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右
(上海茂煥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上海 200085)
建筑工程施工穿插提效管理是指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利用多項施工工序穿插的方式來提高整個項目的建設效率,這是一種縮短項目施工工期的管理模式。在現代化社會中,建筑領域內部的競爭強度不斷增大,為了能夠快速回籠資金,施工穿插提效管理受到建筑相關單位的重視,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管理模式已經發展成為主流管理模式,被廣泛使用在各種大型建筑項目中,結合實際情況而言,這種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促進整個建筑行業獲得進一步的發展[1-2]。
該項目沉管段的總長度為492m,設計是雙向六車道,總計4個長管節、1個短管節,管節自南朝北的編號依次為:E1、E2-1+E2-2、E3、E4;詳細來看,E1、E3、E4管節的長度設計為123m;E2-2的設計長度為3.5m,E2-1的設計長度為117m;沉管標段的安裝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沉管段安裝后平面布置(單位:m)
在工程項目中使用穿插提效能夠提高施工效率、縮短施工工期,達到建設單位高效率管理的目標。采用“兩提一減少”,保障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同時提高了施工管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資源成本,促使企業實現經濟收益最大化的發展目標。進一步來看,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使用穿插提效管理方式,相較之傳統的施工管理模式更專業化,促使整個項目的施工流程更合理,雖然是多個工序共同施工,但是由于均安排專業性人員進行施工,所以可以為項目施工質量提供保證[3]。而且有利于促使整個工作內容更為流暢地完成,避免部分人員無事可做,同時降低返工作業量,減少勞動成本。施工穿插提效管理模式的最大特點是能夠縮短工程項目的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前竣工。
結合該項目的實際情況來看,項目內的安裝精度比較高,且存在諸多插穿作業,所以對施工組織設計的水平非常高。其中,管節安裝的水深最大超出了18m,對管節接頭過程中的防水處理工序的要求較高,此外,接頭部分的安裝精準度也會對防水質量造成巨大影響。此次施工過程中難度最大的一個作業點是如何將預埋件鋼筋控制在3mm以內。
在建筑施工項目中使用施工穿插提效管理模式時,應該結合整個項目的施工情況以及具體的管理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施工組織計劃,以此保證充分發揮出施工管理模式的實際效能。具體而言,施工單位結合施工工序,合理選擇豎向平面穿插施工的管理模式,利用施工過程中的平面穿插、豎向穿插來促進工程順利展開,確保有效、穩定開展每一道施工工序,同時確保上下工序之間的合理性與規范性。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管理,施工方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施工質量與施工進度。所以,在落實施工穿插提效管理模式前,必須先核對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滿足施工管理需求的情況下才能正式施工。假若發現施工方案中存在缺陷應立即修正優化,以便于后期施工不會出現偏差。
3.1.1 底板鋼筋綁扎
在綁扎底板部分的鋼筋時選擇直接在止水鋼板平臺上進行施工,在綁扎鋼筋之前,施工人員先明確指出,在經過復核合格以后才能正式綁扎鋼筋。底板鋼筋綁扎流程為:下層及倒角處主筋安裝→箍筋安裝→下層水平筋安裝→下層加強筋安裝→架立筋安裝→上層加強筋安裝→上層水平筋安裝→上層主筋安裝→錨筋焊接、拉筋安裝→下倒角斜插鋼筋安裝→下倒角內側水平筋安裝→底板端面鋼筋安裝。
在實際綁扎時嚴格遵守以下幾點內容:
(1)結合管材的外形、尺寸以及特征決定沉管的位置,假若出現偏差則沉管無法再次使用,必須經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以及檢驗單位的共同復核以后才能進行施工。
(2)在綁扎底板部位的鋼筋之前,施工人員應該明確模板與預埋件的具體位置,假若二者出現重合,需調整鋼筋的位置。
(3)頂板與底板的鋼筋之間應該設置架立鋼筋。
(4)通常情況下,底板部位的保護層墊塊調整難度比較大,所以在實際施工時應合理控制加密區,墊塊的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規范,且底板部位的保護層達到規范要求。
(5)在實際綁扎時及時清理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建筑垃圾,安裝模板之前核實底板部位的鋼筋綁扎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3.1.2 側墻及中隔墻鋼筋綁扎
設計圖中沉管墻體的高度是6.46m,墻體在綁扎鋼筋之前應該先搭設腳手架,為施工人員提供一個安全的工作平臺,而后開始綁扎鋼筋,保證作業人員的施工平臺安全性能達到規范要求。
在綁扎鋼筋之前,固定墻體部位的腳手架位置,通過放線調整其位置,在腳手架工作平臺完成以后綁扎鋼筋。墻體部分的鋼筋綁扎作業應該符合以下幾點規范要求:
(1)借助龍門吊安裝鋼筋的過程中,由于屬于高空作業,安全員必須全程在旁邊監督,且施工班組班長在旁邊監督工程質量,施工班組長與龍門吊司機保持順暢交流。
(2)當鋼筋調整結束并加固以后,才能綁扎其他部位的鋼筋。
(3)在綁扎水平方向的鋼筋時,使用豎向鋼筋來固定鋼筋網,實際施工時避免傷害到主筋。
(4)混凝土在澆筑完成以后必須及時進行充分振搗,振動棒不與鋼筋接觸,避免鋼筋發生位移。當混凝土振搗結束以后,施工人員安全撤離,并拆除作業通道與上倒角部位的鋼筋。
(5)在綁扎側墻部位的鋼筋時,施工人員先放線核對拉桿的部位,保證拉桿與鋼筋重合,并合理調整鋼筋的位置。
3.1.3 頂板鋼筋綁扎
在綁扎頂板部位的鋼筋時,施工人員站在內膜平臺上進行作業,借助龍門吊將鋼筋運輸至指定的地點。頂板部位的鋼筋標高控制在10~20mm之間,這樣能夠有效預防因鋼筋籠重量過大而導致內膜發生變形現象。此外,及時清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建筑垃圾。在綁扎頂板部位的鋼筋時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1)在綁扎作業之前,全面、仔細地檢查作業范圍四周內的防護情況,并核對模板的沉降,在不存在安全隱患的前提下施工。
(2)在制作頂板部位的閉合筋過程中嚴格把控長度。
(3)當閉合筋制作完成以后,檢查鋼筋的貼服情況,不出現因鋼筋長度過長導致連接出現問題。
(4)在轉運鋼筋的過程中,保證吊車附近沒有作業人員,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預埋件的施工應該嚴格注意以下幾點規范要求:
(1)在焊接底部鋼板時,管節的尾部應該安裝下橫梁,同時合理調整坡度。
(2)在綁扎底板部位的上層鋼筋時先對管節進行灌漿處理,下接頭預埋套管。
(3)底板部位的上下層鋼筋綁扎結束以后,對預埋件的套管進行放線定位,并調整坡度,完成預埋件的安裝。
(4)在綁扎側墻部位的立柱鋼筋時,側墻與隔墻的鋼筋綁扎至預埋件頂部,并完成預埋件安裝。
(5)側墻與中隔墻部位的水平鋼筋安裝完成以后,封裝止水門、安裝水箱的預埋件。
(6)頂板的鋼筋綁扎完成以后,對上接頭的預埋件進行定位、安裝橫梁、調整坡度。
(7)頂板部位的上下層全部綁扎完成以后,繼續安裝止水帶、預埋管面構件。
(8)外部模板與內部模板安裝完成以后,調整與固定預埋鋼板的位置。
綜上所述,施工穿插提效管理是現代化建筑工程領域中的重要管理模式之一,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縮短施工進度、降低人力資源成本,這對于我國建筑行業的長久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施工穿插提效管理的實施必須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編制施工方案,這樣才能保證施工穿插提效管理發揮出最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