的文化底蘊以及金融建筑的功能屬性,結合中國傳統風水文化中“山主人丁,水主財”之說,決定以“山水”作為建筑形象塑造的靈魂。首先,將兩棟塔樓頂部面積縮小,初步塑造山之意向。然后,在塔樓不同高度進行局部多個退臺處理,直角線條有助于塑造硬朗感,以表現長白山脈嶙峋之勢。考慮到兩塔之間距離較近,將退臺切角形式集中于兩塔間沿青年大街面,以擴大兩塔間視覺距離。最后,具體材質選擇上,建筑整體采用深灰色low-e玻璃,以體現山之沉穩;塔冠選用白色彩釉玻璃,以表現長白山脈終年積雪覆蓋的形象。細部設計上,退臺切角部分內側采用白色彩釉玻璃,以塑造冰雪消融向下流淌之建筑意向;此材質截止于裙房頂部,暗示化雪存水匯聚天池,以內斂的建筑形象內涵呼應了金融建筑的項目屬性(圖1)。
3、設計思路小結
建筑一詞從西方構詞法來講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對于高容積率小地塊商業項目,由于限制條件較多,為求得合理的設計方案,本項目以理性推演為核心,先根據場地形態、功能業態、經濟性確定建筑總體布局;再以基地為根本,將地塊尺寸結合建筑功能求得建筑體量;最后,考慮周邊物理環境及地域文化背景進行造型設計。從而求得建筑的藝術性與技術性。
參考文獻:
[1]邊志紅.現代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分析[J].建材與裝飾,2020(07)
[2]郝鵬.現代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分析[J].建設科技,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