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長治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 山西長治 046000
計量器具又稱測量儀器,是能用以直接或者間接地測出被測對象量值的裝置、儀器儀表、量具和用于統一量值的標準物質,包括計量基準、計量標準和工作計量器具。計量器具廣泛應用于生產、科研、商貿領域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有極其廣闊的社會性,在整個計量立法中處于相當重要的地位。所謂全國量值的統一,首先表現在計量器具的準確一致上。
測量誤差是由于在進行測量時,常借助各式各樣的儀器設備,按一定方法比如檢定規程或者規范中的方法,在一定的工作環境條件下通過檢測人員的操作,得出或讀出測量的數值。由于在操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對測量結果有影響的因素,例如,計量器具本身的準確度,測量對象不穩定,測量方法的不完善,測量環境不理想,測量人員本身素質和經驗等,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人、機、料、法、環”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在對各類量值進行測量時,所得結果與被測對象的真實量值即真值不一致,存在一定的差值,這個差值就是我們所講的測量誤差[1]。
科學研究的實踐表明,測量誤差是客觀存在,但又是可以控制的,導致它的來源及影響因素有很多方面,在此我們著重談一下計量器具的誤差,又稱器具誤差。器具誤差是計量器具本身所具有的誤差。器具誤差主要是由于計量器具本身的結構、工藝水平、調整以及磨損、老化或故障等原因所引起。
一般用于表達計量器具最大允許誤差的方式有:絕對誤差、相對誤差和引用誤差。
如果計量器具的允許誤差不隨示值大小變化,其允許誤差以絕對誤差的形式表達為: a±△= 。
如果計量器具的允許誤差與示值大小成線性關系,其允許誤差以絕對誤差的形式表達為:
式中:Δ——用絕對誤差表示的允許誤差;a——以被測量的單位表示的一個正值,有時也等于零;x——被測量的值(含單位);b——正的比例系數(無量綱)。
(1)如果計量器具相對誤差不隨被測量大小改變,采用相對誤差來表達其允許誤差時,其形式如下:

式中:rΔ——相對允許誤差;x——被測量的值;Δ——允許誤差用絕對誤差給出的值;%c ——無量綱的一個數。
如果允許誤差以接近線性關系隨被測量的大小改變,用相對誤差的形式給出允許誤差的形式如下:

式中:x——被測量;mx——測量范圍的上限或測量傳感器輸入值變化的范圍;dc,——無量綱的正數。
采用引用誤差的形式如下:

式中:Δ——用絕對誤差表示的允許誤差;Nx ——引用值;p——純數(無量綱)。
準確度等級是指符合一定的計量要求,使誤差保持在規定極限以內的計量器具的等別或級別。
“等”與“級”是計量器具的主要特性指標之一。“級”根據示值誤差大小確定,表明示值的檔次,按計量器具的標稱值使用;“等”根據擴展不確定度大小確定,表明測量結果擴展不確定度的檔次,按該計量器具檢定證書上的實際值使用。
(1)用絕對誤差的形式給出計量器具允許誤差的情況下,級別的表示有:拉丁文大寫字母:如A,B,C,M,F。羅馬數字:如Ⅰ,Ⅱ,Ⅲ。阿拉伯數字:如0,1,2,3。以上這些表示方法中,某級別的允許誤差在有關檢定規程或其它技術文件中規定,只從這些符號是得不出的。
(2)在用引用誤差和相對誤差的形式給出計量器具允許誤差的情況下,其級別的符號即其數值,按有關技術規范的規定,往往用其百分數,而略去其百分號%。因此,通過級別的數值可以直接了解其允許誤差的引用誤差或相對誤差。
(3)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測量范圍的計量儀器,可以分別規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應的準確度級別。對于萬能式或組合式的計量儀器,測量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理量時,考慮到被測量的差別,可以規定各自不同的準確度級別[2]。
測量結果的重復性是指在相同測量條件下,對同一被測量進行連續多次測量所得結果之間的一致性。相同測量條件稱重復性條件,重復性條件包括:相同的測量程序;相同的觀測者;在相同的條件下使用相同的測量儀器;相同地點;在短時期內重復測量。重復性可以用測量結果分散性(測量不確定或實驗標準偏差來表示)rs定量表示。
測量結果的復現性是指在測量條件變化下,同一被測量的測量結果之間的一致性。變化條件包括:測量原理、測量方法、觀測者、測量儀器、參考計量標準、地點、使用條件、時間等。主要用于評定兩不同實驗室所給出的測量結果之差。復現性可用測量結果(已修正結果)的分散性(用實驗標準偏差表示)sR定量地表示。
測量是為了獲得被測量值的大小,而得到被測量值的大小是通過計量器具來實現的,所以計量器具是人們從事測量獲得測量結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它是測量的基礎,是從事測量的重要條件。計量器具又是復現單位、實現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實施計量法制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使廣大人民群眾免受不準確、不誠實測量帶來的危害。同時,計量器具又是開展科學研究、從事生產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可見,哪里需要統一準確的測量,哪里就需要統一準確的計量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