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健康城市規劃的角度入手,結合武漢“方艙醫院”的規劃設計來重點探討了大空間公共建筑的設計與規劃。
【關鍵詞】健康城市;大空間;公共建筑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8.
現代化城市的規劃和發展和公共健康密不可分,公共健康對于一個城市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科學合理的公共健康環境對于疾病控制、疾病預防以及居民人身安全等方面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例如合理規劃城市的道路設計和應急場所,能夠有效的減少事故的發生;確保城市公共空間的可視性能夠為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不合理的城市規劃會給城市帶來不必要的環境污染,甚至破壞城市的生態環境。為有效的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漢政府以體育館、會展中心、空置工業廠房等大型建筑為主,臨時構建的一大批大空間公共建筑對于病患治療、阻斷疫情傳播、抗擊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當然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在健康城市建設的背景下,構建大空間的公用建筑至關重要。
1、健康城市規劃
健康城市規劃就是要將“健康”嵌入到未來城市的整體規劃中,將“健康”的理念融入到城市所有政策規劃中,更重要的是要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融入到城市治理的全過程。
健康城市規劃理念認為,一個現代化城市并不僅僅是高樓大廈、市政道路和公共空間,而是一個和健康密切相關的動態化的實體,就是要為人們營造一個更加健康、平和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城市。是一個能夠為人們生產生活提供健康的公共場所,通過合理化的規劃設計最大限度的較少環境污染威脅,為人們規劃設計更加舒適的城市空間。
2、從“方艙醫院”看健康城市大空間公共建筑設計規劃
2.1“方艙醫院”的優缺點
武漢“方艙醫院”是由體育館改造的,從布局和建筑上講,大型的體育場館內部空間比較寬敞,館內面積也能夠容納大量的病患需求,而無柱的室內空間也能為空間重新劃分提供便利,能夠靈活應對不同程度的傳染性疾病對于空間隔離的需求。體育場館獨立的供暖設備和發電設備等也能夠應對突發情況下對于能源的需求,并且內部的高標準消防等設置也能夠提高建筑本身的免災能力。
但是從傳染性疾病救治和功能需求角度來講,畢竟“方艙醫院”只是臨時性的居住醫療場所,所以與專業的傳染病醫院相比,建筑規劃設計上還有缺陷。例如盡管“方艙醫院”對于針對疾病的傳染性特點設置有一定的隔離區域,但是大空間建筑還是沿用南丁格爾病房的超大病區設計,在建筑功能設計上還存在很多不當之處。例如衛生設施不足、污染區和集中隔離區劃分不合理等。
2.2大空間公共建筑規劃設計
(1)建筑選址和地塊規劃設計
從健康城市規劃的理念入手,大空間公共建筑選址和地塊規劃設計必須要落實公共健康應急設施布局原則,在進行空間布局的時候,明確各種類型主要用地的規模。當然要盡量中心城區、人口密度相對較大的空間規劃出來,而公共健康建筑空間所需的區域面積單獨劃分。在未來城市規劃中,明確規劃出一塊區域,專門用于建設公共健康建筑。
另外,也可以對先有的老舊城區、城市擁堵地區進行空間改造,并與城市空間改造更新、雙修等規劃統籌結合,形成災害應急規劃。綜合改造一些危舊小區、閑置廠房和市政綠化區域,完善健康城市空間規劃標準,完善大空間公共建筑理想中健康評價體系的編制,并將其作為公共健康建筑規劃建設的前置條件。
當然在用地指標規劃和選址布局的時候還應該考慮到公共建筑的用途,例如以疾病防治為主的公共建筑,在地塊規劃選址的時候必須要考慮醫療條件,所以選址要盡可能臨近專業的傳染病醫院,以便在出現重癥病人的時候及時轉移治療。而建筑內部設置要考慮與標準化的醫療救治相匹配的各種能源、通訊、給排水等設備接口位置,這樣可以確保在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候,各項功能都能夠有序銜接。
(2)合理規劃設計建筑的內部功能
大空間公共建筑,尤其是健康建筑的設計必須考慮為居民提供日常活動的空間,例如在建筑空間功能分區的時候,為其提供日常活動的室內空間,積極鼓勵居住者從工作區域走到共享空間,借助樓體或者坡道設計,例如將一些功能相關的建筑區域設置在不同的樓層,這樣可以增加步行距離,還可以在內部規劃專門用于行走的鍛煉路線,結合自然采光、飲水區和衛生間等設計,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
大空間公共建筑在內部功能區域規劃設計的時候,一方面要考慮到公共建筑的設計理念,另一方面更要考慮到實際用途。例如作為應急醫院功能規劃的大空間建筑,要充分的考慮建筑空間規劃如何更好的做到流線分離,這樣能夠更好的適應傳染病醫院的醫療救治需要。因為傳染病醫院在區域劃分的時候要求做到“三區兩通道”設置,就是將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潔凈區進行明確劃分,在潔凈區固化醫務通道;在污染區規劃傳染病患者通道,半污染區必須位于中部位。所以在設計醫療救治大空間建筑的時候,要注意將建筑中心區域作為污染區,并考慮與室外的連接流向規劃通行區域,最大限度的避免其他使用連接流線與該流線交叉使用,相互之間要有一定的緩沖區域。
如果是用于傳染病救治和預防的大空間建筑必須要考到專業設備的需求,所以在建筑規劃設計的時候,要充分的考慮到室內溫度調節、消防以及電氣應用等設備與醫療救治的貼合度,必須規劃高標準的消防設施和智能化溫控設備,同時還要配備能夠應對停水、停電等突發情況的智能設備。而建筑通風系統設置要盡量使用“上送下回”的方式,尤其注意將回風管道設置在污染區周圍,這樣可以確保污染區形成負壓環境,這種通風系統可以確保內部污染空氣更容易的擴散。
(3)從生態健康的角度進行內容設計
基于健康城市的理念規劃大空間公共建筑必須要符合生態健康理念,首先要最大限度的使用清潔能源,大空間公共建筑節能設計必不可少,所有要避免使用高能耗的材料。使用清潔能源不僅能夠減少污染,還能夠提高社會環境效益。例如使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地源熱泵、充分利用雨水和中水。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最大限度的應用清潔能源為建筑提供電力、水源、通風等需求,提高建筑的生態設計標準;其次要選擇合適的節能路線,追求節能設計,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來取代傳統建筑材料,規劃建造更加生態化、可持續的公共建筑。
結論:
總的來講,健康城市規劃是一個大的概念,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在進行健康城市規劃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公共建筑應用公共衛生等重大風險的能力和職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要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大空間公共建筑的規劃要強化與公共衛生、環境治理、信息技術等領域的結合,運用健康城市規劃理念,不斷促進現代化城市規劃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鄒礪鍇.大空間公共建筑生態化設計思路[J].城市建筑,2020,17(11):50-51.
[2]肖偉,宋奕.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城市“抗疫設計”反思[J].建筑技藝,2020(03):18-23.
[3]朱青松,鄭玉彬.鄂爾多斯地區生態建筑設計策略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20(04):51-53.
[4]苗梁奇,楊世煒.住宅建筑設計中的公共空間設計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0(03):58.
作者簡介:
張帆,男,1988年01月08日生,安徽合肥,碩士研究生,建筑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