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緒
(四川久馬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隨著國內基礎設施網絡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工程建設已覆蓋全國各處,高速公路或高速鐵路在新興技術影響下成為重要交通工具[1-2]。由于云貴川渝地區山體較多,路網建設時常需要挖掘隧道。當隧道穿越一些氣田、含油氣構造時可能會發生天然氣爆炸或燃燒,給隧道施工安全帶來隱患,是隧道工程常見病害的主要類型之一[3-4]。從滇黔線巖腳塞隧道瓦斯爆炸到汶馬高速公路理縣段C18標米亞羅三號隧道瓦斯爆炸帶來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十分巨大,因此,在工程建設初期加強有害氣體預測預報工作十分必要[5]。針對這一問題,本文以川渝地區云霧山隧道為例,對隧道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氣體進行了專項研究。
云霧山隧道位于重慶市銅梁區及璧山區,穿越云霧山,隧道出口接路基及三魚石中橋,進口接路基及跨G93成渝環線高速特大橋。隧道進口里程DK38+790,出口里程DK44+390,隧道全長5600m,最大埋深約375.5m。隧道設計為15‰單面上坡。
隧道穿越的主要巖性從上至下依次有侏羅系泥巖夾砂巖(J1z)、三疊系巖屑長石石英砂巖夾砂質泥頁巖、炭質頁巖及煤線(T3xj6)、泥巖、頁巖夾砂巖及薄煤層(T3xj5)、巖屑長石石英砂巖夾砂質泥頁巖、炭質頁巖及煤線(T3xj4)、泥巖、頁巖夾砂巖及薄煤層(T3xj3)、巖屑長石石英砂巖夾砂質泥頁巖、炭質頁巖及煤線(T3xj2)、泥巖、頁巖夾砂巖及薄煤層(T3xj1)、白云巖、灰巖夾石膏、鹽溶角礫巖(T2l)、白云巖、白云質灰巖、泥質灰巖、鹽溶角礫巖及灰巖(T1j4)。
云霧山隧道位于華鎣山斷裂以東的褶皺束,由一系列北東~北北東向近于平行的高背斜山脈組成,區內發育一條褶皺:云霧山背斜、柑子灣1#逆斷層、柑子灣2#逆斷層、黃石巖斷層。
現場有害氣體檢測分為淺層天然氣檢測與煤層瓦斯檢測,淺層天然氣檢測成果見表1,煤層瓦斯檢測成果見表2。

表1 淺層天然氣檢測成果

表2 煤層瓦斯檢測成果
煤層氣測試方法是目前能夠準確獲取煤層參數的有效動態方法之一,它既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對煤層進行分析評價,它在確定煤儲量基本參數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其主要目的是獲取儲層的評價參數。現場煤層測試壓力測試結果見表3。

表3 現場煤層測試壓力測試成果
雷口坡組、嘉陵江組灰巖中巖溶發育,深部地層的天然氣易沿著構造裂隙通道運移至砂巖層中,當受到上覆泥質巖的阻隔后,便在砂巖孔隙、裂隙中儲存起來。由此可見,云霧山背斜核部的雷口坡與嘉陵江組地層有良好的儲氣環境。
根據有害現場檢測結果可知,ZK-云霧山-10鉆孔內含有兩層煤層,由此檢測的甲烷濃度較高,而其余鉆孔內均含有少量的甲烷,與該隧道的有害氣體背景相符。此外,檢測發現鉆孔ZK-云霧山-3中CO濃度高達98.2ppm,鉆孔ZK-云霧山-2中CO2濃度達41400ppm。
對3個鉆孔不同深度取煤樣12組進行室內試驗,并進行4次煤層瓦斯壓力測定。根據3孔有害氣體現場測試,4組煤樣品室內分析結果,依照《鐵路瓦斯隧道技術規范》附錄C絕對瓦斯涌出量計算方法對01煤1、01煤2、02煤1、04煤1進行絕對瓦斯涌出量計算。計算結果見表4。

表4 絕對瓦斯涌出量計算結果
隧道穿越含煤地層位于云霧山背斜兩翼,東翼地層平緩,煤層埋藏較淺,煤層頂、底板及整個煤系圍巖均為低空隙性、低滲透性的泥質巖,圍巖封閉性好,煤層瓦斯會相對聚集;西翼地層陡傾,煤層埋藏較淺,裂隙發育且連通性較好,瓦斯封閉條件較差,瓦斯大量聚集的可能性不大,存在煤與瓦斯突出的可能性不大。
綜合分析有害氣體儲集條件與試驗結果可知,穿越背斜核部雷口坡與嘉陵江組為低瓦斯段;須家河組煤層對縉云山隧道危害較大,為低瓦斯;須家河組非煤段為微瓦斯;進出口段埋深淺,且無良好的油氣儲集環境也無煤層,為無瓦斯。當然,施工中必須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則”采取嚴密的安全措施,嚴格按相關規范設計、施工,做好應急預案并加強檢測、監測及通風,加強瓦斯等有害氣體超前地質預報確保施工安全。
為檢測云霧山隧道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氣體,對云霧山隧道進行野外測試和室內試驗分析,檢測分析結論如下:
(1)在ZK-云霧山-10鉆孔內檢測的甲烷濃度較高,而其余鉆孔內均含有少量的甲烷,鉆孔ZK-云霧山-3中檢測到濃度高達98.2ppm的CO,鉆孔ZK-云霧山-2中檢測到濃度高達41400ppm的CO2,需加強對有害氣體監測與通風。
(2)穿越背斜核部雷口坡與嘉陵江組為低瓦斯段;須家河組煤層對縉云山隧道危害較大,為低瓦斯;須家河組非煤段為微瓦斯;進出口段埋深淺,且無良好的油氣儲集環境也無煤層,為無瓦斯。隧道施工時應注意低瓦斯段,防止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