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宇 賈偉洋
摘 要: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共享賬本和數據庫技術,因其去中心化、防篡改、可匿名、可追溯的技術特點被廣泛地應用于金融、教育、醫療等社會各個行業。從區塊鏈技術在醫療保險領域的應用研究現狀切入,分析區塊鏈技術在醫療保險監管體系中的應用現狀,以及在醫療保險基金應用領域的前景,以期推動現代醫療保險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關鍵詞:區塊鏈;醫療保險;分布式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F8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8-0044-03
區塊鏈概念起源于“比特幣”,從本質上講,區塊鏈是一種點對點傳輸、分布式數據存儲的可共享數據庫。它具有“去中心化”“開放性”“防篡改性”“可匿名”“可追溯性”等五大特點。我國對區塊鏈研究起始于2015年,主要集中在區塊鏈概念、原理等方面,后來逐漸探索至應用領域,在金融領域應用已逐漸成熟。醫療保險制度通常由國家立法,強制實施,建立基金制度,醫療保險制度是國家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療保險同其他社會保險,具有強制性、互濟性、社會性等特點,費用由用人單位和個人按照比例共同繳納,形成統籌基金,統籌基金由國家負責管理和運行,參保的勞動者因患病或受傷產生的醫保范圍內的費用由醫療保險機構從統籌基金中支付給醫療機構。基金原則上實行地市級統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及其職工必須履行繳納基本醫療的義務,20世紀50年代發展至今,基本醫療保險覆蓋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在第十八次中央政治局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要繼續深入探索“區塊鏈+”在社會民生方面的應用,可以探索出解決醫療保險基金管理、報銷、信用體系困難的方法,通過科技給人民帶來更智能、更便利的公眾服務。
一、區塊鏈技術概述
1.區塊鏈技術的特點。區塊鏈的概念是由中本聰在2008年提出的,國內計算機專家經歷了9年的研究,正式發布了我國第一個區塊鏈行業標準——《區塊鏈參考架構》,該標準指出了區塊鏈的處理事務模式,運行規則,界定了區塊鏈是在對等網絡環境下,透明的、可信的、防篡改的、可追溯的鏈條式數據結構。區塊鏈基礎架構主要分為應用層、合約層、激勵層、共識層、網絡層、數據層。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開放性”“防篡改性”“匿名性”“可追溯性”五大特點。“去中心化”是指整個區塊鏈中的每個節點都是一樣的,都擁有一個記賬權,可用于記賬,每個節點權重一樣,不存在以某個節點為中心,所以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規避了中心化操作的弊端,去中心化也是區塊鏈最突出最本質的特征。“開放性”是指區塊鏈中的公有鏈允許任何人來讀寫信息,只要是區塊鏈中的節點都擁有讀寫權。“防篡改性”是基于“區塊”+“鏈”的獨特賬本而形成的,存有交易數據信息的區塊按照時間順序持續加到鏈的尾部,要修改其中一個區塊中的數據,就要重新生成它之后的所有區塊,這一特性主要靠共識機制實現,由于共識機制的存在,修改大量區塊的成本極高,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匿名性”是指區塊鏈中存儲的數據信息可以匿名,每個匿名數據都可以代表某種資產或信息,我們可稱之為數字資產,每一個數字資產通過非對稱加密方式生成一對秘鑰,秘鑰對應一個區塊鏈錢包地址作為它的擁有者,這個地址與數據資產之間即建立了秘鑰關系,當地址擁有者出示公鑰即證明了對數字資產的使用權利,就可以查詢數據的原始意義。“可追溯性”的機制是區塊鏈中的每一個結構單元的尾部和下一個單元的前端設置一個哈希值,類似一個掛鉤,每一個區塊都有自己的唯一標識,每個唯一的區塊環環相扣組成一個完整的區塊鏈,通過下個單元的哈希值可以追溯前一個區塊單元,可追溯性最大的優點就是便于數據查詢。傳統的數據庫查詢,需要大量算法分別查找,區塊鏈可以以時間節點定義查找某個時間段區塊再去尋址,簡化了尋址算法,縮短了尋址時間。
2.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區塊鏈的核心技術有“分布式賬本”“非對稱加密”“共識機制”“智能合約”。“分布式賬本”技術是指一個完整的節點完成交易,且交易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分布式賬本的本質是多個不同節點參與的數據共享信息庫。“非對稱加密”本質是一種非對稱算法,利用公開密鑰(公鑰)和私有密鑰(私鑰)兩種秘鑰解決了區塊鏈的安全問題,公鑰和私鑰同時生成,公鑰的使用不限制用戶身份,任何用戶都可以使用,私鑰嚴格保密,只有信息擁有者才可以使用對應私鑰解密。“共識機制”是指網絡中的所有節點間如何達成共識的認證原則,主要是遵循“少數服從多數”和“人人平等”。共識機制目的是消除偽交易,共識機制的原則是通過節點公平投票,對于某交易如果超過半數的節點成員達成共識,數據可以在瞬時內完成交易。“智能合約”是一種執行合同的計算機協議,允許在沒有第三方的情況下進行可追蹤的可信交易,有利于減少與合約相關的其他交易成本。
二、區塊鏈在我國醫療保險監管體系中的應用現狀
1998年中國政府頒布了《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隨著社會發展,逐漸建立了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合作醫療保險,后兩類保險填補了醫療保險空白部分,幾乎讓每一個國人都有機會獲得醫療保險保障,隨著參保人增加,同時產生大量冗余數據,導致醫保基金支付具有巨大的復核壓力和監控壓力。隨著多種多樣的醫保出現,醫保基金使用不合理、騙保等損害醫保基金情況屢禁不止。醫保基金由參保人、醫療經辦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三方間交易,其中醫療經辦機構負責基金撥付,由于醫療保險未實現全國聯網導致地區間信息孤島,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費并且人為干預嚴重。
1.醫保經辦領域應用。截至2020年,大部分省區市等二級醫院已經開通微信公眾號掛號、預約、繳費,手機APP咨詢醫生、掛號、預約、繳費,所有的過程都有獨立的訂單號可供查詢。醫療保險參保、省內外轉移、醫保退費、醫保繳費憑證開具、醫保參保憑證開具都已可以在線上平臺辦理,實現自助辦理和少跑路的目標。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通過線上平臺辦理審核、上賬等日常醫療保險業務。
2.醫保結算領域應用。電子社保卡、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多渠道結算提高醫保結算效率,給參保就醫人帶來極大便利,結算同時需要配套高效監管,醫保基金有效利用和高效監管是醫保惠民的基礎,改善醫保基金監管手段,提高監控規則準確性尤為重要,監管信息化是醫療保障信息化的重要內容。目前的醫保統籌是市級統籌,還未實現全國統一統籌,各地醫保政策不同,信息化系統平臺不統一,報銷政策和報銷藥品類目不統一,各地的數據無法共享,醫保基金和報銷過程均無法實現集中監管,為了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的有效、安全運行,2012年起,人社部選出18個地區作為現代化智能醫保交易示范點,建設醫保基金監控,實現醫保一卡通,示范點的醫保基金監管部門可以全程監控刷卡報銷過程,基本實現一人一卡和跨地區使用。
3.醫保報銷信用體系領域應用。建立針對定點零售藥店、門診部診所的信用指標體系,該體系除了考量定點醫藥機構的服務質量、守規等情況外,還將各醫藥機構的社會信用納入評估體系。根據不同的評估等級,調整針對不同醫藥機構的監管力度、醫保政策等。該體系建成后,主管部門的監管將更有指向性,對信用較差、有違法違規、有失信行為的單位重點加強監督,信用優秀的機構則有機會列入免檢單位。以蘇州為例,2020年4月,蘇州醫保定點醫藥機構管理暨基金監管工作會議宣布,蘇州將建立完善醫保基金監管信用體系,構建針對醫藥機構行業特點的信用評價、信息歸集、應用、聯合激勵懲戒等工作機制,保障基金合理使用。方便參保機構報銷時,在不同醫療機構間進行數據交換,降低了數據交換的成本。
三、區塊鏈技術在醫療保險基金應用領域的前景
醫保基金規范化建設和醫保基金有效監管體系建設,需引入更先進的高科技技術,培養專業的區塊鏈人才,建設有效的信息分享平臺,應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我國醫療保險基金目前的困境,促進加快全面統一的醫療保險交易和監督機制。
1.去中心化特點助力醫療保險基金監管體系建設。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可減少人對數據的干擾,不依賴傳統數據庫中的中心結構,每一個節點都可以讀取數據庫內數據,打破數字壁壘,避免醫保異地化形成信息孤島,且全系統的病人數據可同步更新,整合數據建立公有的賬本數據,提供給監管部門實時復核、檢查。去中心化的醫保基金監管體系同時減少監管成本,降低服務器數量等硬件需求。社保機構作為醫保基金的支付方和醫療機構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實際消費和實際支付存在差額,人為從中獲利故意捏造事實、弄虛作假,造成醫保基金的巨大損失。應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將用戶病例數據和用戶醫保賬戶數字化,存儲于分布式數據庫中。沒有權限不得查看,未經授權數據不得篡改,每一個區塊都擁有獨立的時間戳,形成一個穩定、不可篡改的用戶大數據庫,適用于醫保基金管理領域中的交易過程監督和交易記錄存儲。我國的醫療費用報銷流程主要還是人工、紙質報銷,人工工作量大,時間消耗大,管理和審核難度相應增大,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可以實現醫保基金交易監控的自動化,人工無法干預和篡改以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及時性,促進建設統一、實時的醫保交易平臺。
2.多層結構助力多部門聯動。區塊鏈是具有多層結構的移動式數據庫,利用分布式移動式數據庫可以建立參保人員持卡庫、參保人員參保信息庫等數據庫,整合各項基礎信息,實現一人一源,與稅務信息庫、法人單位信息庫、參保機構信息庫、社保參保信息庫對接,多部門獲取同源數據,社保卡應用對象、報銷信息、醫療機構多部門聯動打破地區壁壘,有效實現跨部門數據歸集。分布式數據庫可以解決異地就醫帶來的信息不同步問題。目前,大部分跨醫院診療或者跨省診療都無法直接調閱病人數據,病人跨市、跨省轉院,需要多做數次診前篩查,形成醫療資源浪費,各個醫療機構間數據存儲和交換的標準與格式差異制約數據。大部分市還未實現異地實時報銷,需要在醫療機構打印異地就醫發票、病例等紙質資料,再到參保地報銷,報銷的類目和比例以當地政策為準,造成一個醫療機構就醫但是報銷政策和報銷結果不同。
3.智能合約技術助力平臺實現醫療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區塊鏈技術中的智能合約技術可以在多個交易主體間約束交易對象,防止醫保詐騙和新型醫保詐騙,數字化跟蹤醫療過程和報銷過程。市場金融機構推出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疾病商業醫保,醫療保險種類逐漸豐富,報銷平臺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索賠和支付易錯,人工依賴度強,報銷環節多,病患的診療過程記錄與共享、跨市區診療信息同步、跨醫療機構合作診療等都可以利用區塊鏈完成。智能合約可以定義合作醫療的步驟,利用已規范化的區塊鏈在各個環節設立監督節點,將參保人的報銷信息加時間戳存儲在數據庫中,建立騙保黑名單,形成完整的數據鏈條,完成醫療領域信用體系建設。
建立醫療保險信用體系和全國統一的身份認證平臺,實現服務對象的準確識別,結合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提高身份識別精度,提高醫保信用系統效率。區塊鏈在實現醫療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方向很有應用前景,“區塊鏈+醫保”的新業態已從概念走向現實,雖然當前困難重重,但目前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區塊鏈在醫療保險領域變革的巨大潛能,相信不久的將來,定能有大量“區塊鏈+醫療”應用落地。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Medical Insurance
LI Xin-yu1,JIA Wei-yang2
(1.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Yangling 712100,China;2.Northwes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hina)
Abstract:As a distributed shared ledger and database technology,blockchain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social industries of finance,education and medical care due to its decentralized,tamper-proof,anonymous and traceabl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insurance,the current status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insuranc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the prospects in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medical insurance fund,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modern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Key words:blockchain;medical insurance;distributed database
[責任編輯 文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