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財經大學教授、本刊特約專家 李德荃

5月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國務院批復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橫跨黃河兩岸,面積798平方公里,是我國繼雄安新區起步區之后的第二個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起步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的順利推進,極有可能成為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構建我省經濟與社會發展新格局的戰略支點和動力引擎。
今年新春伊始,我省便加快部署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工作。2月18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2021年工作動員大會。會議要求基于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錨定八大發展戰略、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堅定不移地推進“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總體部署。
3月26日,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召開擴大會議,總結2018年以來綜試區建設推進情況,審議《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2021-2022年)》《全省落實“三個堅決”行動方案(2021-2022年)》《“十強”產業高質量發展突破行動計劃(2021-2022年)》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2021年工作要點。
4月27日,按照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擴大會議要求,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動員部署會議召開,就確保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目標進行動員部署。
4月28日,山東省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省國資委會同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制定出臺了《關于大力支持省屬企業加快科技創新的十條激勵措施》。
5月26日,省委、省政府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召開起步區建設動員大會。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大會講話中指出,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是落實“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的重大舉措,是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載體,是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機遇,是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支撐,是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因此,要求我省各級政府大力推進制度、體制與機制的改革創新,大膽闖、大膽試、大膽干。
新動能是與新經濟或新經濟增長模式相關聯的概念,舊動能則是與傳統產業或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相關聯的概念。在我國,“新動能”一詞官方首次出現于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3月全國人大第十二屆四次會議上宣讀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該報告將新經濟和新動能聯系在一起,認為經濟發展必然會出現新舊動能迭代更替的過程,而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時,我們必須及時設法令新動能異軍突起,并促使傳統動能順利轉型,從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雙引擎,如此才能持續推動經濟增長,并在增長質量等方面躍上新臺階。
總起來說,可將生成新動能的核心思路表述為: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聚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的生成,推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四化)。由此,簡潔地理解,所謂新動能,指的就是那些具有創新科技、高質量低消耗產能、高經濟效益等特征,并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效應,從而足以在較長時期維持國民經濟較快增長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
由此可見,新動能將促成嶄新的經濟增長方式,生成充滿活力的新經濟生態。這里所謂的新技術,意指效率更高、可實際推廣、可替代傳統應用、可形成嶄新市場供給的生產方法或工藝流程;新產業意指以科技創新為基礎、以新市場需求為依托,從而使得產業門類體系構成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型行業集合;新業態意指主要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生產經營新環節、新活動;新模式意指以市場需求為依托,打破原有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重新高效組合要素的生產使用方式創新或生產經營流程創新。相應地,新經濟意指以新技術為基礎,以新市場為支撐,以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為具體表現形式的經濟新生態,例如信息經濟、生物經濟、智能制造經濟、創意經濟、分享經濟、綠色經濟等。
作為與傳統產業或傳統經濟模式相關聯的一個概念,舊動能意指既有的技術、產業、業態、模式等。其中,傳統產業主要涉及“兩高一剩”行業(高污染、高能耗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而傳統經濟模式則有兩層含義:其一指近30年來主要以粗放型投資和面向發達經濟體的對外貿易拉動型經濟增長模式;其二指各產業相對低科技水準、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生產經營模式。對于傳統產業或傳統經濟模式,經由產業的淘汰、轉型、升級、結構優化,配合以經濟模式的更新與優化,發展效率和發展質量仍有可能獲得持續提升。這時舊動能也就擁有了被轉換成新動能的可能。也就是說,新動能也可以萌生于制度創新、結構優化、要素升級的過程中。其中,制度創新包括改革開放、各種體制機制創新等;結構優化包括新型工業化、產業結構轉換和產業升級、區域經濟一體化、國際化等;要素升級意指知識、技術進步與創新、人力資本、信息化等要素的成分占比持續提高等。
由此可見,新動能既可來自無中生有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也可來自推陳出新,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這兩種途徑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從而構成經濟增長的雙引擎。這是新舊動能轉換這一概念所蘊含的重要思想。
綜上所述,“騰籠換鳥”是對新舊動能轉換戰略的形象表述,其要旨就是淘汰落后產能,技術改造升級傳統基礎產能,培育新產能;其最終目的就是要盡快確立起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以謀求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正是基于這一思路,目前山東省將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攻方向設定為以“四新”促“四化”,逐步淘汰落后產能,重點培育“5+5”十強產業體系(綠色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游、現代金融等5個傳統改造升級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醫養健康等5個新興產業)。
自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積極謀劃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確立了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四步走”總體部署,以加快落實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新舊動能轉換其實是一個伴隨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全過程的態勢。縱觀人類經濟發展史,國民經濟無一不是在持續不斷的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得以持續穩定增長的;而新舊動能轉換進程一旦熄火或長期中斷,則國民經濟必定陷入停滯的境地。因此,新舊動能轉換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這就要求我們把新舊動能轉換戰略視作一項長期性和關鍵性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努力把新舊動能轉換戰略打造成推動我省經濟與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打造成推動我省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主引擎。為此,必須積極推動制度、體制與機制的改革創新;必須在全社會激發和培育創新意識,生成崇尚創新的文化;必須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必須努力把新舊動能轉換激發與推動機制有機地植入國民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