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度全球谷物供應偏緊 預計2021/2022年度小麥玉米產量同比增長
聯合國糧農組織5月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谷物產量27.67 億噸,同比增長2.1%。以玉米為代表的粗糧消費需求強勁,導致全球谷物期末庫存進一步下調,供應偏緊局面得到強化。預計2021/2022年度全球小麥產量同比增長0.5%,期末庫存同比增加3%。預計2021/2022年度全球粗糧將連續第三年增產。4月份全球谷物價格指數125.1,環比上漲1.2%,同比上升26%。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谷物產量27.67 億噸,同比增加5707萬噸,創歷史紀錄,比4月預測數上調172萬噸。小麥、玉米產量高于4月預期,大米產量略低于預期。預計全球谷物消費量27.83 億噸,同比增加7249萬噸,比4月上調597萬噸。小麥、玉米消費上調,大米消費小幅下調。預計谷物貿易量4.67 億噸,同比增加2596萬噸,是歷史最高。預計全球谷物期末庫存8.05億噸,同比減少1898萬噸,比4月下調283萬噸,是過去5年來最低,庫存消費比是7年來最低。
1.小麥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小麥產量7.75 億噸,同比增加1404萬噸。預計小麥消費量7.63 億噸,同比增加1294萬噸。玉米價格高漲,小麥飼用需求旺盛。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小麥消費年度增量幾乎全部由中國貢獻。預計小麥貿易量1.88 億噸,同比增加364萬噸,創歷史紀錄。中國、摩洛哥和巴基斯坦小麥進口均同比上升。預計全球小麥期末庫存2.85 億噸,同比增加765萬噸。
預計2021/2022年度全球小麥產量7.79 億噸,同比增加410萬噸,增幅0.5%。其中,歐盟產量達到1.33 億噸,同比增長6%,英國、美國和烏克蘭生產前景總體向好,支撐2021/2022年度全球產量展望總體樂觀。預計全球小麥消費量7.7 億噸,同比增長0.9%。小麥食用消費和工業消費均同比增長。食用消費增長與人口增長趨勢相一致。預計2021/2022年度印度和英國小麥工業消費比較強勁。預計小麥飼用消費將低于2020/2021年度創紀錄水平,主要原因是屆時玉米和其他粗糧價格競爭力很可能恢復,小麥飼用替代消費量減少。預計2021/2022年度全球小麥貿易量1.85 億噸,同比下降1.8%。中國、摩洛哥和巴基斯坦生產前景向好,且上年度進口量大幅增長,預計2021/2022年度進口需求將出現回落。預計阿根廷和歐盟出口量增加;澳大利亞、加拿大和俄羅斯產量前景偏差,對出口形成制約;美國結轉庫存量較低,其國內飼用需求增加,制約小麥出口;俄羅斯仍將是全球頭號小麥出口國。預計全球小麥期末庫存2.93億噸,同比增加3%,創歷史最高紀錄。中國小麥庫存進一步增加,是全球庫存增長的主要動力;連續多年供應偏緊的歐盟和烏克蘭庫存有望回升;預計美國、俄羅斯、非洲和亞洲部分國家小麥庫存下降。
2.玉米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玉米產量11.56 億噸,同比增加1700萬噸。預計全球粗糧產量14.79 億噸,同比增加3278萬噸,比4月上調177萬噸。非洲部分國家粗糧產量上調。預計全球玉米消費量11.84 億噸,同比增加2750萬噸,比4月上調420萬噸。中國和美國玉米飼料消費高于預期。預計全球粗糧消費量15.1 億噸,同比增加5018萬噸,比4月上調603萬噸。聯合國糧農組織稱,中國粗糧飼料消費年度增量占全球增量的近60%。預計玉米貿易量1.87 億噸,同比增加1230萬噸。預計全球粗糧貿易量2.31億噸,同比增加1940萬噸。中國玉米和大麥進口量將創歷史新高。預計全球玉米期末庫存2.76億噸,同比減少2740萬噸。預計全球粗糧庫存3.37 億噸,同比減少2709萬噸。
初步預計2021/2022年度全球粗糧將連續第三年增產,增產動力主要由玉米帶動。美國玉米種植面積擴張,將支撐產量出現較大幅度增長。中國、巴西和烏克蘭玉米種植面積擴張,歐盟單產有望回升,南非等國預報玉米產量將大幅度增加,鞏固了全球粗糧增產前景。
3.大米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大米產量5.13 億噸,同比增加1024萬噸,比4月下調40萬噸,仍是歷史最高。朝鮮和幾內亞政府部門產量數據低于4月份預期。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大米消費量5.14 億噸,同比增加936萬噸,比4月下調35萬噸,仍是歷史新高,大米食用消費和飼用消費均同比增長。預計全球大米貿易量4835萬噸,同比增加292萬噸。預計全球大米期末庫存1.83億噸,同比增加46萬噸。印度、泰國和美國庫存上調,孟加拉國和印尼庫存下調。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大豆產量3.64 億噸,同比增加2530萬噸,增幅7.5%。預計全球大豆消費量3.75 億噸,同比增加1540萬噸,增幅4.3%。預計全球大豆貿易量1.7 億噸,同比增加110萬噸,增幅0.7%。預計全球大豆期末庫存4120萬噸,同比減少1370萬噸,減幅25%。
5月6日,CBOT軟紅冬麥主力合約收盤價755.25 美分/蒲式耳,月環比上漲139 美分/蒲式耳,漲幅22.6%。美國軟紅冬小麥作物狀況整體良好,但玉米價格大幅上漲,小麥飼用前景看好。亞洲部分國家采購澳大利亞和黑海地區小麥數量明顯增加,上述兩地區小麥運至亞洲的價格已經低于玉米。其中越南玉米進口已大幅減少,小麥進口量明顯增加。
5月6日,CBOT玉米主力合約收盤價719.5美分/蒲式耳,月環比上漲165 美分/蒲式耳,漲幅29.8%。美國玉米播種進展良好,但當季玉米供應偏緊,在新季玉米上市前,巴西二季玉米是全球供應的關鍵。巴西南部玉米產區缺少降雨,分析機構普遍下調了巴西玉米產量預期,全球玉米供應偏緊預期得到強化。小麥對玉米替代量增多,但市場對玉米需求仍較看好,某投資服務公司稱,中國玉米進口需求可能遠超美國農業部當前預期。
5月6日,泰國破碎率5%大米FOB 報價502 美元/噸,月環比下降7 美元/噸;越南破碎率5%大米FOB 報價495 美元/噸,月環比下降15 美元/噸。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稱,一季度泰國大米出口113萬噸,同比減少23%。泰國計劃調低出口至歐盟和英國配額內大米運輸附加費,以提高在上述地區出口競爭力。越南大米出口需求疲軟,價格降至2020年12月中旬以來最低。據越南政府部門統計,1月至4月越南大米出口189萬噸,同比減少10.8%。
5月6日,CBOT大豆主力合約收盤價1569.25 美分/蒲式耳,月環比上漲149美分/蒲式耳,漲幅10.5%。美國大豆播種進度快于過去5年平均水平,但有分析稱,部分農場可能將把原計劃播種大豆的部分耕地轉播玉米。巴西大豆出口步伐加快,據巴西海關統計,4月份巴西大豆出口1740萬噸,創歷史最高紀錄。
過去幾個月中國玉米價格上漲,并超過小麥價格,飼料企業增加小麥用量,用于替代玉米。小麥蛋白含量高于玉米,飼料用量增加將使豆粕需求受到影響。分析師稱,豆粕需求雖在恢復,但速度緩慢,前景受到兩個因素制約,一是小麥用于替代玉米,二是非洲豬瘟疫情仍對行業存在威脅。華北某大型養殖企業采購經理稱,當小麥價格比玉米高50~100 元/噸時,小麥取代玉米具備經濟可行性,目前小麥價格低于玉米,替代玉米數量趨于增加。這家禽類養殖企業用小麥代替飼料中約15%的玉米,豆粕比例從23%降至20%。隨著各地使用小麥代替玉米,預計豆粕在飼料中的比例將下降2%~7%。華北某大豆壓榨廠表示,當地家禽飼料中豆粕比例已從24%降至15%。貿易商稱,許多飼料企業已經備足了小麥庫存,使用小麥替代其他飼料糧的趨勢還將持續。據船期預報,4月至6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較大,但豆粕需求受到制約,壓榨收益前景較差,企業進口大豆意愿有可能受到影響。
隨著大豆價格上漲,美國和巴西農戶加快銷售步伐,但阿根廷農戶卻繼續囤貨惜售,不愿用大豆換取不斷貶值的貨幣比索。全球大豆供應偏緊,價格同比漲幅超過50%。據阿根廷農業部統計,截至4月28日,阿根廷農戶銷售了1640萬噸大豆,去年同期為2080萬噸。阿根廷比索兌美元官方匯率同比下跌近30%。分析機構預計,比索匯率還將進一步下跌。阿根廷農戶出售大豆只能換來處于貶值中的比索,因此農戶將大豆視為抵御貨幣貶值和通脹壓力的硬通貨,認為囤積大豆優于將比索存于銀行。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農場主稱,農民的貨幣是大豆,不能指望比索。阿根廷農戶惜售,正值阿根廷政府急需出口收入來填補財政赤字,并提振經濟走出持續數年的衰退。相比之下,巴西和美國農戶急于賣出大豆,利用當前的價格高位套現。某咨詢公司稱,截至4月2日,巴西農戶預售的大豆相當于2021年大豆產量的66.6%,明顯高于過去5年同期均值57.1%。美國一家谷物經銷商表示,美國部分農戶甚至在種植前就出售了下年度大豆產量的一半。
巴西甘蔗行業協會發布報告稱,2020/2021年 度(4月 至 次年3月),巴西以玉米為原料生產的乙醇產量為25.7 億升,同比增長58%,相當于該國乙醇總產量的8.5%。玉米種植帶的數十家新建工廠提高產量,分析師預計2021/2022年度增長率約25%。歷史上巴西通常用甘蔗生產乙醇,但近年來頭號谷物產區馬托格羅索州用玉米生產乙醇的工廠明顯增多。盡管全球玉米供應相對緊張,某公司仍預計,2021/2022年度巴西玉米乙醇產量將增長至32 億升。該公司分析師表示,基本上所有乙醇生產商都簽署了玉米供應長期合同,可以確保原料供應。巴西新冠疫情形勢仍較嚴峻,但生物燃料價格走勢堅挺。因蔗糖價格上漲,甘蔗被優先用于生產蔗糖,而不是乙醇。受以甘蔗為原料的乙醇產量下降影響,2020/2021年度巴西乙醇總產量303.6 億升,同比下降約9%。玉米乙醇高速發展,但該行業仍存在風險,他表示,全球玉米供應緊張將對新生的巴西玉米乙醇產業構成威脅,另一個風險是政府燃油價格政策,限制汽油價格政策將對乙醇價格形成打壓。
某分析機構表示,2020/2021年度(9月至次年8月)上半年(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烏克蘭對中國葵花油出口量達78.3萬噸,同比增長96%,占中國市場份額從56.5% 提高到74%。2020/2021年度上半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約25萬噸葵花油,同比減少4%,份額從36% 下降至23%。德國《油世界》稱,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中國進口了約110萬噸葵花油,同比增長49%。烏克蘭和俄羅斯是主要供應國,哈薩克斯坦份額較低。3月份烏克蘭葵花油出口下降,據烏克蘭政府統計,3月份烏克蘭出口約38.1萬噸葵花油,低于2月份的48.48萬噸,遠低于上年同期的60.81萬噸。
烏克蘭經濟部與烏克蘭油脂協會達成協議,將2020/2021年度葵花油出口限制在538.2萬噸以內,目的是抑制國內葵花油價格飆升。烏克蘭是全球最大的葵花油出口國。在達成協議前,烏克蘭政府曾預計,2020/2021年度(9月至次年8月)烏克蘭葵花油產量592萬噸,出口量552萬噸,國內消費量40萬噸。本年度前7個月(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烏克蘭已出口了約350萬噸葵花油。烏克蘭貿易商協會稱,政府限制出口可能造成葵花籽種植面積大幅下滑和產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