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要:民間美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是我國各民族留下的藝術傳承,具有淵源的歷史。讓民間美術走進學生生活、走進課堂教學,既彰顯了課堂教學的意義,又讓每位學生都能夠了解華夏民族優秀的文學藝術,以免這些民間藝術埋沒在歷史的塵埃里。既然民間美術能夠流傳至今,那就一定有它存在的價值,而將民間美術引進課堂是傳承藝術最好的方式。
關鍵詞:民間美術 ? 課堂教學 ? 藝術傳承
民間美術能夠流傳至今,是無數人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如今,它是民間藝術精髓的象征,也是歷史為我們留下來的巨大財富,更是不同時期文化的烙印。身為炎黃子孫,華夏民族的兒女,傳承民間美術責無旁貸,我們不能讓民間藝術止步于此,要將民族文化一直傳承下去,且流芳百世。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民間美術引入課堂教學,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什么是民間美術,傳承并發揚民間美術,守護民族的藝術精髓。
一、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
1.挖掘民間美術藝術,點燃學生學習熱情
中國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創造了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民間美術就是這些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并經歷了上百年歷史歲月。它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是因為民間美術有值得挖掘的藝術內涵及存在的價值。
教師可以通過介紹一些民間藝術,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以木雕藝術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民間美術中的木雕藝術,讓學生了解它是以木材或樹根為原材料進行雕刻的,且不同木材的質地也不盡相同。如鐵燁樹的材質比較堅硬,泡桐樹的木質比較柔軟,楠木和樟木不易變形,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這些木材的質地,以此點燃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如此,木雕的雕刻方法也有所不同,有圓雕、透雕、浮雕等,每一種雕刻對技巧都非常講究。教師向學生介紹這些知識,可以加深學生對藝術的了解,喚醒他們民族傳承的意識。
2.講解民間美術背后的故事,開闊學生視野
民間美術種類多樣,如壁畫、雕刻、剪紙、花燈,紙扎等,且不同地域各具特色。華夏上千年的歷史是何時流傳下來的?有什么來源?為什么會出現?教師可以此為出發點,向學生介紹民間美術背后的故事,開闊學生的視野,彰顯民族精神。
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花燈的起源:“由于漢明帝提倡佛法,為了弘揚佛法,漢明帝便下令在正月十五晚上進行燃燈禮。此后,元宵節放燈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且在每年正月十五,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會舉行放燈的習俗,放燈是為了彰顯喜慶的氣氛,是團員的象征。流傳到現在,花燈的樣式越來越多,工藝技術也越來越嫻熟,且制作精美。”教師通過向學生介紹民間美術背后的故事,可以讓他們更好地了解民間美術的來源,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體現民間美術的美學觀念。
二、民間美術在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1.創新教學方法,結合民間美術創新內容
民間美術包含了中國各民族、各區域的民間藝術,內容龐大且復雜,對學生而言,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為了方便學生學習,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親身體驗,實地考察。畢竟藝術來源于生活,來源于民間,所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當地一些美術館,近距離地感受和觀察作品,或者去拜訪民間美術的傳承人,看看他們是如何完成創作的。如果可以的話,學生可以在大師的指導下嘗試自己完成一件作品。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更能夠切身體會民間美術的魅力。
如今已是互聯網高科技的時代,教育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通過互聯網等方式輔助教學,豐富教學資源,并向學生展示多種多樣的民間美術作品。這樣獲取的資料比課本上的內容更齊全,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2.創設教學情境,豐富實踐操作經驗
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調節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至關重要。好的教學氛圍不僅可以使學生完全投入學習,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僅有教學情境是遠遠不夠的,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必不可少。教師應該如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實踐操作經驗呢?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切身體會藝術創作的過程。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動手操作的經驗,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了解民間美術工藝品。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如民間美術的紙扎工藝,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件紙扎手工,在制作過程中,他們自然能體會到扎紙工藝的魅力,理解扎紙工藝并非看上去那么簡單,其實是大有講究的。做紙扎首先要準備好材料,人們一般會使用竹篾、蘆葦、高粱秸等,然后大致編好物品的形狀,再糊上剪紙,還可以在剪紙上畫出各種圖形。在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工藝就是風箏,而風箏在古代被稱為紙鳶。這些紙扎手工藝品都來自于民間手工藝人,純手工制作,且工藝精美,非常很有收藏和觀賞的價值。
三、整合實踐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高效率教學體現在實踐操作上,課本上的學習固然重要,但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必不可少。教師不能一味地紙上談兵,因為民間美術的實質是手工藝品,考驗的是手工藝人的動手能力。當然,要想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良好的基礎知識也是不可或缺的,這就需要教師整合教學和實踐的內容,制訂出符合學生發展、有利于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方案。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利用好課余時間,通過生活慢慢積累相關知識,豐富自己的文化與專業水平。人們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學習不是只針對學生而言的,教師也同樣不能停止學習。只有教師自己合格了,才有資格教導學生。筆者認為,教師要學會整合教學與實踐內容,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發揚并傳承民間美術是人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將民間美術引入課堂教學,是傳承民族文化的行為措施,值得學校和教師的大力推廣。在民間美術教學課堂中進行實踐活動,教師應將課本上的內容搬到現實,不再只是屈居于紙面上,而是讓學生近距離地觀察手工藝,并親自動手操作,制作屬于自己的工藝品。新教學方式的引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興趣,還可以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走進學生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吳揚.論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展——以贛南客家工藝美術為例[J].大眾文藝,2017(6).
[2]孫彥.“由技入道”與“由理入道”——對高師美術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考[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9(12).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王家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