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婷
鋼琴音域寬廣、音色多變,富有極為出色的表現力,使得它的演奏形式多種多樣,可以作為獨奏、重奏、伴奏與合奏的樂器使用。對于鋼琴演奏者而言,不僅要具備鋼琴獨奏的能力,還要掌握鋼琴的伴奏技術,這對提升鋼琴演奏能力也有一定幫助。
無論鋼琴是以何種演奏形式出現,鋼琴演奏者都需要全面認識鋼琴在這種演奏形式中所扮演的角色特點。本文只重點探討鋼琴伴奏在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作用。
鋼琴不僅是重要的獨奏樂器,而且還經常被作為伴奏或重奏樂器使用,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鋼琴表演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很多都從事鋼琴伴奏或者是藝術指導的工作,因此對鋼琴學習者來說,掌握鋼琴伴奏的技能非常重要。但有很多人認為,鋼琴伴奏者通常是鋼琴獨奏能力欠缺、無法很好進行鋼琴獨奏才從事鋼琴伴奏。其實,這種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因為鋼琴的獨奏能力永遠都是重奏與伴奏的基礎,對于一位合格的鋼琴伴奏者的演奏技術要求并不低于鋼琴獨奏的要求。筆者在歐洲留學參加學術會議時,聽到英國著名音樂學家、鋼琴家、藝術指導Graham Johnson這樣說到:“一位優秀的鋼琴伴奏者一定是一位優秀的鋼琴獨奏者,但是優秀的鋼琴獨奏者未必是優秀的鋼琴伴奏者。”因為鋼琴伴奏不僅需要扎實的鋼琴獨奏基礎,還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演奏技術,更需要與獨奏、獨唱家能夠默契的配合與交流。要成為合格的鋼琴伴奏者,除了要有出色的演奏技巧外,還要理解鋼琴在伴奏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節內容筆者將對鋼琴在器樂伴奏、聲樂伴奏中的角色特點進行描述。
鋼琴在給器樂伴奏時,首先要做到音量的控制,與器樂伴奏時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例如:樂器的特點與音色、樂曲的不同段落、不同部分所表現的音樂情感、樂曲上標注的力度記號等,在音量上做到收放適度并適當的調節自己彈奏的音量。在作品中獨奏樂器沒有演奏部分時,伴奏者的音量需放出來;如果一些段落伴奏者需與獨奏者要進行“對話式交流”,有時是獨奏者演奏主題旋律部分,有時又是伴奏者演奏主題旋律部分的情況下,伴奏者需要靈活的處理演奏的音量,在演奏主題旋律部分時,音量需要放,變成陪襯部分時,音量則需要收。張佳林提到,伴奏者在彈奏時常常會只注重高聲部的旋律部分,而忽略了伴奏中的低音部分,導致音響上沒有了支持感也缺乏了立體感,獨奏者也認為沒有獲得伴奏者在音響上的支持。[1]筆者建議,無論是彈獨奏也好還是彈伴奏也罷,通常情況下,高聲部與低聲部是音樂作品的主要部分。因此在演奏時,高聲部與低聲部都要共同關注。因此,我們在彈奏時,盡量將高聲部旋律彈奏明亮,低聲部旋律彈奏厚重。獨奏者與伴奏者在配合時需要默契的配合,伴奏者切忌一味的“跟”,給人一種被獨奏者拉著走的感覺,獨奏者也不可以一味的“拉”。伴奏者有時會碰到獨奏者技術能力欠缺或身體的狀態無法達到所需要的演奏效果,演奏時會節奏不穩、速度控制不住,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一位有經驗的伴奏者,強調音樂中的節拍點,找到合適的速度或者找到合適的演奏方式幫助獨奏者能夠演奏出作品所需要表現的音樂韻律,使獨奏者能夠更好的演奏。如果在作品風格允許的情況下,獨奏者可以適當的做一些音樂上的處理,可以是速度上的也可以是力度上的,在這種情況下,伴奏者就需要體會獨奏者的音樂表現意圖,努力使自己跟上獨奏者的節奏韻律,與獨奏者達成默契,使獨奏與伴奏成為一個整體。所以說,伴奏者與獨奏者在演奏時需要做到正確的“跟”與正確的“拉”,這樣配合與輔助才能做的恰到好處。
鋼琴伴奏不但分為器樂伴奏還有聲樂伴奏,無論是音樂教育、還是各種社會文化活動,聲樂伴奏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對于聲樂演唱者來說,鋼琴伴奏的地位是很高的,聲樂作品對鋼琴伴奏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聲樂伴奏分為歌劇伴奏以及藝術歌曲伴奏。在國外絕大多數的音樂院校專門針對聲樂伴奏開設了專業聲樂藝術指導專業培養藝術歌曲伴奏與歌劇伴奏的復合型人才。在國內外的大型聲樂比賽中也設置了“最佳藝術指導獎”來對從事鋼琴獨奏者與鋼琴專業學生的激勵。在高校的聲樂課堂里、歌劇院的排練廳里,藝術指導與聲樂教師、歌劇導演、指揮是平等和密切配合的工作關系,只是分工不同。在高校藝術指導是配合聲樂老師培養出優秀的聲樂學生,而在歌劇院是配合歌劇導演與指揮共同幫助歌劇演員演繹出優秀的歌劇作品。因此,一位優秀的藝術指導不僅僅是彈聲樂伴奏,還需要指導歌唱者進行歌唱的處理,更需要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基礎幫助歌唱者準確地了解歌曲的背景、詞曲作家的生平以及作品的思想內涵等等。[2]
1、鋼琴在藝術歌曲伴奏中的角色
19世紀初,隨著浪漫主義的興起,舒伯特所創作的獨唱歌曲,最終確定了藝術歌曲這一音樂形式,并將其發展、達到了文學與藝術的高度。嚴格來說,對于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應該劃分到室內樂范疇,是鋼琴與人聲二重奏的體裁。在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與獨唱部分在音樂表現方面同等重要,鋼琴就像彈奏室內樂重奏一樣都是演奏者。
作為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部分,其音樂的旋律、節奏等等與藝術歌曲的內涵、調性、旋律、和聲等音樂情感因素融為一體。也可以說,藝術歌曲的本體與鋼琴伴奏是融為一體的。伴奏者在演奏時,要注意既不要像對歌劇伴奏那樣一味的模仿樂隊的演奏,也不可以改動樂譜上的任何一個音符與伴奏的織體,演奏時也不允許漏掉音樂中的任何一個細節。不過,在作品風格允許的范圍內,鋼琴演奏者與歌唱者適當的做一些音樂的詮釋與音樂的處理,展示自身對音樂的理解與藝術的個性。在藝術歌曲演奏中速度比歌劇中的速度更嚴謹,要中規中矩的按照作曲家所標注的速度進行演奏,演奏者與演唱者在不能給出有充分說服力的理由時,不可以隨意對藝術歌曲作品進行即興處理。對于藝術歌曲的伴奏,并不僅僅是音符彈對、滿足于與聲樂合上即可,而是將音樂情感內容表現出來、通過演唱將情感宣泄出來,扮演好合作的角色并進一步升華自己的角色。藝術歌曲中的歌詞來源于詩歌、散文與文學作品,用自己的彈奏去烘托故事情節、做到作品的伴奏與歌詞交相輝映,渲染音樂故事氣氛,刻畫音樂所展現的意境、表達作品的思想與孕育的內涵,從而達到更佳的藝術效果。[3]
2、鋼琴在歌劇伴奏中的角色
鋼琴在歌劇伴奏中的角色與鋼琴在交響樂中的角色有相近之處,兩者在演奏時都需要模仿交響樂隊。鋼琴伴奏者在擔任歌劇伴奏時。需預先分析伴奏的音樂織體、了解各種樂器的特點與音色,適當的調整控制演奏的音量,同時通過查閱樂隊總譜、聽錄音了解樂隊部分的原貌,這樣在演奏時才不會忽略交響性,才能打破一味的“鋼琴性”,從而更好的完成歌劇伴奏任務。歌劇的伴奏不同于藝術歌曲的伴奏,歌劇音樂中可以適當的對速度進行自由的處理,但只能是歌劇演員演唱時的需要、或是演唱技巧與作品的需要、或專業歌唱家對于音樂正確的詮釋與音樂表現的發揮才可以有自由的速度。由于歌劇的伴奏樂譜不是專門針對鋼琴演奏而寫的樂譜,是交響樂隊總譜進行編寫與縮譜而形成的,由于曲譜編輯的不同,許多伴奏織體會存在差異,一位有經驗的伴奏者會站在鋼琴演奏者的角度對曲譜進行判斷,對于曲譜中不妥當或運用鋼琴演奏技法無法達到的演奏效果以及確實是伴奏者無法達到的高難度演奏技巧的部分,伴奏者可以適當的對作品進行改動與省略不必要的音樂織體,但前提是保持樂隊演奏效果的原汁原味,不破壞原曲的主旋律與低音聲部部分與正確的和聲色彩與音樂氣氛。總之,鋼琴在歌劇伴奏中的角色其實是鋼琴交響性音樂色彩的體現。
總而言之,無論是歌劇伴奏還是藝術歌曲的伴奏,伴奏者一定要掌握各類歌劇語言,鉆研音樂文獻,了解作品背景與作曲家生平,打下良好的音樂理論基礎,研習指揮技法,這樣才能真正的勝任聲樂伴奏這一工作。
湯龍先生題為《合奏課是重要的一課》的論文中講到:有些學鋼琴的同學,在彈奏協奏曲時,完全是鋼琴化的,而沒有交響化的演奏,沒有樂隊的音色和氣勢。又比如這一段木管在奏旋律,大提琴撥弦pizz,這時右手應該非常連貫的彈奏legato,而左手應彈奏跳音,有時他們卻把歌唱性的樂曲彈成了節奏型。如果自己彈奏鋼琴協奏曲,就更要與樂隊進行合奏。[4]筆者認為,湯龍先生的這段話,很客觀的反映出了鋼琴專業學生協奏曲樂隊所表現的伴奏部分問題;筆者在國外留學期間,歌劇藝術指導的導師經常說:“與soloist合作時,鋼琴彈奏者時刻要想到自己是運用樂隊在給soloist伴奏,一定要忘掉是拿鋼琴在給soloist伴奏,伴奏者要時刻告訴自己,自己是一名指揮,主導著整個樂隊。”
筆者建議在彈協奏曲前最好找出交響樂總譜與鋼琴譜的縮譜版本進行對照,不僅要熟悉交響樂總譜中每個樂器的演奏部分,還要弄清鋼琴縮譜中標注的樂器名稱提示與樂隊中出現過的音樂專業術語,盡可能做到將交響樂總譜爛熟于心,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模仿樂隊的效果,真正彈奏出交響樂的音色效果。鋼琴協奏者演奏前最好能夠聆聽樂隊版本的演奏,仔細分析鋼琴縮譜并對照樂隊總譜,在演奏時通過自己的演奏技巧表現出樂隊總譜上所標注的各類樂器的音色,給觀眾呈現出類似樂隊所表現的發音效果。
鋼琴協奏與鋼琴獨奏不同,鋼琴協奏需要按照樂隊的感覺來處理,需要嚴格按照譜面上的節奏、速度、節拍來進行處理,不可以自己隨意更改節奏、速度、節拍,指揮也不可能做到跟隨著獨奏者的速度自由的處理。如果演奏協奏曲的伴奏部分,鋼琴作為演奏伴奏部分時處處以“本位主義”來彈奏,就會導致節奏、速度、節拍難以把握,而破壞了整個樂隊的演奏,還會影響獨奏者。鋼琴代替整個樂隊來演奏,很難完全做到與真正的樂隊一樣。因此,我們在演奏交響樂隊版本時要控制音色、音量以及注重發音等等方面。[5]
筆者在國外留學期間,曾在歌劇院進行過藝術指導實習,筆者的導師曾說過,每一位曲譜編輯者對于曲譜都會進行不同的編輯,每個時期曲譜編輯的鋼琴縮譜都各不相同,在彈奏前需要分析各種不同的版本,對比各種不同的版本,選擇一個最佳的版本進行彈奏。由于鋼琴是代替交響樂演奏的,演奏時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進行適當的簡化,但無論怎樣簡化也必須要保證演奏效果。筆者的導師建議鋼琴在演奏時必須要保留高聲部的主旋律部分、低聲部的音樂線條部分,和聲部分、織體部分、節奏、節拍也需要正確演奏。
在音樂表演中,鋼琴扮演著多種不同的角色,不僅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還是許多演出中必不可少的樂器。部分鋼琴學習者只看到鋼琴作為獨奏角色的重要性,而忽略了鋼琴在伴奏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地位。鋼琴在伴奏角色中,不只是單純的陪伴,單純的默契配合,還需要理解作品,特別是在給聲樂作品伴奏時,需要對音樂語言進行補充,渲染烘托音樂氣氛,展現深刻的音樂意境;鋼琴擔任交響樂角色時,則變成了一名指揮,需要駕馭、掌控著整個樂隊的演奏。鋼琴演奏者不但要具備獨奏演奏的能力,還需要加強室內樂重奏與伴奏能力的學習,在提升演奏技巧的同時,不要忘記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要加強對音樂作品的分析、對作曲家意圖的解讀,將演奏技術與音樂藝術美學進行完美的融合,積極探索、用心詮釋,只有這樣,鋼琴演奏者才能將音樂作品的演繹上升到美學的思想,達到哲學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