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喜 汪志紅 周琰
摘 要:以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為例,分析地方農業科研機構開展研學旅行的資源基礎、開發模式、建設內容以及存在的問題,并基于此提出相關機構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的對策建議,即確保各項安保措施落實到位,鼓勵農業科技人員積極參與,提升農業科研機構研學品質。同時,加大激勵機制構建力度,鼓勵一線科技人員積極參與研學旅行相關工作,以期進一步促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的開發建設。
關鍵詞:農業科研機構;研學旅行;開發運營
中圖分類號:F324.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8-0105-03
2016年11月,教育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出在中小學教育中開展研學旅行課程,著重培養中小學生的生活技能、集體觀念、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由于我國教育資源的地域、城鄉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導致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必須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合理開發[2]。本文以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為例,對地方農業科研機構開展研學旅行活動過程中的運營模式、建設內容、存在問題等進行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當前,國內研學旅行活動主要集中于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據統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研學旅行活動占全國比例超過35%,相對而言,中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地區研學旅行資源嚴重匱乏[3]。同時,研學旅行活動收費普遍較高,大量中低收入家庭無力負擔,不利于研學活動的廣泛開展。我國地方農業科研機構較多,作為我國農業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科研基地普遍位于農村地區。依托地方農業科研機構,開展農業科學技術研學旅行,不僅能解決各地區中小學研學旅游資源不足問題,還能充分發揮地方農業科研機構的科普教育職能,擴大其社會影響力。以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為例,其是武漢市直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大中城市農業科研機構之一,開發利用其現有研學旅行資源,有利于充分履行該院公益職能,進一步提高業內地位;有利于充分展示農業高新科技成果,進一步擴大農業科研影響力;有利于探索實現農業多功能性,進一步塑造該院良好社會形象,助力該院轉型發展。
一、開發研學旅行的資源基礎
研學旅行開發的基礎是資源稟賦,科學合理利用各種研學資源,開發與之配套的研學旅行課程體系,并輔之以符合市場規律的運營模式,是研學旅行基地建設成功的關鍵。地方農業科研機構多是從建國初期開始建立,具有較高素質的農業專業技術隊伍和悠久的歷史傳承,在農業科技創新、技術推廣服務、農業科普教育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為區域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4]。因此,地方農業科研機構在中小學研學旅行活動中能提供具有獨特內涵的有形和無形資產。
1.優美的農業田園景觀。地方農業科研機構一般擁有較大的試驗基地,科研管理、場地設施完備,動植物資源豐富,景色優美。如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現有科研用地面積212hm2,是農業農村部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5]和武漢市教育局認定的首批全市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2.豐富的研學實訓資源。地方農業科研機構一般設置有專業化、特色化的研究學科,實驗設備和實訓資源豐富,部分科研機構還開展了青少年科普教育、市民休閑旅游等活動。如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設置有29個涉農專業研究室和1個農業展示中心,擁有全國最大的水生蔬菜資源圃,1萬平方米的科普展示溫室,上百部自主開發系列科普圖書、掛圖、展板、明白紙、動漫、多媒體等科普制品。
3.豐碩的科研技術成果。地方農業科研機構一般擁有自身特有的科研技術成果,多年積累的特色品種、專利、“四新”技術成果等均可以作為研學旅行課程設計基礎。如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近年取得各類科技成果獎70項,獲得專利及品種審定250余件,發表科技論文近千篇,每年推廣種植業、養殖業等“四新”技術100余項。
4.健全的農業研發隊伍。地方農業科研機構一般具備優秀的科技人才隊伍,師資力量較一般旅游景區或企業雄厚。如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50人,占武漢市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的2/3以上,中高級職稱科技人員占比超過80%。
二、研學旅行基地主要開發模式分析
從國內高校、科研機構開發研學基(營)地運營經驗來看,運營模式主要包括自行經營、委托經營、租賃經營和聯合組建公司經營等模式[6~9]。
1.自行經營模式。自行經營模式指地方農業科研機構通過在系統內調撥人員,自行組建研學開發管理機構,開展研學旅行業務工作。其優點在于把控運營的能力強,能完全享受所獲利益;缺點是與科研事業單位職能相抵觸,人員組織、財務管理難以開展,同時還存在運營經驗不足,市場開拓能力不強等制約因素。
2.委托經營模式。委托經營模式指地方農業科研機構將涉及研學旅行的經營權委托給具有較強經營管理能力的第三方專業管理公司進行運營。委托管理可分為“全面委托”“部分委托”和“短期委托”。其優點在于,運營公司作為經營方來管理研學基地,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同時委托專業公司運營,可減少地方農業科研機構研學管理運行經驗不足、職能沖突等不利影響。缺點主要是優質的第三方專業公司很少,遴選難;專業管理公司因種種原因,一旦完不成研學目標和任務,或出現安全事故,所有責任和后果,仍然需要科研機構背負和承擔。
3.租賃經營模式。租賃經營模式指將研學旅行基地出租給第三方承租人運營和管理,并收取租金的經營方式。其優點是承租人負責全部基地運行,能使基地較快步入正軌,且出租人的管理相對簡單。缺點主要是地方農業科研院所的研學理念在運營過程中較難體現;同時,公益類農業科研機構國有資產租賃經營存在一定的制度障礙。
4.聯合組建公司經營模式。聯合組建公司經營模式指由地方農業科研機構和第三方管理運營公司雙方組建合資公司,全面負責研學業務的運營工作。優點在于選擇優質的運營公司組建股份公司,不僅可以利用其優質的管理團隊,還可以利用其資金。合作雙方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專業優勢,提高運營實效。缺點是股份退出程序復雜,國有合資公司的股權變更、注銷程序非常復雜。
就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而言,自行經營模式難度較大,市場開拓人才缺乏;租賃經營模式獲取收益不高,且具有較大的政策制度障礙;聯合組建公司運營模式存在多種制度障礙,退出機制復雜。因此,采用委托經營模式較為合理。
三、研學旅行基地重點建設內容
1.編制建設規劃。為滿足研學旅行需求,就必須參照相關規范,積極開展研學基地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合理布局研學基地的教學、活動、體驗、休整場所,配套與教學活動相匹配的教學設施,建立涵蓋教學計劃、研學路線、課程體系、組織保障等完整的管理體系[10]。就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而言,經科學規劃和建設后,應滿足年接待能力不低于5 000名左右的中小學生參加研學旅行活動。
2.完善基礎設施。研學旅行開發過程中,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是提高研學旅行活動效果的前提,也是維持各項研學旅行活動穩定運營的基礎。一是基地規模方面,必須具備滿足中小學生學習、體驗、修整的場地,如武漢市要求場所面積必須不低于500平方米;二是設施設備方面,必須配備與研學旅行課程相配套的器材設施,同時還要安裝監控、衛生、安全相關的設施設備;三是周邊資源挖掘方面,要綜合統籌基地內外優秀地域文化、教育、自然生態等多方面的資源,增強基地競爭力。此外,還必須盡量保證交通便利、安全,餐飲服務等必須符合相關政策要求。
3.進行課程設計。在設計研學旅行課程時,必須對當地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需求進行分析,吸納當地教育部門專業人士意見,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設計方案。一是對不同教育階段課程進行研究,立足農業科研院所自身優勢,設置特色鮮明,主體突出的研學旅行課程;二是結合基地研學線路,完善課程設計體系,形成教學合力;三是在課程設計和開發過程中,要統籌好教學與實踐,理論與現實之間的聯系,增強教學活動趣味性的同時,提高其教育性。
4.強化人員配備。人員配備是否充足、結構是否合理,是研學旅行基地是否能正常持續運營的關鍵,合理地設置和配備人員,能極大縮短基地試運營期限,也為今后基地進一步擴張奠定基礎。一方面,研學旅行基地應配備研學導師、導游、安全員等工作人員;另一方面,配備的工作人員應持有相應資格證書。同時,研學基地運營過程中,應定期開展員工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其業務素養和能力。此外,研學基地還可以吸納在校大學生、退休教師、干部等參與研學旅行志愿者服務活動[11]。
四、開發研學旅行存在的問題
1.基礎設施尚處于初步階段。地方農業科研機構研學旅行基地一般都是由農業科技園、試驗基地改造而來,同時兼具科研和研學兩項職能,因此,大部分基地研學場所以及研學所需的教學設施均處于初步階段,沒有針對研學目的進行專業化的改造,無法通過直觀的感受激發學生對農業全方位了解的興趣,從而造成研學旅行以游為主的局面。同時,由于農業研學旅行基地一般距離市中心較遠,且面積普遍較大,低齡學段的學生體力難以支撐高強度的研學任務,必須配備必要的基地內交通運輸工具。此外,農業基地內的水池、溝渠等設施,普遍缺乏安全設施,無法切實保障中小學生安全。
2.師資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地方農業科研機構一線農業技術人員雖然擁有豐富的農業知識,但缺乏課堂教學和野外講解的經驗。另外,絕大部分農技人員沒有導游證、教師證、心理咨詢師及相關技能資質證書。按照《武漢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研學基(營)地評定與服務規范(試行)》要求,師生比必須達到1∶15,但目前大多數研學基地師資力量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這就要求地方農業科研機構必須尋求第三方進行合作。
3.課程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不同年級學生的知識背景和所學內容不同,在研學過程中往往混合了多個年級,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者難以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學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此外,研學教學方法流于形式。大部分研學旅行課程仍停留在灌輸式的講解形式,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一旦學生較多、講解聲音過小或學生看不見授課過程,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出現“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的現象[12]。因此,必須提升研學旅行課程的質量,以符合不同學齡段學生的課程需求。
五、開發研學旅行的對策建議
1.確保各項安保措施落實到位。安全是研學旅行開發活動首要考慮的問題。地方農業科研機構改造現有基地,發展研學旅行基地時,必須做到預防為主、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措施完善,消除各類可能安全隱患,保障研學旅行活動品質。建議地方農業科研機構加強與政府、消防、旅游、交通等部門的有效銜接,借助社會力量,確保各項安保措施落實到位。就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而言,在基地建設過程中,其還要重視系統解決部分科研人員擔心破壞實驗植物原種、影響正常科研活動等問題。
2.鼓勵農業科技人員積極參與。地方農業科研機構開發研學旅行資源,發展研學旅行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其內部,來自管理者和科技人員的認知不足。因此,地方農業科研機構必須轉變觀念,統一思想,開門辦院,正確認識開展研學旅行的社會價值,引導廣大科技人員積極參與,加快推進研學旅行基地建設,促進地方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順利開展,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就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而言,可以加大激勵機制,鼓勵一線科技人員積極參與研學旅行相關工作。
3.提升農業科研機構研學品質。地方農業科研機構一般都擁有豐富的農業科技研學資源,但要將這些資源轉化為研學旅行產品還需精心的規劃和設計,特別是要設計出科學性、系統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且符合學段特色寓教于樂的農業研學旅行課程體系[13],彌補學校課程缺失,體現農業科研機構研學旅行的價值,避免將研學旅行活動辦成中小學生更換教室。對于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而言,可以圍繞設施化立體種植、水肥一體化、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等主要設施,以及全院與各所開展的種業博覽會、節慶活動來設置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教基一[2016]8號)[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6-12-02.
[2]? 陳桂珊,林逸嫻,姜敏,等.地方高校研學旅行資源開發問題初探[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2):226-227.
[3]? 一起來看研學旅行大數據[EB/OL].搜狐網,2019-05-05.
[4]? 陳海燕,曹洪亮,高峰,等.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履行社會責任的體會與思考[J].上海農業學報,2014,(3):127-129.
[5]?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設的通知[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2020-04-08.
[6]? 鐘曉鵬.研學旅行市場運行模式探析——以安徽省為例[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4):78-82.
[7]? 李勝橋,李凡,李濱.新時代研學旅行的運營模式與優化發展路徑——以云南省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0,(2):206-209.
[8]? 孟久兒.厚基礎·重運營·穩發展:國家級研學實踐教育營地的運營與發展[J].中小學管理,2019,(11):46-49.
[9]? 周坤.研學旅行基地的規劃與運營——以湖南紫鵲界為例[N].中國旅游報,2015-06-29.
[10]? 邵春瑾.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12):77-79.
[11]? 蘇予.初探如何將紅色旅游與研學融為一體——以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研學實踐基地建設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1):207-208.
[12]? 李丹丹,曾漢輝,孫洪艷.基于地質公園的中小學研學基地構建[J].地理教學,2020,(1):61-64.
[13]? 韓芳.武漢市中心城區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開發現狀的調查研究[D].武漢:江漢大學,2020.
[責任編輯 曉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