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曉超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贛州是我國面積較大的地級市之一,位于江西省最南端四省交界處,是江西省人口最多、區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
根據贛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中心城區將構筑“一帶、三軸、六區”的空間總體發展結構(見圖1),以提升城市的集聚效能和綜合服務水平。

圖1 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空間的拓展以及機場高鐵站的建設,城市交通需求不斷增長,且受章江、貢江阻隔,現狀路網難以滿足城市日益發展的交通需求,尤其是中長距離組團及重要樞紐間的需求。因此,贛州市提出了“四橫六縱”快速路網規劃(見圖2),將新建快速路約160 km。贛南大道快速路作為贛州市快速路路網中的重要一橫,串聯南康、蓉江新區、章江新區、老城、贛縣等城市主要功能區,是實現五區一體化的重要通道之一。贛南大道快速路(贛縣段)是該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2 贛州市中心城區“四橫六縱”快速路規劃圖
從道路功能來看,快速路包含全封閉的快速系統和溝通區域路網的地面道路系統兩大部分,即“主路+輔路”模式。一般有“高架道路+地面輔路”、“地面封閉快速路+ 兩側地面輔路”、“地下快速路+ 地面輔路”等形式。
該項目以金龍路為界,分為南、北兩段,根據現狀及規劃用地、路網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敷設形式(見圖3)。

圖3 贛南大道快速路(贛縣段)敷設形式示意圖
金龍路以南段,兩側用地以住宅為主,尤其是翡翠谷和贛南大道(東延)至金龍路段,居住小區眾多,兩側溝通需求高。該段采用“高架道路+ 地面輔路”敷設形式。
金龍路以北段,現狀基本以未開發山體為主,規劃以綠地為主,兩側溝通需求低。該段主要采用“地面封閉快速路+兩側地面輔路”敷設形式,局部采用節點跨線橋敷設形式。
贛南大道快速路(贛縣段)南起貢江大橋,北接贛縣北收費站,全長約8.3 km,全線共設置6 對出入口,平均間距約1.37 km。其中Z1/Z2、Z3/Z4 服務于近江交通及水東組團,Z5/Z6、Z7/Z8 服務于贛縣區,Z9/Z10、Z11/Z12 服務于紅金組團及贛縣北收費站,如圖4 所示。

圖4 贛南大道快速路(贛縣段)出入口布置示意圖
根據功能、用地及敷設形式等因素,金龍路以南段采用高架主路雙向6 車道+ 地面輔路雙向6 車道斷面布置形式,金龍路以北段采用地面主路雙向6車道+輔路雙向4 車道斷面布置形式。
贛南大道快速路(贛縣段)基本沿現狀贛南大道、現狀貢江大道敷設,南起貢江大橋,北接贛縣北收費站,全長約8.3 km。全線共設置6 對出入口,出入口平均間距約1.37 km。主路設計速度為80 km/h,貢江大橋老橋利用段設計速度
為60 km/h,雙向6 車道規模;輔路設計速度為50 km/h,雙向4~6 車道規模。圖5 為總體設計布置圖。

圖5 總體設計布置圖
主路為城市快速路,貢江大橋(K35+062.72)至虔東大道上下匝道分合流點設計速度為60 km/h,虔東大道上下匝道分合流點至贛縣北收費站(K43+360)設計速度為80 km/h。全線共設置圓曲線7 處,最大圓曲線半徑2 400 m,最小圓曲線半徑280 m,設置4%超高,前后各設置長175 m 的緩和曲線,最小平曲線長度274.017m,最小圓曲線長度74.017 m,最小直線段長度276 m,最大直線段長度1 948.663 m。平面線形滿足設計速度80 km/h 的線形要求。
全線設置輔路,輔路設計速度為50 km/h,擬合現狀道路分為兩段設計,分別為贛南大道、貢江大道。
贛南大道地面輔路設置2 處平曲線,最小圓曲線半徑500 m,最大圓曲線半徑750 m,最小平曲線長度274.017 m,最小直線段長度482.509 m,最大直線段長度1 303.902 m。平面線形滿足50 km/h 的設計車速要求。
貢江大道地面輔路置4 處平曲線,最小圓曲線半徑350 m,最大圓曲線半徑2 400 m,最小平曲線長度214.57 m,最小直線段長度276 m,最大直線段長度2 203.88 m,平面線形滿足50 km/h 的設計車速要求。
主路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貢江大橋(K35+062.72)至虔東大道上下匝道分合流點(K35+878)(老橋利用段)設計速度為60 km/h,虔東大道上下匝道分合流點(K35+878)至贛縣北收費站(K43+360)設計速度為80 km/h。主路范圍內共涉及變坡點17個,最大縱坡4.95%,最大坡長1 019.243 m,最小縱坡0.5%,最小坡長212.958m;凸型豎曲線最小半徑3 000 m,凹型豎曲線最小半徑3 000 m,最小豎曲線長度153 m。縱斷面線形滿足設計速度60 km/h 和80 km/h 的線形要求。
全線設置輔路,輔路設計速度為50 km/h,現狀道路分為兩段設計,分別為贛南大道、貢江大道。
贛南大道輔路范圍共涉及變坡點12 個,最大縱坡2.35%,最大坡長410 m,最小縱坡0.3%,最小坡長130 m;凸型豎曲線最小半徑7 000 m,凹型豎曲線最小半徑8 500 m,最小豎曲線長度199.5 m。縱斷面線形滿足設計速度50 km/h 的線形要求。
貢江大道輔路共涉及變坡點9 個,最大縱坡4.95%,最大坡長945 m,最小縱坡0.35%,最小坡長210 m;凸型豎曲線最小半徑3 000 m,凹型豎曲線最小半徑4 800 m,最小豎曲線長度100.75 m。縱斷面線形滿足設計速度50 km/h 的線形要求。
贛南大道現狀橫斷面為50 m=3.0 m(人行道)+7.25 m(機非混行車道)+1.5 m(側分帶)+12.0 m(機動車道)+2.5 m(中央分隔帶)+12.0 m(機動車道)+1.5 m(側分帶)+7.25 m(車行道)+3.0 m(人行道),如圖6 所示。

圖6 贛南大道現狀橫斷面圖(單位:m)
現狀橫斷面為40 m=3.5 m(慢行道)+2.0 m(機非分隔帶)+12.0 m(機動車道)+5.0 m(中央分隔帶)+12.0 m(機動車道)+2.0 m(機非分隔帶)+3.5 m(慢行道),如圖7 所示。

圖7 貢江大道現狀橫斷面(單位:m)
結合現狀,在滿足交通功能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機動車車道數及非機動車道、綠化帶和人行道寬度,與周圍環境、用地規劃相融合。
(1)高架段標準橫斷面(見圖8)

圖8 高架段標準斷面圖(單位:m)
主路高架雙向6 車道,橋寬:25.1 m=0.5 m(防撞墻)+11.75 m(機動車道)+0.6 m(中央分隔墩)+11.75 m(機動車道)+0.5 m(防撞墻)。
地面輔路雙向6 車道,斷面寬度:50.0 m=3.5 m(人行道)+3.5 m(非機動車道)+3.0 m(機非分隔帶)+11.0 m(機動車道)+8.0 m(中央分隔帶)+11.0 m(機動車道)+3.0 m(機非分隔帶)+3.5 m(非機動車道)+3.5 m(人行道)。
(2)地面段標準橫斷面(見圖9)

圖9 地面段標準斷面圖(單位:m)
地面主路雙向6 車道,地面輔路雙向4 車道,斷面寬度:50.1 m=0.5 m(土路肩)+3.0 m(慢行道)+0.5 m(機非分隔欄)+7.5 m(輔路機動車道)+1.5 m(側分帶)+11.75 m(機動車道)+0.6 m(中央防撞墩)+11.75 m(機動車道)+1.5 m(側分帶)+7.5 m(輔路機動車道)+0.5 m(機非分隔欄)+3.0 m(慢行道)+0.5 m(土路肩)。
贛南大道快速路(贛縣段)是贛州市中心城區快速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現狀用地和規劃用地情況,因地制宜,分段采用了“高架道路+ 地面輔路”、“地面主路+ 兩側地面輔路”等敷設形式,在滿足交通功能的條件下,可降低總體投資,提升兩側地塊價值,并使快速路融入周邊環境。本文對該快速路的敷設形式進行了論證,對快速路出入口總體布置、平縱橫設計等進行了詳細分析,期望為類似工程的規劃設計提供一定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