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洋
【摘要】在城市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為向居民提供的便利的出行條件,許多城市建設地鐵,利用地下空間,實現交通網絡全覆蓋。但是在地鐵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土地沉降的情況,針對施工中出現的沉降問題,采用有效的控制方法,提升沉降段地鐵施工質量。
【關鍵詞】地鐵;軟土地基;控制方法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8.
土地出現沉降的原因,與地質結構存在密切的關系,地鐵在地下結構進行施工,出現沉降不僅與結構存在關系,還與地質勘測以及施工等原因有關。保證地鐵安全穩定的運行,應在施工中加強沉降段的控制,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方法,可以將地質結構出現的沉降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1、土地沉降的原因
土地出現沉降情況,是與土地自身含有的成分有關,在土地中含有粘性土,并且粘性土具有較強的伸縮量,在受到水資源的作用后,自身的承載能力下降,受到外力作用后,會使土地出現沉降情況。在具有沉降特點的地質結構上進行工程建設,尤其是進行地鐵建設,會對地鐵建設產生較大的影響。
2、地鐵車輛段軟土地基沉降的原因
2.1地質原因
在地下環境進行地鐵施工,地質原因會使地下結構出現沉降情況。地下結構出現起伏不均勻,或者覆蓋土層厚度不均勻等,均會在施工中出現沉降情況。此外在含有地下河流或者暗溝等區域進行施工,在受到上部荷載的作用后,也會使地質結構出現沉降情況。
2.2地質勘察原因
進行地鐵施工的準備階段,施工企業應詳細勘察建設環境,保證勘察數據的真實有效,是做好沉降工作以及提升施工質量的喲小途徑。但是在實際勘察工作中,會出現許多問題,如使用的鉆探設備性能存在問題,鉆探位置不準確,以及設置虛假的勘察報告等,均會在施工中出現沉降的情況。
2.3設計原因
在地鐵設計過程中,缺乏準確性的設計,尤其是在沉降段缺乏合理的設計,會影響地鐵正常的運行。在設計環節,各個區域的稱重分配存在不合理的情況,或者設計內容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無法為施工提供有效的指導,在施工中會出現沉降情況。
3、控制地基沉降的方法
3.1排水固結法
在地下環境進行地鐵施工,在施工中會遇到大量的地下水,做好排水工作,可以減少地質結構中的含水量,有助于降低發生沉降的概率。現階段在控制地基出現沉降情況過程中,會廣泛采用排水固結法,施工區域含有較多的地下水,使地質結構形成較多的軟土,在排出軟土結構中的水時,在表層開挖溝槽,利用地形進行排水。在排水過程中,配合使用加載預壓方法,使溝槽中水不斷排出,使軟土結構強度不斷增加,提升地基的強度。
3.2強夯處理技術
出現沉降情況的地質結構,內部含有軟土以及孔隙,采用強夯處理技術,在距離軟土結構較高的區域內,使用重錘打擊軟土結構,在不斷的打擊中,會加強軟土結構的強度,并且有效壓縮孔隙。使用的重錘重量超過10噸,在下落過程中借助重力,利用慣性向軟土結構進行強夯,在強夯期間地質結構在單位體積內重量不斷增加,提升地質的緊實度。在強化期間,應連續進行強悍,才能獲得良好的夯實效果。一般在砂性土或者非飽和粘土的地質結構中,會使用強化處理技術控制沉降。
3.3擠密樁法
緊密樁法操作過程較為復雜,但是獲得的控制效果較好。在控制軟土地質結構出現沉降情況時,使用振動設備向軟土結構中植入鋼制管材,在軟土結構中生成的孔洞,向孔洞內加入水泥,使孔洞充滿水泥后,與原有的地質結構充分的融合,可以提升地質結構的抗荷載能力。應用緊密樁法,整個操作過程成本較低,并且施工速度較快。在土質機構中,包括素土、灰土等可以使用擠密樁法。在使用擠密樁法時,應保證處理的地質結構高程,應超過地下水的位置,并且處理的土層中,含水率應低于24%。
3.4真空預壓法
在國外地鐵施工中,會使用真空預壓法。使用真空預壓法進行控制沉降過程中,會豎向位置插入排水管,排水管進入到軟土結構中,通過加固以及在表面使用砂土,會在排水管表面形成保護層,采用真空的方式,抽取排水管中的空氣,使排水管形成負壓的狀態,產生的負壓會傳遞至地質結構底部。土體與豎向排水管在氣壓的作用下,產生的空隙以及土地中的水,會進入到排水管中,使軟土中的空隙和水不斷減少,有效增強軟土結構的強度。與其它控制方法相比,在操作上真空預壓法操作難度較大,但是獲得的土體結構強度增強效果要優于其它方法。在具體操作的同時,施工企業應記錄操作過程,記錄獲取的數據,應按照要求進行定期檢測,如排水管內部負壓數據,應始終保持在-80MPa以下,可以保證排水管始終處于負壓狀態。
4、工程案例
以某城市軌道工程土建項目為例,該工程沿途經過的道路較多,會在沿途設置五個車站,工程建設線路總里程為10公里,車站建設面積為6.2萬平方米。在總里程中,地下工程線路長度為5.8公里,并且與既有線路連接,以便連接城市其它軌道。
在工程建設中,連接的道路如下,一是芙蓉北路、二是興隆路、三是興聯路、四是荷葉塘路、四是馮菜路、五是青竹湖路、流失彩霞路。在上述道路中,會在彩霞路和青竹湖路進行地鐵建設,在連接的道路中設置地鐵站。在地鐵站周圍,會建立停車場,停車場建設面積在4.5萬平方米左右。
在地鐵線路、地鐵站以及停車場共同作用下,會在施工區段內,使土質結構出現沉降情況。此外在停車場的旁邊,會建設辦公區域,辦公區域內會設有綜合樓、牽混所、污水處理站、材料庫以及主出入口橋梁等建筑。在上述建筑中,洗車機庫以及工程停車區域,工程量較大,并且在主出入口橋梁建設過程中,會使用較多的大型設備。主出入口橋梁全長為62米,在橋臺以及橋墩建設中,采用樁柱式的方式,在建設中樁柱會進入到地下結構1.3米的位置。基于上述建筑以及建設情況,施工企業在工程建設的準備階段,結合實際情況以及設計圖紙,對建設區域內的地質結構進行深入的勘測,在勘測過程中,其中在興隆路以及興聯路等位置,地質結構中含有較多的粘性土,并且粘性土含水量較多,為防止在施工期間出現沉降情況,施工企業采用多種沉降控制方法,首先使用排水固結法,在地質結構中設置溝槽,利用溝槽排出地質結構中的地下水。完成排水作業后,采用強夯處理技術和擠密樁技術,進一步加強地質結構的處理。使用強夯處理技術,在粘性土較多的地質結構,使用重錘進行土質結構強夯,通過強夯使土質結構更加緊密。使用擠密樁技術,向土質中加入水泥砂漿,利用水泥砂漿與周圍的地質結構相互融合,在相互融合中,進一步提升地質結構的強度。完成土質處理后,進入到施工環節,施工企業密切觀測土質結構的變化,在觀測中土質結構出現的沉降量,均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整個施工過程較為穩定。
結語:
綜上所述,在地鐵施工過程中,地下結構含有大量的軟土,控制軟土出現的沉降情況,需要找出引發沉降的原因,采用正確的方法控制土質結構出現沉降,通過控制施工段的沉降情況,會有效提升施工質量,并且保證地鐵安全穩定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