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貝妮
【摘要】景觀綠化作為城市建設的重點項目,可以引導時代潮流發展,對增強城市活力與突出當地文化特點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城市景觀大道綠化景觀的現狀,并且提出以新花路放+七彩繽紛為主題的優化策略,希望為景觀綠化人員提供參考性建議,以保護自然環境為原則,將生態環境與人工藝術環境相結合,增強景觀綠化質量,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從而提高城市的綠化建設水平,對促進其長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綠化景觀;選擇樹種;設計手法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8.
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景觀綠化一直是重點建設項目之一,良好的綠化效果不但可以凈化空氣,保護生態環境,而且還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運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壓力。然而,在城市景觀大道綠化中,景觀效果與預期相比具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景觀綠化人員的設計水平有待提高,缺乏科學合理的種植方式。目前,景觀綠化提升設計已經成為主要研究課題之一,引起了相關人員的重點關注。
1、城市景觀大道綠化景觀的現狀
1.1綠化改造項目分析
在深圳濱河大道綠化改造項目中,整改面積為35萬m2,路段長度高達11km,綠化整改范圍較大,其中包括皇崗立交、彩田立交、益田立交、車公廟立交、竹子林立交、橋下綠地、渠化島、中分帶、路側綠地等。
1.2綠化改造項目的現狀
該地區植物具有良好的長勢,以及充足的綠量,遮陰性較好,抗郁閉度高,抗風性差,觀賞性較差。若是等到杜鵑盛花期,在中央隔離帶附近還會看到優美的景觀。然而,深圳濱河大道綠化改造項目目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由于植物的透光性較差,以及郁閉度過高,尤其在立交區域與路側綠化帶較為嚴重,導致影響了中下層植物的生長。第二,由于植物品種較為繁雜,以及種植密度過大,導致各個區域雖然擁有充足的綠量,但是疏朗通透空間較小,容易出現擁堵的情況。第三,在種植過程中,缺乏有效管理,導致植物出現黃土裸露、地被覆蓋度低、老化等情況,降低了景觀的生態效益。第四,在皇崗路段,樹種較為單一,缺乏主題樹種,導致降低了道路綠化的整體性與延續性。第五,皇崗立交至上步段分車綠化帶主要種植垂葉榕,缺少開花植物等,難以使人產生震撼感,影響了城市主干道景觀[1]。
2、城市景觀大道綠化景觀提升設計的具體策略
2.1創造新花路放+七彩繽紛的景觀大道
景觀綠化人員以新花路放+七彩繽紛為主題,制定完善的發展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在分車綠帶,種植大葉油草與開花喬木宮粉紫荊,尤其是兩側分車帶,種植間距為4.5米/株,按照“品”字形進行分布,使道路景觀更加舒朗通透。第二,在中央綠帶,需要及時清理存在健康問題或較為老化的樹木,盡量選擇水紅勒杜鵑種植在中央綠帶,確保一年四季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可以看到開花,實現“四季常綠”的目標,對城市的綠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在匝道綠地,需要做好清理工作,對中下層植物空間進行全面清理,去除老化和不健康的苗木,并且增加黃花風鈴木與開花喬木宮粉紫荊等植物,加大開花喬木種植體量,地被還可以種植矮生翠盧莉、新奇士龍船花、龍翅海棠、矮生朱槿等植物,使城市景觀頗具南亞熱帶風情,形成獨特的城市文化。第四,在渠化島,可以適當增加大腹木棉等花喬的數量,將龍池海棠、紫嬌花、朱瑾等種植在地被上,創造風景優美的景觀,第五,在橋下綠地,可以在橋底安裝燈光與噴霧器,對其進行微地形堆坡改造,還可以種植耐陰植物,例如,巴西鳶尾、七彩竹芋、腎蕨、廣東萬年青等,在日常管理中,還需要及時進行補光與灌溉工作,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促進其健康生長。
2.2掌握景觀綠化的原則與要點
景觀大道應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第一,堅持生態型原則,在綠化過程中,應當建立生態系統,優化植物的層次與配置,合理布局落葉、常綠、喬灌草等植物,使復合結構具有多個層次,起到抗震防災和防風防沙的作用。第二,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不同的色彩與高度,對植物進行合理搭配,確保獲得良好的綠化景觀,防止出現阻擋視線與眩光的情況。第三,堅持動態觀賞原則,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控制種植密度,前景樹木的范圍是50-100m,而變化單元布置的范圍是400-600m,注重流暢性與連續性,豐富樹木的組合形式,從而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增強觀賞者的視覺體驗。第四,堅持節點特征化原則,景觀大道的精髓在于突出新花路放+七彩繽紛的主題內容,應當選擇適合的節點,例如,地形地貌豐富的地點、水體附近、道路交叉口等,不但需要體現出當地的文化特色,而且還需要結合周邊環境,創造獨特的節點景觀[2]。
在景觀綠化過程中,景觀設計人員應當參考前人的種植方式,優化植物配置,增強景觀設計的完整性與連續性,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模擬自然生態環境,選擇適合的樹種,形成多樣化的發展格局;種植冠蔭樹遮擋陽光,其功能與天花板或屋頂類似,防止植物失去過多水分;將藤蔓植物作為簾幕或網狀物,不但可以起到美化景觀的效果,而且還可以護坡固沙;將草皮布置在有需要的地方,并且種植地被植物,防止水土流失;設置植物屏障,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選擇無毒的喬灌木,對種植區域進行綠化。
2.3綠化景觀設計手法
在景觀大道設計中,景觀設計人員應當根據附近的自然環境,優化設計手法,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當道路兩側擁有優美的風景時,需要合理搭配地被植物與低矮花灌木,盡量減少高大喬木的數量,擴大觀賞者的視野。第二,當道路兩側的風景較少時,可以適當種植高大喬木,并且合理搭配地被植物等色葉小喬木,使景觀設計更加具有層次性。第三,當道路兩側交通較為堵塞時,可以采用密集遮擋方式,種植花灌木、小喬木、高大喬木等,形成景觀屏障,而且還可以阻隔噪音。第四,在臨水地段,需要根據岸標地形與水面等,使濱水綠帶具有豐富的色彩,突出周圍建筑的特色。第五,當大規模種植古樹或珍稀植物時,需要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將其作為該路段的主要景色,確保具有開闊的風景。
結論:
綜上所述,在城市綠地結構中,建設景觀大道屬于重要建設項目之一,與城市的交通發展具有緊密聯系。景觀設計人員應當不斷優化景觀設計手法,科學合理地選擇樹種,以及適合的種植方式,注重植物配置的觀賞性與實用性,創造風景優美的景園地區,體現出城市發展水平與文化特點。
參考文獻:
[1]沈璇.城市景觀大道綠化景觀設計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8,000(002):59.
[2]胡義良,劉孟林,張敬宇.山地城市景觀大道打造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與管理,2020,002(002):P.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