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
夏天,如果您時常感口干舌燥、心神不安、腰膝酸軟,舌尖容易生瘡、失眠健忘,很有可能是“心腎不交”導致的。
祖國醫學認為:夏屬火,通心,居上位為陽;腎屬水,居下位為陰。心腎相交,身體就能維持動態平衡。心腎不交指腎陰不足,波及至心,陰液制約陽熱的功能減退,心火因此而亢奮,并表現出一系列癥狀,多與勞心費力、久病有關。夏季在養心的同時,還要注意養腎,充盈腎水,交通心腎,以克制過旺的心火,盡可能避免心腎不交的發生。
心腎不交的典型癥狀有:1.心火偏亢,如心慌、心煩、失眠、健忘等。2.腎虛,如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等。3.陰虛生內熱,如咽干口燥、五心煩熱(自覺手足心熱、心胸躁熱)、潮熱(每日某個特定時間自覺熱感從面或胸蔓延至全身)、盜汗(夜間出汗)、舌紅少苔、脈細數。4.男性患者可出現遺精,女性患者可出現白帶增多。5.可并發睡眠障礙、神經衰弱、心律失常、神經官能癥、甲亢、貧血等。
那么,夏季該做些什么來改善心腎不交的狀況呢?其實很簡單:一盞茶、一個穴,就能幫您養心又養腎,安然度炎夏。
明代醫書《攝生眾妙方》中記載過一個治“夏虛病”的方子:“枸杞子、五味子,研細,滾水泡封三日,代茶飲。”夏季用這兩味藥補心腎效果非常好,不僅可以養陰,防止心火過亢;還可以益精,補充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五味子,顧名思義五味俱全,能補五臟之氣,歸肺、心、腎經,可以寧心以安神,還可以補腎。《名醫別錄》說:“養五臟,除熱,生陰中肌者,五味子專補腎,兼補五臟,腎藏精,精盛則陰強,收攝則真氣歸元。”也就是說,五味子在滋養腎中精氣的同時,還能減少元氣外泄。枸杞子平補而潤,補虛勞、益肝腎。肝腎同源,心腎相通。這道茶益五臟,可補心、肝、腎。有虛勞精虧、眩暈耳鳴、心悸失眠、盜汗的朋友,可以嘗試喝“二子茶”調理。
具體做法:枸杞子、五味子各取5克,先用沸水沖泡,把水倒掉,再次沖入沸水,悶15分鐘后代茶飲用。
復溜穴為腎經之母穴,適度揉按可以滋陰補腎。腎陰液若是充盈,上行能制約心火,也可間接起到養心的效果。此舉還能令腎經氣血運行暢通,促進身體代謝,緩解下肢水腫脹滿、靜脈曲張,減輕二便無力、自汗、盜汗等癥狀。
取穴位置:坐位或仰臥位,由內踝尖向上約兩橫指的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穴位。用艾條溫和灸15分鐘,一周灸3次,效果會很好。日常保養用拇指指腹點揉即可。稍微用點力,使力量透過肌膚進入腠理脈絡,以有酸痛感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兩側交替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