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瑤
摘 要:交通發展是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先決條件,基于集聚經濟理論和新經濟地理理論角度,分別闡述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機理,引入技術外溢、空間成本以及空間重構解釋其響應路徑。通過分析甘肅省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現狀,以期通過構建立體交通網絡、引進專業人才等助力甘肅省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區域交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集聚經濟理論;新經濟地理理論
中圖分類號:F719?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8-0010-03
引言
交通作為基礎服務性產業,為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業空間集聚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的重要路徑,其中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效果尤為顯著。國內對生產性服務業集聚、交通發展的研究成果更多是與實證相關,黃圣昆(2018)利用Stata軟件對四川省生產性服務業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四川省制造業集聚對信息傳輸、軟件業發展起正向促進作用,教育水平和城市規模與生產性服務業整體發展成正比,其中對交通運輸業的正向作用最為顯著。蔣荷新(2017)分析闡述了生產性服務業和區域交通建設的省際分布特點,利用空間SLM模型實證分析面板數據,發現區域交通建設可正向促進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而且區域交通發展對鄰近地區的生產性服務業也存在正向溢出。施進等(2018)分析了安徽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狀況并測度了不同產業的集聚情況,發現不同的生產性服務行業集聚程度差別很大,安徽省的金融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集聚明顯高于其他行業。艾小青等(2020)通過空間杜賓模型實證得出不同地區的交通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呈現出明顯的空間梯度性,生產性服務業的多樣化發展對大城市作用顯著,專業化發展對中小城市作用更為顯著。本文基于集聚經濟理論角度和新經濟地理理論角度分別闡釋交通發展對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作用機理及響應路徑,且以甘肅省為例分析其省內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情況,并提出利于高效發揮生產性服務業集聚作用的發展建議,期望為甘肅省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高速發展、區域發展新格局的進一步形成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
一、基于交通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機理及響應路徑
區域交通發展對降低區域內各產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有顯著作用。從生產角度來看,運輸成本降低能有效減少經濟活動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刺激貿易交流過程中增長極的出現。從消費角度來看,運輸成本降低從消費者和廠商關系方面減少了很多時間和空間上的阻礙,促進了消費者市場的繁榮。交通的發展減少了生產要素的流動時間,其可達性和便利性為區域內產業在橫向合作發展和縱向關聯聚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此外,基于人力、科技、信息等要素在區域內加速流動,相關經濟活動主體之間的貿易往來更加緊密,繼而在區域內形成相應的產業組織體系,在規模經濟的作用下,帶動區域內經濟和交通持續性發展。綜上,基于交通發展的產業集聚過程可描述為:隨著交通可達性的提高和自然區位條件的改善,物流、人流、信息流快速向區域內流動,促使要素資源集聚,相關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形成產業集聚,其中交通指向型最為典型的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最終聚集區在一定地理空間范圍內形成經濟意義上的增長極,同時,交通發展也成為出現增長極的必要條件。
1.集聚經濟理論分析。基于集聚經濟理論,解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機理,基于交通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具有客觀必然性。生產性服務業作為中間服務產業,在集聚經濟的驅動下會使其空間分布狀態發生改變,生產性服務業由于集聚規模的擴大,降低了時間和空間成本,其生產要素的集聚程度大幅度增強,促使生產性服務業向心集聚力增強,同一部門中不同企業之間的協作更加緊密。相關生產要素集聚的同時改善了區域發展環境,人才、科技等人力知識資本的積累帶動著整個創新環境、氛圍、文化的形成,刺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不斷創新。此外,隨著生產性服務業在區域內經營范圍的擴大和服務性功能的提高,整個行業聚集在一起會獲得更大更多的外部經濟,在集聚經濟機制下,逐漸形成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集聚區,并通過良性循環繼續增強集聚動力。
2.新經濟地理理論分析。克魯格曼等人提出的新經濟地理學,可以有效地解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外生作用和響應路徑。新經濟地理理論對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解釋,引入了技術外溢、經濟活動的空間成本和對區域內空間重構進一步解釋其響應路徑。技術改進和創新是技術外溢的重要基礎,即在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域內,當有某一企業有了新技術或者開發出了新產品時,區域交通的發展使得鄰近地區企業之間的聯系更加便捷,新技術的擴散強度和擴散速度都顯著提高,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效率和規模也會得到有效提升。產品理念和設計的創新、提高生產效率的有效措施的提出、支撐技術進步的科研成果的發現都屬于技術改進和創新的范疇。區域交通的發展減少了相關企業之間的時空距離,使得技術外溢的范圍進一步擴散,繼而促使整個生產性服務業的技術差距趨于均衡。
經濟活動的空間成本代入到生產性服務業中,是由于時空距離帶來了增加的交通成本,而影響交通成本的重要因素包括交通質量和結構網絡。交通質量的提升不僅增加了交通方式選擇的多樣性,而且有效降低了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使得企業將交通節約的費用更多分配給其他的經營活動。因此,交通的發展使得區域內生產性服務業空間成本降低。同時,生產性服務企業的經濟活動有了空間成本的存在,會加速生產性服務業向某一地區形成集聚,集聚地區的選擇主要取決于交通路網的發展和完善。空間重構具體到生產性服務業中是指經濟結構重組,隨著生產性服務業在區域內產業布局的確定和調整,不同類型的產業空間分布格局會發生變化,生產性服務業作為具有齊全服務的功能區,其競爭優勢會對區域內的一些功能產業產生排擠作用,使其空間布局發生位移,生產性服務業向心集聚形成產業集聚區,在極化效應促進下形成中心區,其他功能產業受其排擠逐漸成為外圍區,中心—外圍結構由此逐漸顯現。同時考慮到相關產業分工的細化,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會通過一些方式,例如再重新整合要素資源,調整對交通區位的選擇等,逐漸促使產業內各個行業與區域內的人口居住區、交通基礎設施等在空間范疇上的分布更加契合,最終引致區域空間結構的優化重組。
二、甘肅省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現狀分析
自2000年起,甘肅省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水平較高,2019年生產總值達到了8 718.3億元,比上年增長6.2%。2000—2013年間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在三大產業中占比最高,隨著甘肅省三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09年開始對第三產業的投資曲線顯著增加,在2014年,第三產業生產總值首次超過第一、二產業,達到3 009.61億元,此后第三產業占比更是逐年攀升;2019年,三大產業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分別為5.8%、4.7%、7.2%,三大產業結構比為12.05∶32.83∶55.12。投資額度的迅速增長,為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支撐作用。本文所說的生產性服務業與第三產業中的行業大致相當,甘肅省2018年就業人員1 555.64萬人,其中生產性服務業475.94萬人,占比從2000年的20%上升到31%,說明其吸收就業能力不斷增強。
自2000年至今,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在第三產業中的占比呈持續上升趨勢,近幾年由于交通建設增速放緩,占比有所回調。2018年,交通運輸業、倉儲和郵政業投資跌幅17%;租賃和商業服務業的波動區間為5%~10%,2018年其投資增幅為14%;相較之下科研和技術服務業在0.5%~1.5%之間波動;金融業、計算機及軟件服務業增速緩慢且占比重較小,但其投資金額在逐年快速增加,2018年投資增幅為42%。通過計算可以得出,交通運輸業、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等行業的區位熵大于1;而金融業、信息傳輸服務業、計算機及軟件服務業的區位熵小于1。通過分析甘肅省生產性服務業中相關行業的占比以及計算區位熵,可以看出,甘肅省生產性服務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以租賃和商業服務為代表的傳統型服務業,其集聚程度較高;而金融、科技及技術等具有專業知識技術的新興服務業處于起步發展期,專業化水準偏低,集聚能力較弱。總體而言,生產性服務業中的相關產業對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能力與其發展規模成正比。
三、結論與建議
甘肅省的交通處于繼續發展階段,生產性服務業集聚主要體現在對傳統生產性服務業的依賴,而對新興的知識、技術、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依賴較弱;新型生產性服務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其科研成果無法支撐產業技術進步,無法為提升生產效率提供保障;缺乏且留不住具備專業技術知識、能力的高精尖人才。基于此,對甘肅省的基于交通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提出以下建議。
1.完善區域交通網絡節點建設,促進省內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甘肅省地處內陸,相較而言,對農村公路的依賴性更強,因此要提升其對交通路網的支撐能力,應充分重視農村公路在甘肅交通網絡中的地位。完善農村公路交通網絡,加強路網節點建設,對生產性服務業交通成本的降低有顯著的作用,其中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的效果最為顯著,可以加速省內生產性服務業集聚速度。
2.構建不同交通方式的立體交通網絡,擴大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擴散范圍。要使甘肅省交通建設得以快速發展,應從產業和財政政策方面及戰略發展層面支持發展立體交通網絡的構建,首先應合理布局,進行整體規劃,進而完善相關的各種設施和配套系統。其次,需要使公路與鐵路、民航有效運作,提高運輸裝備和管理現代化水平,促使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以蘭州市為圓心向周邊市縣加速擴散。
3.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促使省內生產性服務業轉型升級。要促使省內生產性服務業中的傳統支撐結構早日轉型升級,需要鼓勵并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增強生產性服務業整體的信息化服務水平,鼓勵創新,提高生產服務過程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加大對科研經費的投資力度,使科研成果能為生產性服務業高效集聚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促使省內生產性服務業早日轉型升級。
4.引進專業型人才,引導生產性服務產業專業化發展。總體而言,生產性服務業的知識非常密集,專業化程度較高,因此更需要專業的從業人員。這不僅有助于各生產部門的配合和資源的整合,也能更好地為其他產業服務。目前,生產性服務業更加注重信息技術的發展,甘肅省應與時俱進,提高相關專業技術研究人員的待遇水平,增強競爭力,對具備有專業知識和技術的高素質勞動力進行溝通和引進,有助于省內人力資本積累和知識資本積累,并且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蔣荷新.交通基礎設施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溢出效應——基于省際的空間計量模型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7,(3):46-57+88.
[2]? 施進,黃盼.安徽省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集聚狀況分析[J].金融縱橫,2018,(12):90-95.
[3]? 艾小青,張雪薇.交通基礎設施、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與經濟集聚——基于空間杜賓模型的實證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0,(1):77-85+160.
[4]? 陳曉峰,周晶晶.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空間溢出與城市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來自長三角城市群的經驗證據[J].經濟經緯,2020,(4):89-98.
[5]? 陳紅霞,李國平.中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空間特征及經濟影響[J].經濟地理,2016,(8):113-119.
[6]? 張建軍,趙啟蘭.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等相關問題研究述評[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4):110-114.
[7]? 文豐安.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空間溢出與質量型經濟增長——基于中國285個城市的實證研究[J].產業經濟研究,2018,(6):36-49.
[8]? 黃永興,徐鵬.經濟地理、新經濟地理、產業政策與文化產業集聚:基于省級空間面板模型的分析[J].經濟經緯,2011,(6):47-51.
[9]? 黃圣昆.四川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10]? 王琨,魏娟娟,楊曉艷.交通運輸發展對甘肅經濟影響的分析[J].時代金融,2017,(11):86-87.
Agglomeration Analysis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Based o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Take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QI Yao
(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
Abstract: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agglome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gglomeration economy and new economic geography,the mechanism of the agglome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is explained separately,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patial cost and spatial reconstruction are introduced to explain its response path.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it is expected to help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Key words:regional transportation;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gglomeration;agglomeration economic theory;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
[責任編輯 文 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