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巖
校企合作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校企合作既體現了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行業企業聯系最緊密、最直接的鮮明特色,又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環節。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居于首要地位。堅持生態文明,構建美麗中國,關鍵在人才,基礎在于教育,校企合作與協同創新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而林業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其重要載體。
2014年6月,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原國家林業局)批準,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前身—原遼寧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率先牽頭組建了中國(北方)現代林業職業教育集團(以下簡稱集團)。集團是全國首個具有鮮明林業行業特色和北方區域特征的大型林業職業教育聯合體,現有遼寧、北京、天津、河北等15個省(區、市)在內的理事單位153家,其中,政府部門18家、涉林職業院校33所、行業企事業單位84家、科研院所14家、行業協會(學會)4家。集團的主要目標定位是以需求為導向,以行業產業為紐帶,通過集團建設全面深化產學研合作、校企合作,切實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集團成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雙贏共進,更好地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現代林業產業和北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1]。
集團成立以來,對內不斷規范管理,對外全面深化政校企行研的多元化合作,探索了“合作共贏、校企協同、綠色發展”的特色發展模式,積極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借鑒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傳統文化精髓,根據職業教育發展規律、集團化辦學規律及集團自身獨有的“全國性、跨省區(北方區域性)、行業型、生態性”特點,從內外兩方面加強合作共贏。
集團重點構建了由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秘書處、7個工作委員會及13個省級召集單位組成的集團管理體系,建設了由秘書處和7個工作委員會組成的工作體系,建立了以章程為引領的集團制度體系,搭建了集團年會、各工作委年會及專題會議等三級教產對話平臺,通過集團網站、QQ群、遠程視頻會議、信息化平臺等信息化手段,形成了與全國集團化辦學培訓實時對接的跟蹤式學習培訓模式,建設了與遼寧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職業教育集團、遼寧省生態環保產業校企聯盟等相關職教集團(聯盟)互相支撐、和諧共贏的外部發展環境。
通過實施上述七項舉措,形成了“管理體系科學化、運行體系良性化、工作規范制度化、平臺搭建開放化、溝通手段信息化、培訓學習常態化、集團發展連鎖化”的“七化式”內部管理體系和整體運行機制,內部制度逐步健全,運行管理不斷規范[2]。
集團對外不斷加強合作共贏,探索形成了綠色合作模式及和諧共贏的現代林業職教集團發展路徑。
1.四方合作共贏的辦學體制:作為理事長單位,學院與鞍山市政府合作成立了木材工程學院,服務鞍山市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副理事長單位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聯合200余家企事業單位成立了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校企聯盟理事會,進一步深化了與集團骨干企業成員—龍江森工集團的一體化發展;集團與圣象集團建立了水乳交融的深層合作關系,開展了圣象班訂單培養、林業產業領軍人才培訓、中國高校圣象行、捐建圣象圖書館等多項共建活動。
2.校企人才共育的培養模式:依托集團理事長單位—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的全國首批百所現代學徒制試點,積極推進現代學徒制,形成了學生“入校即入廠,入校即入職”的學徒制特色培養模式;深化長效型訂單培養模式,訂單培養形成引領。
3.資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機制:以資源庫建設為引領,聯合集團內30余家校企成員共建林業技術、家具設計與制造兩個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成功舉辦了四屆微課大賽,25所成員院校共296人次參賽,創作并共享獲獎微課作品232個;組織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與山西林職院30余名師生開展了首批校校交流試點,并組織遼寧生態職院支持協助河南林職院完成首批教師職教能力培訓測評,40余名教學管理骨干直接受益。
4.科研培訓共推的服務模式:對接企業員工培訓需求,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副理事長單位黑龍江林職院在2014年~2015年,即為集團成員企業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員工開展職工在崗培訓、創業培訓累計4860人次;建設全國林業行業關鍵崗位培訓基地等行業人才培養基地19個,基地培養、培訓集團成員單位人數1萬余人次;組織開展了北方15省林業行業企業人力資源現狀需求調研;參與全國林業教育培訓“十三五”規劃制訂;牽頭承擔6個全國性林業軟科學項目研究。
5.生態文明共建的文化創新路徑:積極推動生態文明“三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聯合中國北方和南方現代林業職教集團中的13個骨干成員單位,組織編制《生態文明讀本》;以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為試點,在全校大一學生中開設了近2000學時的生態文明課程;成功開展了兩屆集團生態特色職教周特色活動;牽頭組建了普通高中生態環保社團聯盟,引領40個生態環保社團開展綠色行動。
“七化式”的內部管理和運作機制,“五共式”的合作與科學發展道路,形成了集團“綠色校企合作共贏”的特色發展模式,在全國職教集團中逐步形成了較強的示范效應。同時,集團依托行業、地方政府等,積極協調商情,構建了強大的支持保障體系。
一是做好組織保障。國家林業局是集團主辦部門,遼寧省教育廳是屬地主管部門,全國林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對集團進行宏觀業務指導,國家林業局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和遼寧省教育廳職成處分管并協調集團具體工作,保障了集團的辦學方向和運行成效。國家林業局有關領導親任集團名譽理事長,多次參加集團重要會議,聽取集團工作報告并對集團工作提出明確指示,并曾親赴沈陽視察指導集團工作;省教育廳相關領導及職成處不定期聽取集團建設情況匯報并給予正確指導。
二是做好政策保障。遼寧省教育廳和國家林業局職教中心分別印發了《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的通知》《關于推進林業類示范性職教集團建設的指導意見》,為集團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做好項目及經費保障。2014年,遼寧省教育廳將“和諧共贏的現代林業職教集團建設”列入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自選項目,2017年撥付獎補資金30萬元用于集團建設;國家林業主管部門將集團化辦學納入全國林業教育培訓“十三五”規劃,并投入專項補助經費50余萬元,有力保障了集團的建設與發展。
重點依托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工作委員會、企業培訓與終身教育工作委員會、教產合作與人力資源工作委員會、協同創新與技術服務工作委員會、生態文化建設與文化育人工作委員會以及遼寧生態職院、黑龍江林職院、山西林職院、甘肅林職院、河南林職院、圣象集團等骨干單位,通過實施“合作共贏、校企協同、綠色發展”的特色模式,全面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實提升了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了集團成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雙贏共進,更好地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現代林業產業和北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通過建設兩個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共建教學、科研、精品資源共享課21門,僅全國林業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資源總數即達到21000余條,注冊用戶近11000人,引領帶動集團內30余家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合作共贏,有力促進了林業類重點專業群建設及優質資源共享;二是制訂完善了6項重點專業標準和頂崗實習標準,促進集團人才培養再上新水平;三是以遼寧生態職院全國百所現代學徒制試點為引領,創新了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學徒制和訂單培養學生數8253人,為企業培養了大批零距離上崗的優秀技術技能人才;四是四屆集團微課創作大賽,網上觀看和投票人數逾20余萬人次,有效促進了優質資源共享和成員院校教學信息化改革;五是13所集團成員院校中高職銜接,高職院校培養中職學生2500人,搭建了人才培養立交橋;六是培養了70000余名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11名學生榮獲“全國林科十佳畢業生”榮譽稱號,集團內學生獲得省級、國家級技能大賽獎項506人次,為北方區域經濟社會和現代林業產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一是校企合作緊密度增強。各成員院校與1200余家企業建立了長效化、緊密型合作伙伴關系,聘任成員企業兼職教師3400余人次,教師到集團企業實習實踐2500余人次;二是服務行業產業能力顯著增強。集團成員院校培訓集團成員企業員工2.7萬人次,校企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60余項;三是校校互動、共贏發展。遼寧生態職院、山西林職院、河南林職院、吉林省林業技師學院、北京市園林學校等多所成員院校合作開展人才培養方案審訂、師生跨校交流等200余學時,直接參與人數120余人。
一是積極推動行業產業發展,集團各成員院校已向集團企業輸送5000余名畢業生;二是協助國家林業主管部門和全國林業行指委開展調研、科研及參與規劃制訂等,逐步成為行業智庫;三是通過倡導和實施生態文明“三進”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深化了生態文明教育,提高了集團成員院校師生的綠色理念和生態文化素養,肩負起建設和傳承生態文明的時代使命。
一是“點面結合”。在集團的支持與指導下,集團理事長單位遼寧生態職院及集團副理事長單位甘肅林職院分別牽頭組建了遼寧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職業教育集團和甘肅省現代林業職業教育集團。中國(北方)現代林業職教集團建設為遼寧生態環保職教集團、甘肅林業職教集團、黑龍江林業職教集團等地方性林業職教集團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形成了林業類職教集團連鎖化發展的新局面。二是多邊合作。集團理事長單位遼寧生態職院、副理事長單位山西林職院等還分別加入了遼寧農業職教集團、山西農業職教集團等5個職教集團,初步形成了開放共享的集團化辦學格局。三是南北攜手。2013年,國家林業局主導成立了中國北方和南方兩個現代林業職教集團,兩集團主要領導曾先后6次共商發展大計,南北方林業職教集團攜手共贏局面逐步形成。四是錯位互補。中國(北方)現代林業職教集團及遼寧生態環保職教集團的有序發展,讓遼寧生態職院在集團化辦學和教產合作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得到遼寧省教育廳的充分認可。2017年5月,為深入貫徹落實遼寧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中高等學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部署和促進新一輪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遼寧省政府主導、遼寧省教育廳同意、集團理事長單位原遼寧林職院牽頭成立了遼寧省生態環保產業校企聯盟,為實現遼寧“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土更沃”做出了新貢獻,探索了行業職教集團與區域校企聯盟錯位發展、協同共進的新機制。
集團辦學成績獲得了各方的高度認可。國家林業局有關領導多次高度肯定集團成績并到集團指導工作;全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專家組組長、原國家教委職成司司長劉來泉帶隊,全國第十三期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調研團的60余位領導專家于2017年5月調研考察集團工作并給予高度評價;集團案例連續三年入選2016年、2017年、2018年全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典型案例匯編;集團辦學經驗先后兩次在全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研討會上交流。2017年,遼寧生態環保職教集團立項遼寧省示范職教集團;2020年,中國(北方)現代林業職業教育集團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首批示范性職教集團培育單位,中國教育新聞網、光明日報、中國綠色時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集團業績,集團示范影響全面彰顯,在行業和全國集團化辦學中的地位日益增強。
(一)中國(北方)現代林業職業教育集團“合作共贏、校企協同、綠色發展”的獨特發展模式,具有鮮明的特色,可為全國職教集團選擇走和諧共贏的現代職教集團建設道路,形成集團化辦學特色發展模式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二)中國(北方)現代林業職業教育集團在內部運行機制上大膽創新,結合跨區域行業型職教集團的特點,形成了“七化式”的內部管理體系和整體運行機制,特色鮮明,可為跨區域職教集團提供內部管理體系和機制建設的借鑒和示范。
(三)中國(北方)現代林業職業教育集團積極探索了“五共式”的多元合作模式與科學發展路徑,可為現代職教集團探索實踐和諧共贏的內涵建設模式和開放發展的成員協作模式提供借鑒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