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平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二七四地質隊,廣西 北海 536005)
水工環地質勘察是非常系統性的工作內容,有很強的綜合性特征。此外,該項工作是對資源開發進行保證的關鍵性環節,也是對地質條件評價的依據。因為,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實施過程中會有難度,加之我國的地質條件十分復雜,所以在開展水工環地質勘察內容時,會產生一些問題。有些企業對于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開展,并沒有充分重視,使勘察工作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本文針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問題防治對策給出如下分析。
水工環地質勘察內容的開展,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并且要有大量的資金作為保障。結合當前的水工環地質勘察內容來說,很多企業以及個人針對該項勘察工作并沒有正確的認知,所以在資金投入方面有所欠缺。由于資金的不足,容易產生設備短缺、勘察費用不到位等相關問題,不能真正發揮水工環地質勘察的作用。此外,我國對于水工環地質勘察給予的扶持力度比較有限,公益性戰略性基礎項目支撐較為缺乏[1]。
各部門針對水工環地質勘察作業的開展,會設定各自的勘察目標,所以在具體勘察當中只會對某一方面進行側重,并沒有做出全面且細致的勘察和分析工作。例如:在工程建設當中,對于地質水文條件勘察、工程地質條件測量等更加注重,所以容易對環境地質因素忽略。站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層面分析,除環保部門以外,很多企業或者建設單位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當中,都會對環境地質有所忽視,未對礦產資源開發、水資源應用等充分考量,所以會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又例如:大范圍使用地下水會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建筑發生傾斜問題[2]。
在20世紀80—90年代中,因為西安市對水的用量有所增加,所以對地下水常年超采,以至于大雁塔四周的地下水位顯著降低,造成地面出現沉降不均勻的問題。大雁塔的傾斜速度加快,出現這一問題之后,政府采取相應的措施提升了地下水的回灌,并將地表水注入含水層中,使地下水儲量逐步恢復。通過有效措施的應用,目前大雁塔已經復位,并對進一步傾斜進行了規避。通過該項案例可以明確水,如果沒有全面細致的水工環地質勘察內容,很容易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目前,為了使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有更高的經濟效益,我國針對水資源應用以及水工環地質勘察做出很多調查活動。例如:針對黃河中小流實施環境調查,并向大眾公布最終的調查結果。單從水工環地質勘察調查活動的成效來說,對其成果進行轉化并沒有較高的效率,簡單來說,便是調查活動和試驗產生的成果,沒有被社會應用,所以成果轉化率極低,以至于水工環地質勘察效果并不理想,對現代化社會發展造成阻礙。
相關部門對于水工環地質勘察作業,要給予高度重視。例如:在對工程正式建設之前,需要針對所在區域的地質水文條件、地下巖土情況等做出全面了解,并在勘察水工環地質過程中,對工程所在區域的地下水分布情況、潛在災害風險、巖土地質資料有效收集。通過水工環地質勘察內容的開展,能夠捕獲到大量的信息,進而使工程的建設有更多的依據可以遵循,進而對不良地質開展有針對性的處理[3]。所以,各部門需要對水工環地質勘察給予高度重視,結合水工環地質勘察提出的需求,對現代化儀器設備進行購買,確保硬件設施的完善性。各企業還要根據自身的行業特征,提供充足的資金采買相應的水工環地質勘察設備,并對設備進行維修和保養。針對勘察人員來說,在勘察工作開展時,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內容有所明確,使每一項內容都清晰可靠。
對于工程建設,在實施水工環地質勘察內容時,先要對工程四周環境有充分的了解,擬建好四周的建筑類型、規模、地層分布特征等,之后利用水工環地質勘察的全方位實施,有效預防可能因為疏忽導致的地質安全問題。各工作人員在正式勘察之前,需要編制好相應的勘察方案,擬定具體的流程,使管理得到細化。例如:前期了解基礎信息的前提之上,在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當中,要對相應的勘察技術進行選擇。其中,勘察技術要具備綜合性,并明確各項技術的不足和優勢,了解勘察技術的時效性以及經濟性等,如有必要要對不同的水工環勘察技術進行聯合應用,使水工環勘察在工程建設、土地資源規劃開發、水資源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相應的參考作用。此外,在對勘察工作給予重視的過程中,政府還要將自身的責任意識發揮出來,使水工環地質勘察的目的得到進一步規范[4]。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水工環地質勘察內容的實施,也要結合更多的現代化信息水平。所以在具體勘察工作開展時,應引入更多的信息化設備,通過對現代化信息的靈活應用,可以使勘察效果更加理想。例如:應用遙感技術,如圖1所示,GPS技術、RTK技術等等。其中,要對掌握不同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的應用特征,明確新技術的應用范圍、原理、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使以往的工作模式得到轉變,強化勘察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實踐應用效果,推進科技技術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中的價值作用。

圖1 遙感技術
對水工環地質勘察成果進行轉化時,要在一定范圍內實現對信息的共享。在水工環地質勘察過程中,需要獲取大量的信息,根據具體的信息加大研究力度,不能只開展某一方面的地質勘察,需要通過更多信息的明確,從多角度發揮其作用價值。例如:在水工環地質勘察過程中,對于遙感技術的應用,除監測特大洪災以及森林防火工作以外,對災害頻發的區域,還可以監測地質災害、對森林資源進行探查、進行環境監測等。特別是在發生環境問題時,為了緩解沙塵暴、水土流失等相關問題,國家提出了非常多的措施,例如:退耕還林、還草等。利用遙感技術可以反映植樹造林以及草地的具體變化情況,進而對各類地質災害監測和預防工作提供相應的數據參考。如果某工程建設區域環境比較特殊,有泥石流發生的風險等,借助遙感技術可以通過相關數據進行數據分析,進而進行災害預防工作。在信息化發展的時代,通過各項信息數據的共享,各個部門還能規避重復性勘察工作,以免物力資源和人力資源遭到浪費[5]。此外,水工環地質勘察資料的豐富性,還可以在規劃城市基礎建設以及合理應用地下水等層面應用。
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內容當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地質災害問題,有些勘察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可能不會及時解決。所以,在勘察時,需要關注已經發生問題的早期處理和分析工作。針對勘察中出現的環境地質問題,要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之后通過系統的討論給出相應的處理措施。例如:廣西有較大滑坡風險發生的區域,在雨季來臨之前需要第一時間安排好截水溝、滑坡區域綠化以及排水溝等[6]。對一些坡體可開展削坡處理,并對抗滑樁以及抗滑擋墻進行設置。在水工環地質勘察當中,如發現對環境造成影響的不利因素,要及時與環保部門聯系,以便給出環保測評,編制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減少之后礦產資源開發或者工程建設中對土地以及水資源造成的傷害。
總之,水工環地質勘察作業有極強的綜合性,要同時兼顧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以及環境地質等,找出彼此的聯系和區別,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利用不同的技術,對勘察區域的水工環地質現狀給予全方面的評估,找出存在的問題,編制相應的解決措施。此外,設備和資金的保障十分關鍵,還要培養更多的人才,加強信息的共享,有益于對勘察成果的高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