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姓“蔣”,母親姓“何”,再跟上一個象征著“靈活”的“靈”,這便構成了我的名字―
―蔣何靈。它陪伴了我14 個春夏秋冬,跟它有關的故事也多不勝數。
“蔣何靈,你是不是爸爸姓蔣,媽媽姓何啊?”這幾乎是每個認識我的人都會問的一個問題。“嗯。”每次聽到這個問題,我都會在心中一次次感嘆父母起名的草率。
我的名字還曾讓我陷入尷尬。“今天作業寫得好的有……”英語老師開始宣布表揚名單,“蔣向靈!”此話一出,引得全班一陣歡 騰。我一看,這不是我的本子嗎?尷尬了! 隨后我便把頭深深地埋到了課桌下。英語老師似乎有些不明所以,指著名字說“:你們看,這不是個‘向字嗎?”同學們笑得更開心了。“老師,我叫蔣何靈,我還是英語課代表……” 我望著老師,生無可戀地說道。
沒想到,老師第二天竟然看著花名冊叫到:“蔣何炅!”班上又是哄笑不止,從此,我
“一戰成名”,喜提新名字——“蔣向炅”。
不過,我終于在一堂語文課上,找到了關于我名字的精妙解讀。那天,語文老師突然聊起關于名字的話題,他煞有介事地說:“你們知道嗎,根據姓名學的理論,人的名字和他的運程是相反的……名字取得越好,運程越差;名字取得越差,運程越好。”
說著,他提到了一個成績不算靠前的學生:“你們瞧,李逸軒的‘逸字,是跑的意思; ‘軒字,古代是車的意思。逸軒,加起來就是跑車的意思,這名字夠牛了吧,結果你看,成 績果然不怎么好,跑不起來!”同學們笑成一片。接下來,他將目光移向了我:“你看蔣何 靈就不一樣了,何靈,翻譯過來就是‘有什么靈呢?結果,成績這么好,很靈吧!”話音剛 落,教室中回蕩著“妙哇”的贊嘆聲。
“這樣一看,我的名字似乎有點意義了?”我在心中默默想著,大聲笑了起來,加入了 “妙哇”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