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中地處太原都市區一體化發展特殊而關鍵的地理位置,匯集山西大學城、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職教港、示范區晉中開發區等得天獨厚的資源,具備強大的科技人才資源優勢和活躍的創新資源稟賦。
山西省委書記林武在晉中調研時特別指出:“晉中在創新引領發展上,至少有兩張‘王牌,一張是山西大學城,一張是國家農高區?!苯畼桥_,利用好這些獨特的優勢資源和稟賦,發揮好山西大學城、晉中國家農高區“兩張牌”的創新動力源作用,不僅是全方位推進晉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也是貫徹落實林武書記晉中調研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和實際行動。
對于晉中來說,山西大學城是無中生有、有中生優的重要資源。充分挖掘和用好這一得天獨厚的科教和人才資源優勢,著力建設以大學城為平臺、職教港為基礎、智創城為載體、金科孵化為基地、示范區為研用、全市域為輻射“六位一體”的“政產學研創用”智創谷,是貫穿晉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一條主線,是實現晉中以產教融合、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實踐。
2012年大學城投入使用,晉中市委、市政府便同步為十幾萬大學生的前途規劃,并一直為這一目標努力著,在完善商業配套服務、餐飲文化娛樂等綜合服務設施的同時,引入社會力量配套建設大學生創業基地。2016年,全省首個集創業培訓、創業孵化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創業示范基地——晉中大學生創業園開園,為大學城10余所高校的大學生提供創業培訓和創業孵化服務。開園至今,累計開展了337期創新類創業培訓,培訓12562名大學生,孵化189家大學生初創企業,現在在孵企業72家,入孵企業包括人工智能、網絡信息安全、節能環保、媒體門戶、影視制作、電子商務等,帶動就業800余人。
山西智創城NO.4基地是以全省布局的、具備完整雙創全產業鏈培育體系的“雙創”支撐平臺,它依托山西大學城的優勢和示范區晉中開發區的承接空間,為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培育賦能。走進2020年剛剛建成的山西智創城NO.4基地,濃濃的創業氣息和青春活力撲面而來,腦控娃娃機、意念四驅車、腦電信號采集器、3D生物打印裝備等各種高科技產品令人目不暇接,無不讓人對其中蘊藏的奧秘與科技驚嘆連連。
山西智創城NO.4基地包括伊甸創新創業基地和金科創新成果孵化轉化中心。其中,伊甸創新創業基地重點為省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師、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教育—育苗—孵化”平臺,著力培育優質科創類企業與新興產業項目;金科創新成果孵化轉化中心重點服務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水平成果轉化,打造“技術合作—成果轉化—科研中試—產業落地—企業上市”的賦能平臺,培育和引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項目。兩個板塊相輔相成、雙核聯動,打造產創、產城融合發展模式,為我市打造活力之城、創新之城提供堅實支撐。
目前,山西智創城NO.4基地已對接高校及科研院所71個項目,引進創新項目53個,涵蓋信息、金融、醫學、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規劃設計、人工智能、文化創意、電子商務、新媒體等領域。
太原理工大學校本部搬遷大學城明向校區,是太原理工大學全面融入晉中的重要標志。與此同時,晉中市政府與太原理工大學簽署市校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共建太原理工大學晉中產業技術研究院,聚焦“六新”突破,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推動雙方合作產出更多一流成果。規劃建設太原理工大學附中,解決學校教師子女就近入學難題;擴建教師周轉宿舍,解決青年教師安家等核心關切問題;擴建明向校區,更好滿足學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需求……以太原理工大學為例,晉中市持續優化大學城創新創業環境,重點解決好各高校人才和團隊最關心的成長平臺、發展環境和住房保障問題。
讓實習實訓大學生免費拎包入駐并發放生活補貼、為高校干部人才提供掛職鍛煉崗位、對新型研發機構給予經費支持……近日,晉中市認真貫徹省委關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具體部署,大手筆出臺“人才新政”,建設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大學生就業創業基地、高??蒲衅脚_延伸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等12大基地,全方位推進與省內外高校的合作。
山西職教港項目是近年來晉中市投資最大的公建項目,占地面積1.15萬畝,總投資235億元,建成后將聚集10余所省內外高水平職業院校、容納15萬名師生入駐。經過近兩年時間建設,首期晉中職業技術學院54幢單體已交付使用,剩余35幢單體也將在8月全部投用。項目的建成投用,將對整合職業資源、促進產教融合、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撐,為拉動周邊區域發展、提升城市級次提供堅實保障,對于加速晉中轉型跨越、加快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盛夏時節,走進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設施大棚內各種蔬菜水果長勢喜人,一片茂盛:一個個西瓜掛“樹”上、一串串番茄上了架,早黑寶葡萄碩果累累、可食用玫瑰花開正艷……滿目所見都是綠色的希望、嶄新的天地。
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獲批建設以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提出的“使有機旱作農業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品牌”“山西農業的出路在于‘特和‘優”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有機旱作農業為主題,努力在“特”“優”農業上蹚出一條新路。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搭建農業科創新平臺。目前,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入駐高新技術企業35家,5家企業正在申報,其中3家為農業類企業,省級以上重點工程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2個,幾大基地建設初見成效??苿摶貎?,中科院智能農機裝備實驗室成為省內首家與中科院合作共建的研發創新平臺;稼祺藜麥研究院建成全球唯一的藜麥基因庫;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30個產品獲得“晉中國家農高區監制農產品品牌”標識。功能食品加工基地一期1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年底主體完工,配套建設研發實驗室、檢測中心、產品展示廳,目前落地企業5家。中國農科院花卉蔬菜科研基地建成2萬平方米玻璃智能大棚、30個柔性大棚和38個棉被拱棚,引進晉中青農聯、山西農大和先正達等創業團隊,開展南果北種新技術和食用玫瑰、高端花卉等新品種的試驗示范。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基地建成千畝糞污有機化循環利用、千畝有機旱作谷子機械化生產和農大中試“三大示范園區”;擴建旱垣溫室100個,成為北方地區最具特色的有機旱作農業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