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如果不管理能源行業的第三類排放,就不可能實現低碳經濟。全面了解各行業之間的相互聯系;政策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的;稅收和補貼如何創造影響企業和消費者行為的激勵機制,這有助于我們建立一個全面的轉型方法。這是前不久氣候準備和凈零之旅網絡研討會的一個關鍵目標,我們匯集了能源轉型、清潔技術、綠色氫能、可持續農業、移動解決方案、全球排放監管政策和ESG投資方面的專家,討論未來的挑戰,以及如何我們增加資本流動,以實現成功的低碳轉型。
所謂第三類排放,是在創造最終產品的整個價值鏈中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從原材料采購開始,一直到制造、運輸和使用產品。對能源行業而言,第三類排放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它們包括使用銷售產品(例如飛機中的航空燃料燃燒或汽車發動機中的汽油燃燒)所釋放的排放量。
沒有協調的ESG生態系統,轉型是不可能的。我們該從哪里開始呢?
1.監督主權級別的過渡。在IMF歐元區任務負責人MahmoodPradhan、來自安聯全球投資者的RichardHouse和來自花旗銀行的DavidLubin接受IMF的采訪時,鑒于IMF致力于幫助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IMF可以發揮作用。關于綠色、社會和可持續債券,有國際通用的原則,也有大量的公共和私人數據。更具體地說,IMF可以幫助監督參與和報告。
2.政府增強韌性。在G7發表聯合公報后的一周內,由457名管理著41萬億美元資產的投資者組成的投資者議程,敦促各國政府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前制定雄心勃勃的氣候政策。2021年全球投資者就氣候危機向各國政府發表的聲明承認政府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協調政策的必要性——涵蓋碳定價、取消化石燃料補貼、逐步淘汰動力煤發電、避免新的碳密集型發電基礎設施和制定公正的過渡計劃。以日本為例,由于19世紀遺留下來的以及當地發起的電力公用事業發展,區域間電網輸配電效率低下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瓶頸。隨著傳輸運營商跨區域協調組織(OCCTO)的成立,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從公正轉型的角度來看,這很重要,因為研究表明,如果在低效的電網系統下實施碳定價機制,消費者將受到不平等的影響。
3.行業參與者設定明確的目標。除了自上而下的政策舉措,協調一致的行業主導行動可以推動變革——好吧,我們已經知道資產所有者和投資經理如何通過氣候發言權(SayonClimate股東大會表決權)來推動變革。韓國保險公司最近宣布了“超越煤炭的韓國”活動。韓國最大的燃煤電廠保險公司,承保249億美元,不愿為新項目的建設或運營提供擔保。道達爾于2月份更名為TotalEnergies,宣布其所有新債券發行將與氣候關鍵績效指標或KPI掛鉤。這一趨勢始于意大利能源集團EnelSpA于2019年9月發行了首個15億美元的五年期債券,如果該公司到2021年實現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55%的目標,該債券的年息票率為2.65%.如果失敗,票息將增加25個基點,直到債券到期。當公司設定明確的目標時,通過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工具籌集資金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4.私人資本、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的承諾:每周都會有影響力基金推出的公告。日前,大都會人壽宣布承諾到2030年發起5億美元的新影響力投資。荷蘭銀行推出了可持續影響力基金(SIF),對循環經濟、能源轉型和社會影響力進行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在過去100個工作日內,IHSMarkit追蹤了超過1 400億美元的全球清潔技術交易流,涉及23家不同的投資銀行和68筆獨立交易。
隨著與自然有關的財務披露特別工作組(TNFD)的正式啟動,我們預計氣候重點將擴大。正如世界銀行博客中所述,從目前全球最大的氣候信息披露倡議聯盟CA100+吸取的經驗教訓將加強其實施。多年來,在商業實踐中采用自然積極的方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例如,超過100家企業承諾對包裝實行生產者延伸責任制(EPR),從生命周期的角度解決污染和廢物管理問題。英國標準協會(BSI)等標準制定者已推出其自然資本會計準則。這與歐盟自然資本核算發展,以及聯合國環境與經濟綜合核算體系(SEEA)保持一致。SEEA分為五個階段,將生物多樣性資產評估與當地企業和家庭的福利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