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桂蘭 譚秀倡 李慶紅
云南昆鋼醫院,云南 安寧 650302
針對女性而言,宮頸癌屬于常見惡性腫瘤,每天發病率均較高,每年死于宮頸癌的女性有3萬左右[1-2]。面對缺乏經過嚴格訓練及經驗豐富的細胞學醫生的現實,大力發展計算機輔助閱片系統及全自動閱片系統的研究,提高宮頸病變篩查檢出率,減輕宮癌頸篩查工作中的人工勞動強度及所造成的人為誤差,將有利于我國開展大規模高水平的宮頸癌普查。現在宮頸癌篩查中使用細胞DNA定量分析的價值作分析。
1.1基本資料 選取時間為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此期間來我院就診的適齡女性中選取1328例。年齡最低為30歲,年齡最高為50歲,中位年齡為(40.32±2.45)歲。
1.2方法 由健康管理中心婦產科醫生對1000名篩查對象經宮頸取材,然后將貼上標簽的標本管送到細胞實驗室制片。
由病理科醫生進行標本液基薄層制片及染色,每例制成2張薄層細胞學片,其中1張片進行巴氏染色做常規細胞學診斷,另外1張片進行DNA染色做DNA定量測定。
細胞DNA定量分析方法:所選取的標本均經Feulgen染色,使用Motic BA600全自動高分辨率細胞DNA圖像對其進行定量分析系統掃描。系統針對每個標本大約在8000個細胞核多個參數進行分析,依照不同的特征參數對其細胞計數和分類進行記錄。分類標準:①存在3個或者3個以上5cER的可見異倍體細胞;②其細胞DNA含量在2.5c~5c之間的可見異常增生;③存在1~3個5cER的可見少量異倍體細胞;④其細胞DNA含量在2.5c~5c之間的可見少量增生;⑤陰性。明確活檢原則:均使用雙盲發診斷,任一檢測結果為陽性均可進行活檢;如交界性結果,需實施活檢。如其中有陰性,另一種檢測為交界性結果,需在4~6個月進行復查。其檢驗結果為陰性,需進行正常篩查。
陰道鏡診斷和病理學分析:對宮頸進行常規細胞學診斷,其DNA定量分析結果或者LSIL及以上級別建議對女性進行進一步檢查,建議其使用陰道鏡對宮頸可疑部位實施4點以上組織活檢。活檢樣本由臨床經驗豐富的病理學醫師提供病理診斷報告,其主要分為正常、宮頸炎、CIN1、CIN2、CIN3或者浸潤癌、原位癌等。
DNA病毒測定有多種方法,目前臨床上常用有二種:一種為Diagene公司的HCⅡ方法,它分為二類:一類為高危型(包括HPV16、18、31等),另一種類為低危型(包括HPV6、11等),這種方法簡單,結果穩定。另一種方法為HPV DNA PCR測定方法,這種方法可將HPV的每一種亞型測定出來。這種方法有利于HPV病毒、流行病學調查,然而有假陽性出現。
1.3判定指標 并均采取活檢診斷,將其結果作為金標準,對兩種檢驗技術的特異性、敏感性、陽性和陰性預測值進行判斷,明確細胞DNA定量分析技術的使用價值。
1.4統計學分析 對本組研究中涉及的相關數據錄入至SPSS22.0統計學軟件中,分別使用(%)率顯示計數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顯示計量資料,并對應進行卡方檢驗和t值檢驗,組間數據對比結果顯示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DNA定量分析結果 結果顯示少量DNA倍體異常是49例,中等量的是8例,大量的是6例。
2.2DNA定量分析的靈敏度、特異性 DNA定量分析針對宮頸癌和CIN3+宮頸癌其DNA倍體超過5C細胞數越多靈敏度越低、特異性越高。具體見表1。

表1 DNA定量分析的靈敏度、特異性
宮頸細胞核中存在DNA倍體異常細胞,進而證實染色體倍體不穩定情況,進而發生異常染色體[3]。DNA異倍體腫瘤生物標記物,可證實病變發展情況。有關數據證實正常倍體細胞的LSIL、ASCUS患者的陰性預測值在95%左右,異倍體存在LSIL、ASCUS患者在2個月后發展稱為CIN3或者宮頸癌陽性預測值在46%左右,3年后診斷為100.00%宮頸癌,其陽性檢測預測值為100.00%。因此LSIL和ASCUS患者出現DNA倍體異常人員實施陰道鏡和活檢檢查,CIN1、CIN2是DNA倍體異常情況,并需要進行相應治療。
綜上所述,在宮頸癌篩查中使用細胞DNA定量分析技術診斷,相比于宮頸脫落細胞學TBS檢查結果相比較,其特異性和敏感性均較高,將病變檢出率提升,在臨床早期篩查中應用效果較優,可有效的檢測出疾病,針對漏診情況予以有效預防,在宮頸癌篩查中具有較高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