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義好
(安徽省六安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安徽 六安 237000)
在現代化建設進程穩步推進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的劣勢,生態文明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的呼聲不絕于耳。生態環境保護在近百年來首次作為國際共同話題登上時代舞臺,環境監測與現代科技的結合也愈發緊密,在污染物檢測、環境評估乃至城市建設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極高的研究和討論價值。
在特定技術與設備支持下,針對特定環境及污染物情況展開的采樣分析調查就是環境監測,它能夠全面反映區域內的污染情況,通過監測報告系統展現污染物形式、分布、濃度等信息。在環境監測實際工作中,首先需要確定監測區域及項目,接著由專業技術人員到達現場進行資料采集與實地調查,在數據支持下制定管理方案,對區域內空氣、土壤等進行采樣調查,并完成相應的檢測與評估工作。科學的監測技術能夠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依據,推動經濟轉型發展進程,緩解土地荒漠化、酸雨等環境問題。然而,目前很多基層環境監測機構并沒有發揮實際效用,監測設備儀器配置落后,人員素養參差不齊,對環境監測重要性認知的缺失是導致這些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形成較為不利的影響。環境監測人員的主要工作是監測轄區范圍內的自然環境,給出綜合分析報告,對自然環境條件以及影響自然環境條件的潛在因素進行判斷,在此條件下調整監測計劃,提高監測計劃的實用性。當有了科學合理的環境監測計劃,得到的監測結果也更科學有效,能深入分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根據原因采取有效的保護環境措施,實現生態環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以目的為依據,可以將環境監測分為常規監測、應急監測以及科研監測三類,其中常規監測面對的是特定項目,監測部門需要在一段時期內進行周期式的跟蹤監測,是環境標準執行情況的重要評價依據。由于監測側重點不同,常規監測又可以細分為污染源監測以及環境質量檢測[1],污染源監測采取定期、定點的工作方式,主要是為了追蹤污染源時間、空間上的變化情況,常見的項目有“三廢”監測、機動車尾氣監測等;環境質量檢測則有賴于監測網的設置,通過監測點數據收集,判斷區域、國家甚至全球環境質量。應急監測主要用于緊急污染事故、污染事故糾紛仲裁以及工程驗收監測等方面,科研監測則是為了完成一定的科研目的而進行的檢測,具有較高的復雜性。環境監測工作中對于采樣方式以及采樣頻率等都有較為嚴格的標準要求,大氣樣本采集主要采用網格法或放射式布點法進行,可應用人工手動采樣方式,也可以借助自動化技術進行連續采樣;水體樣本的采集則要結合水深、水面寬度等進行綜合考慮,并分別對豐水期、平水期等不同時間段進行采樣;土壤樣本布點方式較多,比如棋盤式、對角線等,可以根據地形地勢情況進行合理比選。
環境監測的對象類型較多,水質監測手段主要是對地表和地下水樣進行物理、化學檢測,從其色度、懸浮物以及重金屬含量、大腸桿菌數量等進行測定和判別;大氣檢測則主要針對二氧化硫等有毒害氣體,以及PM2.5等危害人體健康的懸浮顆粒物;土壤監測指標包含農藥殘留量、重金屬含量等;固體廢棄物主要來源于工廠、居民生活垃圾等,針對其重點監測是否含有有毒物質、腐蝕性物質等。污染物質通過大氣、水源等富集與食物鏈中,還會衍生出生物污染,對其的監測主要以上述指標為依據進行調整和拓展。除此之外,近年來隨著時代變遷,科學進步,環境監測范圍也逐漸擴大,建筑施工、交通運輸等產生的噪聲污染逐漸進入了環境監測體系中,與原子能科學伴隨而來的放射性污染同樣被納入監測對象范疇。
以主體為依據,主要包含生態環境部門、氣象部門、衛生部門、自然資源部門等的環境監測。
在新生產工藝、材料等因素的影響下,近年來污染物種類也在不斷刷新,霧霾、酸雨等工業發展帶來的新型污染層出不窮,舊有的環境保護標準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環保形式,標準內容的改革與拓展勢在必行。利用環境監測技術,一方面可以通過樣本抽檢等手段明確不同物質對環境造成的實際影響,并對污染源頭、污染特性以及擴張速度[2]等進行準確判斷,從而為環保標準修訂提供思路。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標的確立就是這一作用的生動體現,未來大氣有害微生物群數量[3]可能也會被納入環保標準,法規政策的制定也將日益完善。另一方面,對于已經發生的污染事件,環境監測技術也能及時明確其危害性,并找到其行為根源所在,完善環保標準中對區域污染排放行為的規定。以農業土壤污染為例,環境監測能夠量化土壤中的化肥、農藥含量、種類以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從而以法規為約束規范農戶種植行為,在保證農業產量的基礎上,緩解土壤污染狀況。
環境影響評估主要是為了客觀評價某一施工項目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程度,需要結合當地大氣、水源等生態系統的容量情況進行分析。它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需要借助環境監測手段進行真實數據的收集,比如項目進行當中的實際污染氣體排放量、水源污染情況、噪聲級別等,只有各項數據都滿足當地環保標準要求,項目才能批準實施。近年來我國環保制度不斷完善,對大部分建設項目已經實現環境影響評估管控,環境監測監督功能也得到充分發揮,通過對區域大氣污染濃度變化、水質更改情況等的評估,技術人員得以及時、準確地鎖定污染源,并報由監管部門依法行政、執法,在科學評估指引下,有利于提升監管質量,為我國的產業經濟轉型奠定良好基礎。在整個環境保護工作中,有一項非常關鍵的環節,就是環境評價。這一環節通常是在環境保護措施實施前進行,前期進行的環境評價,需要總結和分析現有的污染問題,后期的環境評價則需要評估環境保護措施獲得的成效,而這些都會用到環境監測數據信息。
城市環境規劃是現代化城市設計和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如果缺少必要的環境規劃,不僅會造成不合理的土地侵占,導致農業危機,加劇人地矛盾,還有可能導致重要區域生態的破壞,對瀕危物種產生威脅。但事實上,環境建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作用是十分突出的,通過綠地改造提升居住質量,興辦旅游事業的案例不在少數,生態與經濟應當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關系。環境監測技術恰好可以通過數據的采集與處理,通過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合理設定規劃路線,使新城區規劃避開重要污染源和生態保護區域,為項目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作為城市重要污染源的工廠當前正呈現產業集約化發展的趨勢,利用環境監測技術,可以科學評估廠區污染情況,從而城市工業產業的布局指明方向,提升城市面貌與居住環境質量。此外,透過環境監測數據,城市居民得以清晰認識到城市環境狀況,有利于增強居民環保危機感,促使其積極參與到環保工作中來。
環境污染類型較多,應用環境監測技術首先可以為污染治理工作指明方向,比如水質污染,在水質監測技術的支持下,水中污染物種類、占比情況都可以被直觀展現出來,為市政河道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在空氣污染的治理中,應用監測技術,也可以從一氧化碳、懸浮顆粒物等眾多污染類型中找出側重點,并給予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其次,在采取具體的污染治理措施之后,監測部門還可以對實際改善情況進行考察,從而科學評估治理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時根據實際進展進行調整和改進。最后,完善的環境監測體系不僅能客觀反映當前環境狀況,還能夠對未來環境變動趨勢進行科學預估,從而描繪出將來一段時間內的生態變化趨勢,通過改變現有行為合理控制和扭轉污染擴大走向。以安徽省“十二五”生態環境遙感監測為例,研究人員在生態環境狀況指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了為期五年的跟蹤監測,以表1中的波動指數為標準,對合肥市、蕪湖市、淮南市等地區進行了環境波動分析,為污染的預防與治理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撐。

表1 生態環境狀況變化與波動分級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能夠為環保標準的制定提供依據,促進城市環境規劃進程,并提升環境評估科學性和環境治理有效性,因此,環境監測部門一定要積極履行自身職能,加大資金投入量,研發和引入更多的新型監測設備與技術,全面提升監測人員專業素養與技能,推動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