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湖南省資興市自然資源局,湖南 資興 423400)
近年來,在經濟的引領下,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在集鎮及廣大農村地區,隨處可見新建樓房。在一些山地地形區域實施工程項目建設時,難以避免出現切坡情況。當坡高及坡角過大時,如果處置不當,極有可能引發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從而威脅到建(構)筑物及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需要對建房等工程建設引起的高陡邊坡的邊坡治理細致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邊坡治理對策,以提高工程的有效性和耐久性。
結合現實施工可知,邊坡穩定性屬于重要參考因素,其影響因素眾多,大體劃分為兩個方面。其中較為重要的內在因素有:施工中涉及的邊坡地形地貌以及周邊的巖土類型等,這些內在因素都將影響邊坡穩定。外部因素主要有:水的作用、大自然形成的風化作用、產生的地震及人為因素等。通常情況下,如果內部因素質量達標,將會抑制住邊坡失穩,使其穩定性增強。但往往外部因素都是存在破壞性的,下面將具體分析。
研究發現,巖性的不同,最終形成的邊坡效果也會不一樣,對坡高和坡角的影響深遠。結合實際案例可知,像花崗巖、石灰巖等,在外界力的作用下,可以形成百米陡坡。如果工程建設段處于淤泥地段,通常將無法開鑿。針對一些黃土邊坡,其形態不僅陡峭而且堅硬。如果長時間雨水沖刷,大部分的土質會變疏松,從而誘發泥石流,增加坍塌的可能性。經過一些研究數據證實,在地質活躍地區,往往施工難度大,主要是源于邊坡穩定性差。地質活躍地區的表現是斷層帶巖石破碎,再加上長時期風化嚴重,滑坡可能性必然會增加。邊坡的穩定性極為特殊,巖層對其影響性很大,想要判斷邊坡是否穩定,可以觀察巖層傾角,當傾角大于25°,邊坡失穩可能性會加大,同時逆向坡的穩定性要優于順向坡。
外在因素包括的層面比較廣,主要體現在以下層面:①水的作用。水是重要的外在因素,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會增加滑坡的風險,和穩定性(邊坡的)有密切的聯系。查閱相關資料可知,不少滑坡的實例,究其根本都和地表水和地下水有關。有一些邊坡是不透水的,靜水壓力一直處于極限狀態,這樣的情況,就會對邊坡巖土形成無法抵御的壓力。在自然環境中,地表水沖刷,再加上嚴重的地下水沖蝕,坡體結構破壞將會加劇,從而讓穩定性降低。由此可見,水是重要因素;②地震作用。地震帶來的沖擊力是不可預估的,一般情況下,地震力將造成巖體結構破壞,從而降低結構面強度。針對陡度大的邊坡,一旦受到地震的沖擊,原本的裂縫將持續、大范圍擴展,從而增加巖層的晃動[1]。現實中,巖層中的水壓將會持續加強,加劇裂縫擴展的同時,增加斜坡失穩風險;③風化作用。在自然環境中,風化作用對邊坡的影響不容忽視。在長期的作用下,巖石的性質將會改變,使巖石結構特征變化。具體來講,在風化作用下,固有的含水量會增加,從而導致土壤吸水膨脹,在持續膨脹過程中,下巖體將松動,同時降低抗剪強度,邊坡的穩定性也會受到影響;④人的因素。隨著工程建設項目的增多,人的因素更不能忽視。人類的工程建設往往涉及較多,造成邊坡形態改變也是時有發生的,從而誘發應力應變變化,最終形成的一系列變化都會在邊坡穩定性上有所體現。
現實施工中,邊坡穩定性判斷可以借助多種途徑。①現場觀察。主要依據植被分布情況,判斷是否存在失穩的情況;②現場勘察。兩者的區別在于第二種更加科學,以取鉆巖芯為基礎,借助先進方法,對邊坡狀況進行判斷。在實際操作中,如果巖芯“鏡面”較多,意味著該地的滑坡風險較大。
在現實施工中,想要讓邊坡穩定,提升其可靠性,就需要找對邊坡支護方法,借助科學支護手段,解決現實問題。在操作中,為了達成可靠性目標,合理控制經濟投入,要綜合多項因素,采取多種措施、手段,對邊坡實施加固。同時兼顧環境保護、社會效益等,常見的支護方式與治理手段有以下幾種:
2.1.1 錨噴支護
結合實際情況可知,噴漿防護容易的邊坡,在具體的治理中,可以噴射混凝土,借助這種方法完成合格的支護。通常在風化作用下,邊坡受損比較嚴重,如果周圍巖石較厚,在長時期的風化作用下,小面積坍塌將會形成,從而降低邊坡的可靠性。但是通過錨噴支護,可以明顯提升邊坡強度,增強其抗裂能力,從而減少對巖體的側壓,提升邊坡穩定性。
2.1.2 土釘墻支護
現實中,土釘墻是新型結構物(一種由錨桿構成的),除此之外,該結構還囊括了混凝土面和錨板。在應用中,通過錨桿規則排列,形成完整框架,防護和加固土層,效果十分顯著。土釘墻支護構成復雜,更像是典型的復合式結構,該支護手段比較適用于特殊邊坡,像粉土、礫土邊坡等。借助土釘墻支護,可以降低坍塌風險,避免穩定性破壞(由臨空開挖造成的)。
2.1.3 預應力錨索梁
預應力錨索梁和上述幾種加固方式相比,理念比較先進,是近幾年廣為流傳的加固手段,應用價值較高。預應力錨索梁適用范圍廣,結構原理簡單,將其拆解可以發現,錨索和錯梁是其主體內容。這種結構雖然簡單,但卻可以起到巖體加固效果。經過實踐證明,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大面積加固巖體,同時修補巖體裂縫,應用效果顯著。可以從源頭避免裂縫不間斷擴大,增加巖體抗裂能力[2]。與此同時,該方法的優勢還體現在施工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巖體整體加固不需要太長時間,工期時間短,非常經濟實惠,預應力錨索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預應力錨索框架
2.1.4 擋土墻護坡
擋土墻護坡在現實應用中,涉及事項較多,需要考慮眾多內容。其注意事項有:①基礎測量放線。這是基礎性工作,不容忽視。需要根據設計圖紙,判定出縱斷高程,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實施精確施工。擋土墻基座主軸線是非常重要的參考,一定要測量準確,同時找到伸縮縫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每端的銜接必須順直,設置施工水準點,在此前提下得出墻身線;②基坑開挖。機械輔助人工比較常見,基礎的部位尺寸需要嚴格按照要求。當基礎開挖后,如出現問題,可根據情況調整設計。實踐認證,它的優點突出,擋土墻護坡作用顯著,施工更加方便,值得大范圍推廣。
在臨時支護中,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特別是錨網的混凝土質量、強度必須達標,只有這樣,支護效果才會理想。在永久性支護中,錨網的混凝土同樣是重要的控制因素,需要大于80mm。為了強化邊坡支護效果,提升邊坡面層的柔韌性,使其能夠與混凝土保持高質量的科學連接,需要增加輔助手段。具體方法是在錨管外部合理、科學加設鋼板,與此同時強化防水工作。聯系實際工況可知,面層混凝土想要強度理想,需要進行三次噴射,同時要控制好噴射強度,最理想狀態是要大于C20[3]。在噴射完成后,為了增強效果,還需要向地面延噴,通常情況下,以1~2m為宜。
在上述措施基礎上,還要輔助排水防水手段。在錨網噴射后,要加設泄水孔(在噴層上),這樣做是為了排水更加高效,排出多余的水十分必要,能減小面層壓力。要想達到理想效果,泄水孔的間距要合理,2~3m效果最佳。如果是邊坡上層想要排水,需要選取大值。邊坡下層則相反,只需要選取小值。需要注意的是,要將泄水孔連接,可以采用PVC管,有利于將水集中排出。針對防水方面,要結合現實情況,在噴射混凝土中混雜一些膨脹劑,膨脹劑的加入會讓密實度提升,從源頭保障好支護的防水性。
除了上述措施外,施工過程監測同樣不可或缺,在應用中作用顯著。在施工中,要重視施工過程監測,將其貫穿于施工整個階段,以強化監測的效果。在工程開始之前,要結合圖紙勘察現場,在精細化勘察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施工風險,要針對性補救。監測點的布置是關鍵,特別是在邊坡頂,間隔4~10m就需要安放監測點,并定期收取監測記錄。利用軟件繪制位移圖,科學的位移圖可以提供指導(為后續的支護施工)。如果邊坡變形較大,為了安全起見,要采用加固手段,同時實施錨管拉拔實驗,檢驗邊坡的性能。
綜上所述,邊坡問題十分嚴重,事關經濟發展和項目施工安全,若支護不到位而誘發滑坡,損失將是巨大的。基于此,各部門應高度重視,采用有效治理方法,提升失穩邊坡可靠性,為工程施工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