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達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用電量也隨之不斷增加,核電廠發電逐漸成為了我國主要的發電方式,但是,在利用核電廠進行發電時,如果對于核電廠管理不善,極有可能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對于核電廠周圍環境的監測以及核電廠的選址問題成為了核電廠管理人員必須重視的問題。本文從核電廠的環境監測以及選址問題展開討論,著重分析在利用核電廠發電時,核電廠需要著重注意的環境監測以及選址問題,并針對核電廠的環境監測以及選址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加快核電廠安全體系的構建,提高核電廠的安全性及和諧性。希望可以對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啟示及幫助。
【關鍵詞】核電廠;環境監測;選址;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6.205
核電廠主要利用鈾或者钚等放射性元素的自身裂變反應進行發電,核電廠將其反應生成的核能轉化為熱能,然后利用轉化生成的熱能產生蒸汽,蒸汽驅動汽輪機再帶動發電機,最終構成一個商用的電廠發電系統[1]。為了防止核電廠中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從而對于核電廠周圍環境以及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必須構建安全的核電廠環境監測以及選址工作,提高對于核電廠安全監管體系的重視程度,加快建設核電廠的安全體系,提高核電廠安全體系的構建,以保障核電廠的長久發展。
1、核電廠環境監測分析
1.1環境監測工作原則
根據我國相關規定的要求以及環境監測工作標準,核電廠在進行環境監測工作時,應嚴格遵循以下原則:1.在核電廠運行前需要進行本底調查工作,然后參照運行前的本底調查內容,結合本底調查的相關結論開展環境監測工作;2.嚴格執行核電廠三關鍵結論:重點對于核電廠周圍的關鍵居民點進行關注,重點監測核電廠中的核素介質;3.結合核電廠周圍人口分布情況以及食譜情況開展環境監測工作,主要關注放射性元素在食物鏈中的走向;4.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最優化以及最具代表性的環境監測原則,綜合考慮當地的地區特點以及環境特征,選擇既能達到環境監測效果,又可以節省人力物力的環境監測方法。
1.2環境監測工作的監測位置選擇
在進行環境監測工作之前,應對于核電廠周圍的人口分布情況、交通條件以及周圍居民食物結構等情況進行細致調查,同時結合當地的氣象情況,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環境監測位置,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原則:1.選擇容易受到核電廠放射性物質釋放影響的地區進行檢測,以保證環境監測的結果具有代表性;2.應在核電廠最小風頻的下風向且不受契合核電廠設施影響的地方設置一個對照的環境監測點,以保證環境監測結果的準確性;3.在對核電廠周圍空氣進行檢測時,應充分考慮到打氣對于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輸運的影響;4.在對核電廠周圍水樣進行監測時,應充分考慮到水體的水文特征以及水流附近的居民點分布情況[2]。
1.3監測設施以及監測方法的選擇
在選擇檢測設施以及方法的滯后,需要注意以下問題:1.檢測所用的設施必須采用符合國家相關要求標準的設施,如果沒有國家標準的選用符合行業標準的設施;2.監測設施處理日程運行監測之外,還需要兼顧應急狀態下的監測;3.運用監測設備進行檢測時,應注意外部條件對于監測設備的影響,避免由于外部環境的影響造成監測結果的偏差[3]。
2、核電廠的選址分析
核電廠的選址條件比起普通的燃煤電廠較高,因此,在選擇核電廠的建廠位置時,需要特別注意核電廠的和安全問題,因此,在選擇核電廠的建廠位置時,必須考慮到以下問題:
(1)地質地震條件。核電廠的選址首先必須保證遭遇大地震時廠區不會發生大面積地面破壞,在選址時,應搜集所在地周圍150km之內的地震歷史以及地質構造資料,還需要在首位100km之內建立地震檢測儀器。
(2)水源水文條件。水源水文條件對于核電廠的建立及工作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核電廠在向外排出熱量的同時,還可能向外釋放放射性物質,因此,必須避免其對水源產生影響,廠址所在地的水源應具備足夠的稀釋能力,同時,廠址附近需要有一定的水源,以供平時的生產生活以及消防使用。
(3)氣象條件。在進行核電廠的選址時,氣象條件也是不可忽視的,在進行選址時,應搜集當地的風速、風向、降水量等氣象資料,判斷核電廠釋放的廢氣是否會對居民造成影響,并且還要研究當地的極端天氣資料,分析當地是否會遭受熱帶氣旋以及龍卷風等極端天氣的影響[4]。
(4)交通條件。在進行核電廠選址的交通條件分析時,主要考慮到三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核電廠建設期間所用材料、設備以及其他重大設施的運輸;其二,核電廠正式運行后,其工作所產生的廢材料以及固體廢物的運輸;其三,在運輸核燃料時,沿途運輸道路必須保證人口稀少,避免核燃料對人群造成危害。
(5)電網條件。廠址要盡可能選擇在靠近電力負荷的中心區,以減少電力損失,節省輸電線路的投資,并收集附近地區的電網資料以及高壓輸電系統圖,以便考慮核電廠的電網接入系統以及電氣主結線的設想方案。
(6)人口分布。應對廠址周圍20km-80km半徑范圍內的人口分布進行仔細調查,早期由于經驗不足,核反應堆經常選擇在人口稀少地區,后來證明核電屬于安全清潔能源,因此,廠址應選擇在靠近電力負荷中心的區域,使其為社會提供更為經濟的服務,但應注意到核反應堆的潛在危險,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進行建設[5]。
總結:
綜上所述,核電廠的安全問題決定著我國電力行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提高對于核電廠安全問題的關注度,對核電廠的選址以及環境監測工作高度重視,構建安全的核電廠監管體系,加快建設核電廠的安全管理體系,以保障核電廠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榮天,符蘭.核電廠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系統管理要求分析[J].化工管理,2020,548(05):65-66.
[2]韓萬春,谷韶中,沈根華,張峰屏,朱月龍.總體國家安全觀下核電廠環境監測工作思考[J].科技視界,2020(17):250-252.
[3]白霄,耿波,劉奇.核電廠環境監測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科技視界,2019(19):45-46.
[4]張明,胡耘,李錦,朱文斌,胡知田.核電廠選址階段環境影響評價的認識與思考[J].能源環境保護,2019,33(04):61-64.
[5]楊帆.漁業資源損失補償對核電廠選址的影響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04):84-8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