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亮
(深圳交控科技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居民出行需求日益增加,各城市交通壓力也隨之增大,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成為大多中大型城市交通建設的必備選擇。人們綠色出行,安全準時到達的期望,對城市軌道交通的 CBTC 信號系統工程項目建設的質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質量管理是指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并通過質量體系的質量策劃、控制、保證和改進來使其實現的全部活動。中國自 20 世紀 90 年代引入 ISO 9001 標準以來,許多企業也逐步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并基于管理體系在項目上進行質量管理;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全員重視程度不高,認為質量管理是公司或項目質量人員的工作;規定與實際執行的“兩張皮”現象;質量目標定義與統計考核與實際不匹配;質量計劃中質量控制點定義不清晰,職責不明確;教訓未及時總結并徹查根因與整改;在追求項目進度和降低成本的壓力下忽視了質量管理等。
鑒于以上情況,本文在深圳地鐵 10 號線信號系統工程項目(以下簡稱“深圳地鐵 10 號線”)中的質量管理過程中結合 PDCA 方法,在工程管理過程中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與實踐,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進行反思與總結,形成最佳實踐,并較好地應用在其他項目上。
PDCA 方法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最早提出,后經戴明博士發揚光大,俗稱戴明環。在 ISO 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要求》[1]中重點突出了 PDCA 方法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應用。而在項目的質量管理過程也同樣可以采用 PDCA 方法,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 PDCA 項目質量管理過程,如圖 1 所示。

圖1 基于 PDCA 的項目質量管理過程
深圳地鐵 10 號線正線全長大約 29.334 km,全為地下線,共設置車站 24 座(其中有道岔站 13 座,換乘站 9 座),工程初期配屬 35 列/280 輛編組列車。本工程項目于 2017 年 10 月 24 日獲得中標通知書,于 2020 年 8 月 18 日開通初期運營載客,工期長達將近 34 個月。筆者單位作為 CBTC 信號系統總承包商,項目工期長,涉及相關方多,工程范圍廣,特殊需求多,給項目高水平高質量開通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因此,在項目啟動初期,項目部系統性地采用 PDCA 方法,按照 4 個階段、8 個步驟[2],對整個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實施動態管理,以滿足顧客的期望。
2.2.1 計劃 P——質量策劃
策劃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結合合同要求、法律法規和組織內部要求制定質量目標,并結合工程項目工期節點識別質量活動,明確質量職責,并通過內外部環境因素、相關方及需求管理識別關鍵質量控制和檢查點及通過準則。
1)定義質量目標。根據公司之前工程項目的經驗,質量目標承接項目經理績效書中的質量目標,定義了過程符合度、現場施工環境安全檢查符合度、險性事件數量;由于筆者單位為深圳地鐵 10 號線信號系統的總承包商,以上質量管理目標包含分包商管理,并明確質量目標的統計方式及統計周期、統計部門(見表 1)。
2)明確質量活動及職責。根據工程項目生命周期標準化模型,項目組結合項目實際情況,策劃裁剪適合本工程項目的各階段活動。質量經理識別各階段活動所需開展的質量活動,并明確各質量活動的責任方。
3)明確關鍵檢查點及通過準則。在識別質量活動后,明確了責任方和參與方,并在項目組內宣貫達成一致,質量管理,全員有責。質量經理根據質量活動,從人、機、料、法、環、測角度識別質量風險點,如圖 2 所示。

圖2 影響質量目標達成的因素分析
根據以上分析,在項目各階段識別質量活動,通過項目制定的里程碑,明確里程碑關閉準入條件,并通過 PMO 里程碑評審會議決策是否允許關閉。為保證項目各里程碑高質量通過,滿足高質量開通,結合以上風險點進一步分析識別關鍵檢查點及通過準則,為后續開展質量管理工作提供輸入。
4)形成質量計劃。根據以上質量策劃的一系列活動,經總結形成本工程項目的質量計劃,質量活動如下:根據公司全生命周期模型,裁剪適合本項目的階段及活動。具體的質量活動、風險點、關鍵檢查點及通過準則如表 2 所示。

表2 質量活動一覽表
2.2.2 執行 D——質量控制
經過以上策劃活動,質量計劃經過批準,項目組組織全員以公司質量方針為指導方向、項目質量目標為目標,嚴格按照項目工期計劃、項目管理計劃執行各自任務。在項目啟動策劃階段,項目初期制定了質量目標、進度目標和成本目標,但項目過程中仍然存在內外部因素的變化,相關方需求也會隨著影響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更,項目組需充分及時地識別對達成項目質量目標有影響的因素,并通過項目變更管理,使項目組相關人員知悉并采取行動,從而保證質量目標的順利達成。
2.2.3 檢查 C——質量保證
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項目組通過質量活動、關鍵質量檢查點檢查,收集項目上發現的問題及缺陷,進一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糾正并采取糾正措施,重新回顧質量目標定義的合理性、適用性,質量活動識別的全面性、正確性,如初期質量目標定義的只是過程符合度達成情況、安全授權及時率、險性事件等。
在實際過程中雖然過程符合度達到質量目標要求,但存在以下問題。
1)及時獲取了安全授權,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未得到有效的整改與控制,而且沒有有效質量目標進行控制,對項目管理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甚至導致險性事件的發生。
2)項目開展過程中,由于系統需求說明書描述的籠統模糊,與系統功能未能一一追溯對應;項目定制需求對應產品的版本未進行追溯管理,實現版本未做管理,項目功能實現的情況未得到很好的保證,導致遺漏,不能高質量交付,甚至導致顧客投訴的后果。
3)項目采用的產品基本屬于成熟產品,產品設計已基本穩定;但產品在工程上應用,有顧客特殊的需求,需要滿足本地自然環境的要求。比如初期設計的產品在防雷方面不滿足當地自行規范的防雷等級要求。
2.2.4 處置/改進A——質量改進
基于以上問題,對項目質量目標進行了優化,如表 3 所示。

表3 優化后的工程項目質量目標定義
質量目標優化后,相應的質量活動也隨之進行優化。在廠驗活動開展之前,質量經理收集合同文件中涉及的技術標準,并結合收集的各子系統資質文件、技術規格書,對比技術指標滿足情況,并梳理形成《廠驗作業指導書》,納入知識庫,并應用在其他項目上。
由于系統需求[4]描述模糊籠統,系統需求到設計文件的追溯并沒有詳細的追溯記錄,在深圳地鐵10號線實踐中,梳理合同與系統需求說明書的偏差,設聯紀要到設計文件的追溯,項目定制需求的來源,形成《用戶需求偏差追溯矩陣》《合同談判及設聯紀要追溯矩陣》《定制需求追溯矩陣》模板,納入知識庫管理,并應用在其他項目上。在項目實施后期仍然存在項目需求變更,但未將過程中除以上來源的其他需求如接口需求、部分需求變更納入統一管理,存在需求追溯遺漏的風險,待持續優化。
由于工程項目工期長,版本發布次數頻繁,每次版本發布涉及變更類型多,如文檔、數據類、軟件類、硬件類以及分包商變更;在這過程中,容易出現版本發布之間理不清,變更追溯混亂的情況。因此以版本計劃為線索,梳理每次版本發布對應的變更號、變更內容、變更測試影響及輸出文檔(包括測試文檔)、對應調試發布次數、是否安全授權對應安全授權節點,形成《變更驗證記錄模板》,并納入知識庫,并應用在其他項目上。
項目管理過程中,每次版本發布前需要進行缺陷分析,包括驗證問題、室內測試、現場測試遺留問題,寫明遺留影響及限制條件后進行現場調試;且每次安全授權前同樣在對應的調試發布基礎上對遺留缺陷進行更新,分析影響并輸出限制條件,形成《遺留問題追溯列表》模板,納入知識庫管理,并應用在其他項目上。
深圳地鐵 10 號線項目通過以上實踐總結,遵循 PDCA 方法的 4 個階段、8 個步驟,最終在將近 3 年的工期中實現系統的按期按目標開通,進而保障項目順利交付。在信號系統工程項目質量管理過程中,通過 PDCA 方法識別了項目質量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缺失,在項目上進行了質量改進,并實現標準化工作。項目開通后,信號系統故障率在深圳地鐵各條線路排行中處于低故障率水平,設備運行相對穩定,獲得了較高的用戶滿意度和評價,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截止初期運營,項目質量目標統計結果合同規定的功能實現率 100 %(不包括業主后續提出的需求),合同規定的性能指標兌現率 100 %,安全授權獲取及時率 100 %,險性事件=0,質量審核過程符合度≥91 %,現場安全檢查每月及時完成率 100 %,現場安全檢查危險源及時關閉率 100 %,驗證確認問題及時整改率 100 %。
通過在深圳地鐵10號線項目質量管理過程中PDCA 方法的應用和實踐,總結并優化了公司在質量管理方面的缺失。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是一項多要素系統性事務,PDCA 方法的應用使項目質量管理處于動態管理中,通過每一次循環不斷發現問題、處理解決問題,提高了工程項目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有效性,確保工程項目順利交付。同時對工程的進度和成本管理,也具有借鑒意義。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