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澤理 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眾所周知,建筑業是高能耗高排放產業,高層建筑因為獨特的格局,更是會消耗大量能源和資源;使用期間,各種能源消耗和浪費,引起嚴重污染。我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方針,工程行業必須重視綠色技術使用。BIM技術能夠模擬與優化施工過程,控制工程能耗,減少污染問題,保障高層建筑更環保、綠色的發展。
BIM技術,即信息模型技術,能夠充分利用所有的數據資料構建立體模型。使用數字技術,仿真真實的建筑物情況。BIM技術能夠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效果,縮短工程工期;以保障工程質量為前提,控制工程成本投入。

圖1 BIM裝配式建筑設計圖
一直以來,建筑業都是我國能耗最高的產業之一。為控制建筑產業能耗,提高行業環保節能效果,需要重視綠色技術研究,是建筑工程環保節能的關鍵。使用綠色施工技術,可以有效控制揚塵問題,創造封閉作業環境,讓工程施工更加文明,減少工程施工對于周圍居民的影響,改善了作業環境,保障了施工現場環保性、安全性。綠色建筑,使用先進手段和技術,能夠同時兼顧工程安全和工程質量,并節省資源,減少環境影響問題。
使用BIM技術前,充分調查各種數據信息,將信息用于工程模型的設計。工程中,有很多數據信息,參建方非常多,包括運營單位、設計單位以及建設單位。BIM技術能夠讓所有單位進入一個平臺共同交流,便利了所有參建者的交流和溝通。綠色施工與BIM技術的融合,能夠控制能源浪費問題,保障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
某工程項目,高層,地處某城市市中心,該高層建筑的總面積為13.5萬平方米,包括3棟商業工程和配套項目,以及6棟高層建筑。高層建筑總投資3.5億元,合同時間840d。工程建設前,充分勘查現場地質情況,得出的結果是,該地區有著十分復雜的土地狀況。地表土體一共五個層次,分別是全風化閃長巖、粉質黏土、淤泥質粉質黏土、土粉質黏土、素填土。
本次項目的施工場地有限,并且不同環節場地布置要求不一樣,使用了BIM技術對工程整體進行了規劃,創建臨時模型,直觀調整和分析數據模型。
3.2.1 優化現場材料與設備進場的路線
施工期間,深受建筑作業場地因素限制,不同施工環節,選擇不同場地布置方法。工程布局,運用BIM技術,可以全方位規劃與設計工程的整體情況。通過創設三維立體模型的方法,布置工程現場。直觀三維模型,按照功能區分情況,將現場分成生活區、生產區、辦公區等生產模型、非生產模型。BIM技術能夠創建建筑結構和場地的模型。
除此之外,BIM技術還可以使用數據庫,創建設備模型,包括各種機械設備模型、垂直運輸機模型。根據碰撞試驗結果,確定更合適的進場路線,優化工程時間。
3.2.2 節約工程材料的投入
過去工程量的計算,使用的是手工配合圖紙計算。該方法很容易出錯,甚至因為不了解規范,經驗不足漏算和錯算。此外計算中得到的工程量,如果別人想要復核與檢驗,就需要很長時間。使用BIM技術計算工程量的時候,將CAD圖紙信息直接導入到算量軟件識別,檢查識別模型。軟件自帶的算量規則,完全按照國家標準設計,故有著非常準確的計算能力和結果。
使用鋼筋算量軟件,建造模型,直接導入土建算量軟件,就能得知準確的混凝土工程量和模板作業量。該方法可以節省投入,不需要二次建模,有著非常高的工作效率。使用鋼筋三維布置進行查看,檢查十分方便,也容易理解。在高層住宅的建設施工中,工程本身有十分復雜的結構,結構對于工程的綠色施工影響比較大。工程施工埋設了十分密集的管線,管線擺放位置十分復雜。
使用BIM技術的協調功能,可以順利解決管線布置問題;使用BIM技術模擬管線的分布和布置情況,在施工前,按照模擬情況、模擬結果制定工程施工計劃,確定工程實際施工使用的材料用量情況。針對性的供應材料,順利解決材料使用問題。使用BIM技術,能充分展現材料性能和價值,節約材料,獲得更好的工程施工效果。
3.2.3 節約建筑工程用地
高層住宅的建筑群施工,因為工程施工涉及內容非常多,必須重視生活區、臨時建筑、辦公區、施工區合理布置,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合理規劃區域,才能保障工程有序推進。BIM技術的合理使用,優化了工程的現場布置情況。使用動態模型,創建真實模擬的空間,在空間中模擬設計,能提高空間利用率效果,節約空間操作限制性問題。
3.2.4 節約能源
使用BIM技術,就能優化布置現場的臨時照明系統。使用BIM技術,依靠其可視化功能,可以檢查現場照明狀況。如果發現小區當中存在能源浪費和過度消耗情況,及時有效的應對處理。充分了解工程圖紙情況,合理布置照明系統與設施;就能合理使用與控制現場燈具,解決能源浪費問題,提高資源利用率。
3.2.5 節約用水
使用BIM技術,合理布置現場用水管網,創建水回收體系,完成現場施工用水和雨水的回收。這些水資源最終被用在衛生間用水、道路清洗、車輛沖刷,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
3.2.6 環保節能
高層建筑物中,施工期間,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巨大破壞。需要使用行之有效的手段,保護工程和環境。BIM技術能夠建立三維動態模型,合理布設現場,處理現場的垃圾和問題。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統一存放到一起,最后集中處理。另外BIM技術還能優化鋼結構,提高地面上的鋼結構安裝效率和效果,節約時間,減少生產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周圍居民能正常生活與工作。
3.2.7 深基坑支護
通過勘查現場得知的是,工程施工中,原有地貌東西落差比較大,足足有10m,基坑深度超過10m,臨近商業建筑項目。正因如此,支護要求和難度非常大。本次工程案例中,支護方法與結構為旋噴錨樁與鉆孔灌注樁。
轉角位置的錨桿,使用的是相互交叉,在地層應力場中相互重疊錨桿,構成群錨效應。錨桿作業期間,使用BIM技術優化錨桿的布局。使用建筑群三維模型,有效調節錨桿的空間和布置情況,提高工程最終受益,保障了錨桿結構足夠穩定。
3.2.8 鋁合金模板使用
鋁合金模板比傳統木制模板優勢多很多。鋁合金模板周轉次數高,模板重量比較小,不需要使用吊機就能調運模板,有著非常好的混凝土成型質量和效果。高層建筑群中應用鋁合金模板,可以提高工程最終受益。
BIM技術優化設計鋁合金模板,創建三維模型,拼裝演示工程。與傳統手工CAD設計相比,BIM技術能夠進一步提高模具施工效率和準確性。本次工程案例中,應用BIM技術,保障了模板拼接準確度。施工人員在模板中貼了二維碼,可以讓施工人員準確定位和檢查工程。
3.2.9 無人機技術
因為高層住宅項目中,有著許多的單體構成,樓層比較高,工程的進度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存在非常大的難度,需要投入很多的技術管理員。施工中,可以用無人機技術進行航拍,在進度、質量、安全等方面,無死角、全方位監控,和BIM模型模塊對比分析。特別是在工作人員無法親臨的地方,使用無人機能夠獲得非常好的效果。
無人機將拍攝中得到的影像數據和資料送回項目部的接收終端,提取數據就能了解現場的最新工程進展,公司從原本的前臺管理轉移到后臺管理。
根據工程的實際施工效果可以得出的是,使用BIM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果與質量。BIM技術達到了精細化管理工程的目的,有著顯著的提高質量效果。前期建立對應的工程模型,模擬工程施工,解決了管線碰撞、設備搬運路徑優化要求。
工程量計算方面,BIM技術優勢重大,能夠讓項目部收獲頗多,培養出工程量計算能力準確、高效技術人員。高層住宅建筑對BIM+綠色技術的使用,推動了BIM技術升級轉型,精細化管理項目,迎合時代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