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
相比于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需要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壓力。盡管經濟全球化使得中小企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他們也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也逐一暴露出來,有些問題很可能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所以企業應采取相應的手段加強企業內部的財務會計管理工作。
一、中小企業的概述
之所以叫中小企業,是由于這些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這些企業和微型企業相比具有較大的規模,但是其生產規模與大型企業相比則相差甚遠。由于中小企業規模的限制,導致這些企業很難能夠在行業當中占有主導地位。但是由于中小企業的數量在我國企業總數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促使我國國民經濟能夠處于穩步的發展當中。加強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主要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目標,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要根據行業狀況和企業自身不斷調整經營策略,合理安排資產的購置、資金利用等方面的活動。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主要是加強對企業的資金管理,幫助企業利用已有的資源獲取最大的價值。
二、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呈現出“五六七八九”這種特點,這些企業貢獻的稅收在稅收總數的50%以上,同時也貢獻了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也來自于中小企業,為80%以上的百姓提供了工作崗位,中小企業總數在所有企業當中占比90%。盡管中小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但是這些企業的數量卻非常龐大,由于這些企業的存在,為我國許多需要工作的人員提供了諸多崗位,讓大多數人都能夠拿到穩定的收入,使得這些人的生活質量得到一定的保障。這就使得中小型企業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經濟增長,同時也使我國的社會環境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但是與一些大型企業相比,中小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就會遇到許多問題,一方面是由于人力和財力的缺乏,導致企業可能難以無法繼續經營下去;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企業的財務們不過完善或是財務人員的水平較低,企業無法利用已有的資金創造最大的價值。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實力不夠雄厚,企業的固定資產也比較有限,這就導致他們的融資渠道較為狹窄,常常會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大多數中小企業并沒有認識到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財務人員的安排上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由于財務工作的工作量相對比較大,而財務人員的數量又比較有限,所以他們會將大量的精力投放在賬簿或報表的處理上,而忽略了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企業的管理人員常常會將精力投放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但并沒有科學的安排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很可能會出現產品積壓的現象,難以達到提高企業利潤的目的。
三、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如今我國經濟市場還不夠健全,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當中仍然面臨著巨大的風險。盡管我國的中小企業在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日常工作當中,我們仍然能夠發現許多待解決的問題。
(一)相關工作制度不健全
我國中小企業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晚,在起步時也缺乏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使得中小企業在初步發展階段面臨著許多的問題。近年來,中小企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這些企業在許多方面還處于懵懂的狀態當中,缺乏完善的工作制度,保證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導致企業相關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此外,許多人并沒有意識到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當中既有著怎樣的作用,所以人們缺乏對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正確認識。由于工作制度不完善,導致了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的阻礙。
(二)財務管理人員水平較低
中小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所以員工的數量也會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由于中小型企業本身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意識就相對薄弱,加之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較低,這就導致企業很可能在管理方面產生一些失誤。此外,由于員工數量的匱乏導致他們的工作做不到面面俱到,財務人員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賬簿或是報表的制作上,很少會在財務管理方面花費較多的心思,企業在管理過程中缺乏財務會計管理工作這一環節,這部分工作的效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就導致企業的資金難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時也無法做出合理科學的預測,使得企業錯過許多發展良機。財務管理人員的水平較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企業前進的腳步。
(三)企業缺乏財務會計管理的意識
由于某種原因,企業的所有者并沒有意識到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他們往往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管理。企業的相關領導并沒有意識到財務管理工作能夠對企業的業績以及經濟利潤產生最大的影響,他們僅僅把財務人員當做記賬工具。此外,為了降低公司雇傭員工的成本,他們可能會雇傭一些兼職會計,財務部門僅完成了最基本的記賬工作,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沒有財務管理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面臨巨大的風險,很可能由于資金鏈斷裂導致企業虧損甚至破產。缺乏財務管理的意識很可能會縮短中小企業的壽命,財務管理的意識淡薄也會導致利潤的流失,也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四)融資渠道狹窄
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充足的資金就像血液一樣重要,一旦企業出現資金的資金鏈斷裂,那么企業就很可能面臨破產的風險。為了保證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就要有充足的資金予以支撐,這就需要企業完成相關的籌資活動。但由于企業的固定資產數量較少,所以通過銀行借款的方式籌集到的資金可能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盡管我國已經在這一方面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但想要取得足夠的資金對企業來說仍然是一道難題。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夠合理,企業的負債率相對較高,但是想要從銀行取得貸款,首先要保證企業的負債率低于60%,但很多企業并不滿足這一條件,所以從銀行取得貸款這條路很可能行不通。在企業的經營初期,企業也難以找到合適的擔保人,經濟效益良好的企業不愿意冒風險去為其他企業擔保,效益不好的企業又沒有擔保資格,所以中小型企業很難通過籌資活動解決資金匱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