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靖
目前,鋼琴演奏技巧主要分為:“基礎身體技巧”和“基礎練習技巧”。在“基礎身體技巧”中,主要包含“手腕技巧”與“手指技巧”。在“基礎練習技巧”中,主要涉及“指法技巧”與“讀譜技巧”。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要根據音樂作品的具體內涵、具體風格,靈活運用不同類型的鋼琴演奏技巧,突出音樂作品的整體表現力。可以說,“鋼琴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力”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要想加強音樂表現力,演奏者不能忽視鋼琴演奏技巧,要從技巧上尋求突破與創新。
鋼琴演奏者在正式演出中,雙手動作要靈活、力度要合適,要與周圍的器樂配合起來,連整個身體的起伏,也要符合音樂作品的風格,這些都屬于鋼琴演奏技巧范疇。而手部動作、身體反應,這些看似很自然的演奏技巧,其實需要大量、長期的專業訓練。許多優秀的鋼琴演奏者都是從幾歲開始練習,經歷極其艱苦的訓練過程,才能駕馭一些有難度的鋼琴作品[1],獲得一些成績。
舉例來說,在《百鳥朝鳳》這首樂曲中,主要描繪的意境是生機勃勃的大自然、萬物復蘇的美好。為了突顯這種“生機勃勃”,鋼琴演奏者要掌握成熟的演奏技巧,尤其是“手指技巧”和“節拍技巧”,才能通過鋼琴演奏,呈現出林中百鳥一起鳴叫的音樂效果,帶給觀眾強烈的觸動。
“音樂表現力”指的是通過音樂的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在原始社會,人們主要通過“聲音大小”、“聲音強弱”、“聲音變化”等,傳遞某種特殊意義,進行情感表達和互動。進入現代化社會,人們表達情感、思想的途徑越來越多。這其中,“音樂”屬于一種非常有特點的表達形式[2]。通過音樂傳遞情感、思想,不僅可以化解語言上的障礙,還可以帶給人藝術層面的熏陶。
欣賞一場鋼琴演出時,觀眾之所以會受到觸動,與音樂表現力有很大關系。比如說,對于《白毛女》這部鋼琴作品,每一個音符都能牽動觀眾的心,讓觀眾進入到作品所營造的具體情境中,為“喜兒”這個人物擔憂、悲傷。但在實際演出中,基于不同演奏者的演奏技巧,音樂表現力也會有所不同。比如說,有些鋼琴演奏者技巧比較好,表現力會更強一些。而有些鋼琴演奏者技巧還不夠成熟,并不能很好地帶動觀眾。
鋼琴演奏技巧對音樂表現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情感比較熱烈的鋼琴作品。在情感非常熱烈的鋼琴作品中,鋼琴演奏技巧對音樂表現力的整體影響,尤為明顯。比如說,通過靈活的手部技巧,鋼琴演奏者可以表現出“歡快”、“奔放”、“灑脫”的情感,生動詮釋情感比較熱烈的鋼琴作品;另一方面,情感比較低沉的鋼琴作品。演奏情感比較低沉的鋼琴作品時,演奏者可以通過力度的控制,恰到好處地表現出這種“低沉”,讓觀眾快速進入到作品意境[3]。這也是鋼琴演奏技巧對音樂表現力的影響。
音樂表現力對鋼琴演奏技巧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對綜合能力的反映。當觀眾被鋼琴演出深深感染時,自然而然會產生欣賞。這種“欣賞”,主要是對鋼琴演奏者高超技能的認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良好的音樂表現力,是對鋼琴演奏者綜合能力的一種反映;第二,對細節處理的反映。演奏一部鋼琴作品時,演奏者對于技巧的處理,不是一條直線,需要有起伏、分層次[4]。當觀眾感受到強烈的音樂表現力時,說明演奏者善于處理細節,可以把握住音樂作品的整體起伏與層次。
對于鋼琴演奏者來說,要注意鋼琴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力之間的“整體性”、“協調性”。具體來說:一方面,整體性。無論是鋼琴演奏技巧,還是音樂表現力,都屬于鋼琴演出中的一部分,觀眾不會割裂地看待這兩個部分。基于此,鋼琴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力之間要相互促進,共同成就精彩的鋼琴演出。這體現兩者的“整體性”特征;另一方面,協調性。針對不同風格的鋼琴作品,演奏者要運用不同類型的演奏技巧。也就是說,鋼琴演奏技巧要契合音樂表現力,兩者要相互協調,有一種“彼此成就”的藝術理念。這體現兩者的“協調性”特征[5]。
1、手腕技巧。一方面,在鋼琴演出中,通過正確的手腕技巧,可以改變手臂的支撐點、重心,減輕手腕部位承受的壓力。手腕部位的壓力減弱后,演奏者可以靈活控制手指,提高指尖觸鍵速度。由于指尖觸鍵速度不同,產生的音樂效果也會不同,可以直接影響最終的音樂表現力;另一方面,合理運用手腕技巧之后,鋼琴演奏者的臂部肌肉與關節之間,處于一種非常“緊繃”的狀態[6]。基于這種緊繃感,演奏者可以很好地控制手指,做出一系列“連續”、“精密”的指尖動作,演奏出高難度鋼琴作品。
2、手指技巧。一方面,手指技巧圍繞手指變化展開,在鋼琴演出中,演奏者要控制好手指的“擺動力度”、“擺動幅度”,讓手指靈活地接觸琴鍵,表現出鋼琴作品中的不同音符、不同調性。總體來說,手指要“靈活調節”、“轉換速度快”,主動地駕馭每一個鋼琴鍵,而不是被動、遲緩地適應鋼琴鍵;另一方面,運用手指技巧時,鋼琴演奏者要注意“分析”[7]。比如說,認真分析不同手指之間的“配合”、“切換效率”、“觸鍵順序”等,掌握手指對琴鍵的按壓幅度,并協調手腕部位,使手腕部位適應手指觸鍵的順序。
1、指法技巧。第一,在鋼琴技巧練習中,指法練習是基礎,演奏者要通過扎實的指法練習,打好演奏基礎。比如說,鋼琴演奏者要掌握調節音調的方法,妥善處理各個音階之間的內在關系。除此之外,鋼琴演奏者還要深入分析,了解在不同音階中,如何區分“和弦”、“琶音”的正確彈奏幅度。掌握好調音技巧、關鍵性調式之后,演奏者才能順利開啟下一階段的練習[8];第二,進行指法練習時,鋼琴演奏者要主動接觸多樣化訓練資源,通過不同類型的訓練資源,提高手指的靈活性。需要注意的是,關于訓練資源的選擇,要注意“難度循序漸進”。比如說,演奏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訓練情況,逐步增加訓練難度,選擇難度越來越高的訓練曲目。
2、讀譜技巧。第一,正式演奏鋼琴作品之前,演奏者通常要熟悉曲譜、做好曲譜方面的準備工作。因此,在鋼琴演奏日常訓練中,讀譜技巧非常重要。演奏者要通過合理訓練,提升自己的讀譜技巧。在讀譜訓練中,演奏者要特別注意“節奏”、“休止符”、“音符”、“調性”等因素,在理解這些因素的基礎上,深入剖析鋼琴作品整體風格、情感、思想,將鋼琴作品淋漓盡致地演奏出來;第二,在正式的鋼琴演出中,演奏者要保持一定讀譜速度,掌握快速讀譜的技巧。那么,鋼琴演奏者如何提高自己的讀譜速度?比如說,鋼琴演奏者要堅持長期、專業的讀譜訓練,多接觸不同類型的曲譜,提高自己對曲譜的理解能力、辨別能力,讓自己看到曲譜后,有一種“條件反射”的熟悉感,馬上做出反應,真正實現“快速讀譜”、“準確讀譜”。
要想進一步提升鋼琴演奏質量、音樂表現力,首先要把握住鋼琴作品的真正內涵。對鋼琴作品內涵的深入理解,可以從“作品背景”、“創作者”展開。具體來說:一方面,了解作品背景。正式演出之前,演奏者要提前了解鋼琴作品。比如說,“搜集與鋼琴作品相關的各種資料”,“觀看與鋼琴作品有聯系的影視作品”,“虛心請教對鋼琴作品有研究的專業人士”,逐步加深對鋼琴作品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運用鋼琴演奏技巧,使“演奏技巧”契合“作品內涵”;另一方面,了解創作者。在鋼琴創作領域,每一位創作者的個人風格都不同。演奏者拿到一個鋼琴作品后,可以先認真了解創作者。比如說,創作者所處的年代、家庭經歷、教育經歷、情感經歷、主要觀點、創作風格等,這些因素都與創作者緊密關聯,可以透露創作者的個人理念、藝術追求。基于這些了解,演奏者可以快速抓住鋼琴作品的真正內涵,進行精準化詮釋。
在比較重大的鋼琴演出中,如果演奏者心理素質太弱,很難正常發揮自己的演奏水平。那么,如何進一步增強鋼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質?具體來說,第一,熟悉曲譜。在正式演出之前,鋼琴演奏者要認真熟悉曲譜,提高自己的讀譜速度,避免在正式演出中出現曲譜方面的問題;第二,熟悉場地。鋼琴演奏者之所以會感到緊張、焦慮,與陌生的環境有一定關系。這種陌生,讓鋼琴演奏者感到“不確定”、“不自信”。在鋼琴演出之前,演奏者可以參觀場地,或者,進行彩排,提前熟悉自己的表演環境,消除內心的陌生感,讓自己自信起來,輕松地迎接演出;第三,熟悉技巧。掌握扎實的演奏技巧之后,鋼琴演奏者可以少一點焦慮,多一份自信。尤其在正式演出之前,鋼琴演奏者要進行集中性的“演奏技巧強化訓練”,實現技巧層面的“駕輕就熟”。通過“演奏技巧強化訓練”,演奏者的身體狀態也會“活躍”起來,逐漸進入到一個適合演出的狀態。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演奏者認為自己能力很好,在正式演出之前不進行強化訓練。這種過于驕傲的心態,不利于演奏者保持較高演奏水平。
關于鋼琴演奏質量與音樂表現力的提升,離不開大量、專業的技巧訓練。開展鋼琴演奏技巧訓練時,可以從這些方面去完善:(1)制定訓練計劃。開啟鋼琴演奏技巧訓練之前,演奏者要制定系統化的“訓練計劃”。比如說,明確訓練目標、訓練范圍、訓練時間等,進行有計劃的技巧訓練。關于計劃的制定,要結合實際情況展開,要符合演奏者個人實際接受能力;(2)養成記錄、總結習慣。在鋼琴演奏技巧訓練過程中,針對自己不懂的弧線、記號等,演奏者要養成及時記錄、總結的習慣。這樣一來,在后續的技巧訓練中,演奏者可以區分重難點,并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記錄問題之后,演奏者可以尋求相關人士的幫助,不會帶著疑慮盲目訓練;(3)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鋼琴演奏者在技巧層面的學習、探索,不能安于現狀,要有一定進取心,自覺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比如說,對于鋼琴領域出現的新知識、新技巧,演奏者要主動學習、研究,不斷提升自己的鋼琴演奏技巧。
綜上所述,在鋼琴演奏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加強鋼琴演奏質量與音樂表現力,需要注意:(1)把握鋼琴作品的內涵;(2)增強演奏者心理素質;(3)不斷提升鋼琴演奏技巧。除此之外,鋼琴演奏者還要秉持“終身學習”信念,不斷學習新技巧、鞏固新技巧,全面提升個人音樂素質。現階段,有些鋼琴演奏者為了獲取眼前利益,盲目參加各種各樣的商演,嚴重影響個人學習與提升。作為新時期的鋼琴演奏者,要提升自己對藝術的理解與追求,即使擁有比較成熟的演奏技巧,也不能得意忘形,要戒驕戒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