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哲 黃喜良 肖理奇
(河南省農田水利水土保持技術推廣站,河南 鄭州 450003)
隨著河南省經濟的發展,城市規模的迅速擴大,人民群眾對供水水質和供水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2018年,河南省政府以雨水、洪水、中水資源化,南水北調配水科學化,黃河引水調蓄系統化,水庫供水最優化,水資源配置均衡化為重點,加快形成四大流域調水、全省配水、分市供水的復合型調配供水格局,科學配置生活、生產、生態用水。
依據《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 72—2013),城鎮供水效益可采用分攤系數法、最優等效替代法、綜合替代法、影子水價法計算。最優等效替代法以可獲得同等效益的最優替代方案的投資費用作為供水效益,我國在計算水力發電經濟效益時多采用此法;計算城鎮供水效益,由于尋求最優等效替代方案并合理計算其費用較為困難,很少使用。由多種措施組成的綜合替代法,因缺乏替代措施的基礎資料和技術指標,目前尚未得到有效使用。影子水價法還沒有合理可行的測算方法,仍需要開展深入研究。20世紀80年代,我國學者提出了效益分攤系數法,分攤系數法能夠較為綜合地反映效益與投入產出的關系,理論較為合理,具有實用性。在城鎮供水發展新的時代背景下,以相關研究為基礎,采用分攤系數法科學度量城鎮供水的效益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對推進城鎮供水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服務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城鎮供水效益是指水利建設項目向城鎮工礦企業和居民提供生產、生活用水可獲得的效益,是衡量水利產出效益的重要指標。城鎮供水效益計算的關鍵是將供水工程投資從供水范圍內的工業企業投資中分離出來,并進行量化計算[1]。在國內外相關研究基礎上,綜合考慮城鎮供水發展現狀,采用分攤系數法開展分析研究。
城鎮供水包括工業企業供水和城鎮綜合生活供水兩部分,工業企業供水包括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各項用水和廠區內生活用水,城鎮綜合生活供水包括城鎮居民生活、公共設施用水等[2]。城鎮供水工程作為整體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輸水工程、水廠和市政管網工程。生活供水與工業供水密切相關,供水工程投資是工業生產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鎮供水效益按工業企業等的增產值乘以供水效益的分攤系數進行計算,在計算時城鎮生活用水包含在工業用水綜合指標中[4]。改進的分攤系數法[5]計算公式如下:
(1)
式中:B為城鎮供水效益,億元;W為年城鎮供水總量,萬m3;q′為按影子價格調整修正后的工業生產萬元產值用水量,m3/萬元;I為工業生產凈產值率,%;α為供水效益分攤系數。
依據《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的最終成果,與工業生產總值相比,消除了工業企業轉移價值的重復計算因素,較為科學地反映了工業生產的實際發展狀況,隨著現行統計方法逐步與國際接軌,工業生產總值指標逐步被工業增加值指標所代替。
為適應我國現行統計方法,以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替代工業生產萬元產值用水量指標,本文采用工業增加值指標計算工業生產凈產值率。以2018年為例,依據河南省統計數據,2018年城鎮供水總量為863780萬m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25.9m3/萬元,工業生產凈產值率71.41%,供水效益分攤系數1.82%,經計算,河南省城鎮供水效益為433.02億元。
供水效益分攤系數是指供水在電力、設備制造、原材料加工等工業企業中所占份額,與工業發展水平、供水工程狀況、產業結構、價格體系以及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有關。
依據相關研究理論,供水效益分攤系數可采用固定資產比法、投資比法、成本比法、占用資金比法以及折算年費用比法計算[4]。后4種方法雖考慮因素較為全面,但由于存在著不同產品的成本構成較為復雜、不同行業的資金構成不同、流動資金變化較大等問題,資料搜集困難,計算結果的準確性無法保證。固定資產投資是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增長的綜合性指標,包括國家、企業和個人以各種方式投入的主體工程或相應配套工程的全部建設費用,在此基礎上的固定資產比法具有較為詳實的統計資料,計算方法可操作性強。因此,本次采用固定資產比法[6]計算供水效益分攤系數,計算公式如下:
(2)
式中:K水為供水工程固定資產投資,億元;K工為供水范圍內的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億元。
鑒于固定資產比法有其適用條件和局限性,若供水工程與工業企業建設年代、產業結構不同,價格水平、固定資產形成率會存在差異,若偏差較大,將對結果產生不可忽略的影響;為獲得符合實際的城鎮供水效益計算結果,從供水工程和工業企業的實際出發,對固定資產比法進行如下修正,從而合理確定供水效益分攤系數。
1.2.1 價格水平的折算
對于計算的價格水平[7]不同的問題,重點選擇價格水平變化較大的年份,對工業企業或供水工程的固定資產投資原值按基準年的同一價格水平統一折算[8]。
1.2.2 計算的基本前提
分攤系數法的基本前提是供水工程固定資產形成率C水和供水范圍內的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形成率C工相同,設定固定資產形成率調整系數C1、C2。
a.當C水 K水=K水原值(1+C1),其中C1=C工-C水; b.當C水>C工時,將K水予以降低,即 K水=K水原值(1-C2),其中C2=C水-C工。 依據2018年河南省統計數據,C水=C工,根據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變化情況綜合確定,K水=332.12億元,K工=18266.51億元,經計算,供水效益分攤系數α為1.82%。 依據2002—2019《河南統計年鑒》,統計分析河南省供水工程、供水范圍內的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9]。由于統計數據按當年價格計算,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變化情況,按2018年價格水平折算相應的固定資產投資。并通過比較固定資產形成率,可知C水≥C工,再對供水工程固定資產投資進行修正,最終確定供水效益分攤系數。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河南省供水效益分攤系數計算結果 續表 依據《河南統計年鑒(2002—2019)》《河南省水資源公報(2001—2018)》的基礎統計數據,河南省城鎮供水主要包括為工業和城鎮生活、城鎮公共、環境供水;以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替代工業生產萬元產值用水量指標,采用工業增加值指標計算工業生產凈產值率[10],分析確定相關參數,計算河南省城鎮供水效益(見表2)。 表2 河南省城鎮供水效益分析計算 本研究以分攤系數法為基礎,利用2001—2018年河南省城鎮供水發展相關統計數據,確定城鎮供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工業生產凈產值率等參數;構建了基于固定資產比法的供水效益分攤系數計算模型,通過對固定資產投資按同一價格水平折算,以及按固定資產形成率調整系數調整的方式,確定了符合實際的供水效益分攤系數,計算得到城鎮供水效益系列數據。結果表明: a.城鎮供水效益在較小范圍內變化并總體呈上升趨勢,從2001年的10.41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433.02億元,說明隨著河南省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供水量上升,供水效益顯著增加。 b.2011年以來城鎮供水效益增速較快,從2011年的153.66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433.02億元,說明在水利改革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引黃調蓄、水庫等規模化工程的通水運行,逐步建立起了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供水體系,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產生了深刻影響。 采用改進的分攤系數法計算城鎮供水效益,為獲得較為準確的計算結果,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調整方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減弱了偏差的影響,研究結果驗證了計算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為河南省統籌規劃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優化投入結構,推進城鎮供水技術進步提供理論依據。由于城鎮供水涉及工業部門的供水項目多、范圍廣等因素,計算方法仍存在局限性,還需在進一步的研究中不斷發展和完善。2 河南省城鎮供水效益計算
2.1 供水效益分攤系數計算


2.2 城鎮供水效益計算

3 結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