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命德 上海盛鑫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城鎮發展的方向主要以綠色環保為主,房屋建筑智能化、信息化、工廠化、自動化越來越成為房屋建筑發展的主流。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也就是簡稱的PC結構在大城市的占比很高,以上海為例其PC預制率不低于40%的要求。如何在施工現場安全、進度、質量以及文明施工管理好,結合PC結構的特點進行重點管控,確保房屋工程達到規范、設計和業主的要求。本文主要以施工現場PC安裝為主題,重點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展開。
主要內容包括配套機械的選用、預制構件工廠制作;預制構件運輸和堆置;構件吊裝;預制構件固定連接;預制構件和現澆結構的連接;豎向預制構件灌漿施工等。
PC構件的裝卸應盡量保證垂直起吊,以避免不必要的構件損壞、減少后期的施工難度。為了PC構件進入施工現場以及能夠在施工現場運輸暢通,設置進入現場主大門道路足夠寬保障運輸車輛能兩向進出和暢通。
預制構件柱、樓梯、板、梁采用平放運輸。放置時構件底部可設置通長木條。樓板可采用疊放運輸,疊放層數不得超過6層;預制構件墻采用堆架豎放運輸。預制構件運輸時,車輛需嚴格控制車速確保構件不會損壞,保障車輛和人員安全。
預制構件應在明顯地方有構件標識,標識要求包括工程項目名稱、構件型號、加工生產日期、合格標識。外觀質量,預制構件的外觀質量不能有嚴重缺陷。對已經出現的一般缺陷,按規范和技術方案進行處理后需重新檢查驗收。
起重機械型號選擇的原則主要有滿足最重、最遠的構件的吊裝;滿足最高層構件的吊裝高度。起重機械起重臂的回轉半徑能滿足全部構件吊裝。選擇時首先應分析結構情況,繪出剖面圖,并在圖上注明各種主要構件的重量Q,及吊裝時所需的起重半徑R;然后根據起重機械性能,驗算其起重量、起重高度和起重半徑是否滿足要求。常規起重機械主要有:固定塔機、汽車吊、履帶吊等。
樓面軸線→標高標線→預制柱、墻施工〈機電暗管預埋〉→支撐排架搭設→預制梁吊裝→疊合板、疊合陽臺板安裝→現澆樓板鋼筋綁扎(機電暗管預埋)→混凝土澆搗→養護→預制樓梯安裝→PC灌漿施工→拆除腳手架排架結構。
7.1.1 柱子鋼筋的定位
預制柱頂部鋼筋在樓板混凝土澆筑前需要安裝限位器保證鋼筋間距,預制柱吊裝后,樓板澆筑前,上次預制柱吊裝前,均需要檢查鋼筋定位,并用定位鋼板進行定位;預制柱需要在柱的預埋螺栓套筒,用于柱子垂直調節,如圖1所示。

圖1 柱子用定位鋼板定位后的情況
7.1.2 柱子的吊裝
框架柱由于長細比過大,吊裝時必須合理選擇吊點位置和吊裝方法,以避免產生吊裝斷裂現象。在一般情況下,當柱長在10m以內時,可采用一點綁扎和旋轉法起吊;對于14m~20m的長柱,則應采用兩點綁扎起吊,并應進行吊裝驗算。柱的校正應按2~3次進行,首先在脫鉤在兩個方向加支撐進行校正。各層柱的截面應盡量保持不變,以便于預制和吊裝。
主次梁方向、編號和主筋需進場確認,并對梁進場質量外觀進行檢查,主要檢查內容為進貨時嚴重缺損或缺角、箍筋外保護層與梁箍直線度確認、穿梁開孔確認。吊裝前需對照圖紙與構件核對后吊裝。

圖2 梁的編號
主梁吊裝前,需對找平鋼管進行復核,確保標高位置準確。吊裝后需派一組人復核支撐架的架頂高程,使梁、板標高位置按照設計就位。梁吊裝需注意梁鋼筋與柱鋼筋、主梁鋼筋與次梁鋼筋相碰,在吊裝需提前考慮好,確保一次吊裝就位。
7.3.1 支撐體系安裝
第一道支撐需在樓板邊附近約0.3m范圍內設置。疊合樓板支撐體系安裝應垂直,可采用滿堂鋼管支架或三角支架。支撐支架的最大間距原則上不應大于1.8m,支撐跨度達于4m時房間中間的位置應按照跨度的0.3%起拱。
7.3.2 疊合樓板吊裝
疊合樓板吊裝直接安裝在預埋吊環上起吊,每塊樓板需設4個起吊點,板長度如如果比較長,可增加吊點確保預制、運輸、安裝不會開裂,吊點位置處于位于板長的1/4位置。吊點應均衡避免單點受力過大,板的預埋吊環如圖3所示。需注意板與墻保留適當的空隙,確保安裝順利。

圖3 疊合板的預埋吊環
樓板安裝調平后,即可進行附加鋼筋及樓板下層橫向鋼筋的綁扎安裝。完畢就位后進行水電管線的鋪設預埋。水電管線完全預埋后,以及梁的上排筋綁扎好后,進行板的上層鋼筋的綁扎。樓板上層鋼筋與格構梁上弦鋼筋上并綁扎固定。相鄰疊合樓板間拼縫可采用干硬性防水砂漿或發泡劑塞縫。
施工前,先搭設樓梯梁支撐排架施工完成,根據施工標高控制高度,按照板先施工完成后樓梯吊裝的順序進行。預制樓梯與現澆梁或板之間可采用預留鋼筋穿接的連接方式。
構件起吊前,安裝吊具并檢查吊具的緊固程度、螺絲的絲牙完整性以及鋼絲繩是否有破損。安裝就位后,用斜支撐桿件對預制構件調整,利用斜支撐的螺栓進行精確定位。控制偏差規范許可范圍內方可,標高控制線對墻標高用撬棍進行調平,利用水準儀對水平標高進行復核,并用密封砂漿對墻下口進行封堵。
梁PC深化設計時,預留支模用連接螺栓,考慮本梁柱現澆節點區域標準尺寸少、連接形式多樣的特點,故選用角鋼+木模板形式,組合方面靈活、連接方便。

圖4 梁、柱節點連接模板
灌漿材料采用超高強無收縮鋼筋連接灌漿料,高強無收縮灌漿料的拌和采用手持式攪拌機攪拌,攪拌時間控制在3min~5min。從灌漿開始,可用竹劈子疏導拌合物??梢约涌旃酀{進度,促使拌合物流進模板內各個角落,灌漿過程中,不準許使用振動器振搗,確保灌漿層勻質性。
灌漿開始后,必須連續進行,不能間斷,并盡可能縮短灌漿時間。在灌漿過程中發現已灌入的拌合物有浮水時,應當馬上灌入較稠一些的拌合物,使其吃掉浮水。當有灌漿料從鋼套管溢漿孔溢出時,用橡皮塞堵住溢漿孔,直至所有鋼套管中灌滿灌漿料,停止灌漿。
為了解決綜合管線布線控制,土建和安裝運用MAGCAD建模、PC用TKL建模、設計用REVIT建模,通過對各種模型進行合模,管線碰撞形成整理出碰撞報告,施工前及時處理管線的碰撞,可避免了現場返工情況出現;為了信息化控制PC的管理,要用二維碼技術,通過出廠掃描二維碼,將PC構件信息上傳BIM 5D手機端,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和監理都能及時知道,運來構件防件規格、制作日期、出廠日期和安裝部位,保障PC施工的高效控制。
為了確保疊合板順利吊裝,在PC施工前期對施工中梁與疊合板位置預留10mm,在設計疊合板時就考慮好,這樣便于現場施工;在梁與柱接合、梁與梁結合部,因有鋼筋相碰以PC梁鋼筋為主,柱子主筋按照設計和規范要求均勻調整,可滿足大梁的順利吊裝。
在PC梁與現澆梁的結合部,PC梁下部為雙排鋼筋第二排鋼筋與現澆梁鋼筋重合,在PC梁預制的時候就調整好上、下排鋼筋的距離,確保現場鋼筋能順利施工。這些與結構有關的技術問題在不違背設計和規范的前提下,通過經驗和提前的預判,在實際施工時候都能順利處理完成。
總而言之,城市建筑的發展越來越智能化、信息化、工廠化、自動化,國家政策也是要求框架結構和剪力墻結構PC率的規定,需順應時代和政策的發展要求,在施工管理中通過科學合理的組織安排確保項目的各項指標完成。促進建筑工程行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