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鑫
因為具備節約勞動力、節能環保、成品質量標準高等特點,裝配式建筑在我國推廣很快。但是因為裝配式建筑技術推廣年限不多,施工質量及過程管理經驗不足,在推廣和應用中尚存在不少問題。因此必須對癥下藥,對裝配式建筑推廣過程中的質量隱患,有針對性的加強質量管理。
裝配式建筑,即建筑的部分或者全部構件在構件預制廠生產完成,然后采用車輛運輸到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安裝工藝、安裝機械將構件組裝起來形成滿足使用功能的建筑成品。裝配式建筑用預制混凝土構件,并主要通過現場組裝的,具體包括結構體系、外圍護體系、設備與管線體系、內裝體系的建筑施工形式。在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施工質量是決定交付后滿意度的最關鍵因素。
采用裝配式建筑可以達到縮短工期、保障質量、降低周轉材料租賃費用、節能環保、節省材料、節約勞動力等優點。但是截至目前,裝配式建筑還存在尺寸局限、運輸運距影響成本、技術要求高等局限性。

圖1 裝配式建筑施工流程
當前我國裝配式建筑主要采取坐漿方法進行安裝,由于實際施工中各個環節配合不好,導致質量問題頻發。在機械方面,沒有充足的可檢測工具或者手段。從材料組成角度分析,坐漿材料的質量和配比影響也很大。在人員方面,現場坐漿料“成手”工人較少,而且施工人員對現場質量不重視。在養護階段,結合面容易產生開裂,坐漿層厚度也不易測定。坐漿的厚薄程度,將導致是否產生遷移。坐漿層如果薄,結合面空隙多。環境方面,高溫會加速預制構件結合面水分蒸發。溫度的高低也會影響工人的勞動狀態,如果在夏季晌午或者冬季低溫時施工,對坐漿質量影響很大。

圖2 外墻坐漿質量問題
固定位置不準確常表現為錯槎接縫高低差,墻體之間的接縫里出外進等問題,在安裝設備這個角度,具備精度的設備不足,安裝誤差比較明顯。從材料運輸角度,材料運輸損耗大,到貨后驗收不嚴。從施工角度看,測量定位偏差導致的固定位置偏差很常見。見圖3、圖4。

圖3 固定位置偏差(一)

圖4 固定位置偏差(二)
分段澆筑區的質量問題頻發(圖5),常見問題有爛根、漏漿、底部錯槎等。

圖5 混凝土澆筑質量問題
a)在設備工具方面,模板校驗工具不足。
b)在管理主體方面,質量管理意識匱乏,裝配式建筑質量管理技術經驗不足,模板、鋼筋施工經常出現偏差。
c)在施工工藝上,振搗養護不規范。
d)在氣候環境上,氣溫過高或者過低對成活質量都有影響,氣溫對工人作業的舒適性和勞動環境也影響較大。
PC構件特別容易破損,出廠后從運輸、吊運、分批次上樓以及安裝過程中,都可能會產生破損(圖6),可是施工后修補的質量和效果又不佳,不利于建筑物的使用壽命。

圖6 構件破損問題
a)從管理主體角度出發,存在培訓不足、經驗不熟,監理單位、建設單位質量管理不到位的問題。
b)從材料自身特性看,維護構件強度低,運輸容易產生損耗。
c)從現場施工角度看,成品保護措施不足,缺乏專用保護設備。
d)從氣候環境角度看,構件存放環境的濕度、酸堿度等也會影響構件的損耗。
(1)建議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應做好裝配式建筑推廣應用的整體規劃和行業發展統籌,根據市場發展適當匹配優惠政策以扶持相關產業鏈企業,更新招投標規則以滿足裝配式施工發展要求。
(2)積極培養相關產業鏈質量管理人員,促進關鍵崗位人員持證考核上崗。
(3)適時出臺適用于當地的裝配式建筑的規范、體系、實施辦法及評價機制。
(4)建立優質優價的市場競爭機制,避免價格惡性競爭。
(5)各地區、各企業發展建筑工業化時,要立足于政策支持,但也應注重市場化引導。在推廣發展中應因地制宜,并根據不同的建筑類型選擇不同的工業化建筑體系,以取得較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1]。
通過完善裝配式建筑設計、招標、施工管理、售后維修機制,加強對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售后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優化采購流程、適應裝配式建筑建設特點。建設單位牽頭成立本單位裝配式建筑標準化體系制度,加強項目前期裝配式建筑策劃,有效指導裝配式建筑實施落地。從項目全壽命周期角度考慮裝配式建筑的部署和落地,打破各部門獨立落實的壁壘。建立聯合驗收制度,確保施工樣板對現場施工的引導作用,定期開展對構件生產線的駐廠監造或巡視。
通過采取技術創新,有效利用裝配式建筑標準化成果,應用于設計文件編制中。做實前期設計策劃,將裝配式建筑工業化應用其中。依據項目地點、當地特點,統籌考慮裝配式建筑方案制定。加強二次深化設計審核,確保滿足主體強度指標。加強構件生產與施工的現場技術指導與質量巡查,做好設計技術服務。根據當今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出新型連接結點的形式和具體構造,注重新材料的研究[2]。
編制針對性的生產組織、出場驗收、運輸組織措施,從構件拆分理念向深化設計理念轉變。理解設計意圖,充分了解構件特點,做好模具的調試準備。加強裝配式構件二次深化設計審核,發現問題前置處理。采用固定的加工工人團隊,確保工人充分了解生產線操作技術。加強出場質量檢驗,從工廠端確保構件質量。選擇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商,確保材料質量性能穩定,不會導致產品質量產生較大波動。
要求裝配式構件施工單位應編制具有針對性的總體施工組織設計、專項施工方案及保障措施。包括從安裝、模具、吊裝、內裝、交叉施工等各類方案。提升質量管控標準,從厘米級偏差向毫米級偏差轉變,提升裝配式建筑施工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檢驗批質量驗收。培養質量管理文化,從項目總工、生產經理、施工員到班組工長、工人師傅都應培養工匠管理精神。夯實質量監督管理,嚴控構件進場質量及安裝質量,確保與精裝、水電專業的有效銜接,減少“打架”產生的二次拆改。
部分裝配式建筑缺陷并非施工原因產生,可能是生產或者設計環節產生的,導致后續施工出現問題。比如在內墻選擇條板墻時如果防開裂措施不足等,完全可以從設計端、方案選擇時考慮。通過搭建預制裝配式建筑質量溯源體系,有效尋找問題根源,可督促相關方更好履行各自的質量管理責任。通過在建筑物側墻懸掛永久性竣工驗收牌,寫明建設單位、監理單位、總承包單位項目負責人,并提供在線查詢平臺可以查詢到該項目的各方負責人,實行項目質量終身責任制,發現問題及時溯源。
從裝配式建筑常見的質量問題剖析,從政府、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生產單位、施工單位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改善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管理的措施,綜合以上分析,裝配式建筑質量提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并通過建立裝配式建筑質量溯源體系,強化各方的質量管理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