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姚蘭

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以及“雙循環”、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新發展格局下,什么才是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要義?在2021中國汽車論壇的主題論壇“中瑞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來自兩國的專家著重探討了中瑞汽車產業在碳達峰目標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以期進一步加強雙方汽車產業合作,協同推動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產業生態升級和產業可持續發展。
近來,以碳達峰、碳中和引領經濟綠色轉型的“雙碳”成為高頻熱詞。“雙碳”目標是我國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以及碳中和碳達峰目標實現已成為全球共識。
隨著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認知度的提高,以及更加青睞可持續的環保生活方式,原本主要以供應和政策為驅動的市場,已經進一步向以需求為導向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世界汽車組織(OICA)主席付炳鋒指出,人、車、環境和諧發展,始終是沃爾沃汽車發展的重要理念。
一方面,沃爾沃汽車的安全性在中國已然家喻戶曉,三點式安全帶、防側撞保護系統、帶氧傳感器的三元催化等等,不僅為汽車的安全性能提供了保障,其近乎苛刻的安全理念更是成為汽車產品安全的標桿和典范。
另一方面,對于環境,沃爾沃同樣秉承著先進的理念。上世紀70年代沃爾沃就發表了環境宣言,成為汽車行業第一個提出環境理念的廠商。2019年又發布了《2040環境計劃》,力求在2040年之前將沃爾沃汽車發展成為全球氣候零復合標桿企業。這是迄今為止,汽車行業最為進取的環保計劃之一。
正是沃爾沃汽車的安全即豪華、健康即豪華、環保即豪華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贏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也取得了品牌價值的共鳴。
與此同時,付會長還表示,沃爾沃并入吉利集團已經十年,期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值得中國企業借鑒。這些發展不僅體現在全球銷量近乎翻一番,尤其在中國銷量達到原來的5倍,而且沃爾沃從原來卓爾獨行的品牌發展成更具全球影響力的品牌和企業。吉利也一躍成為國內自主品牌的頭部企業,雙方互利共贏,無疑是最佳拍檔。
目前,沃爾沃已經完成在中國、亞太、美洲三大市場的本土戰略布局,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同時公司文化也已經完成從北歐文化到全球多元化的大融合。付會長認為,這一跨越式發展是以沃爾沃長期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基礎,它不僅成為中國和瑞典兩國汽車產業的典范,同時也為汽車產業成功并購做出了榜樣,對于促進中國從汽車大國轉向汽車強國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隨著疫情漸漸放緩,市場逐步回到正軌,汽車行業正在經歷著重大而深刻的變革,并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在“中瑞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沃爾沃汽車亞太區戰略與項目管理副總裁David Sweet表示,作為一家來自瑞典的公司,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是沃爾沃能夠實現長期增長的基石,同時秉承著以個性化、可持續和安全方式為企業宗旨,提供暢行無憂的出行方案。
事實上,沃爾沃汽車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擁有行業領先的悠久傳統。1972年,沃爾沃在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發布了第一份《環保宣言》。1976年,他們發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帶氧傳感器的三元催化器,將汽車有害氣體排放減少90%之多。2017年,沃爾沃成為首個提出全面電氣化戰略的汽車公司。
為應對能源和環境方面的挑戰,2020年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這為中國汽車行業把可持續發展提上議程奠定了基礎。而早在2019年,沃爾沃就發布了具有充分前瞻性和進取性、且汽車行業最為雄心勃勃的環保計劃之一,即力求在2040年之前將公司發展成為全產業鏈氣候零負荷標桿企業,用實際行動落實《巴黎協定》相關目標。為此,沃爾沃不僅僅是通過全面電氣化來解決尾氣排放問題,而且還致力于解決制造網絡、運營、供應鏈以及材料回收和再利用過程中的碳排放問題,并希望成為有道德和負責任的商業領域公認的領導者。
2021年3月,沃爾沃為全面電氣化、商業模式創新和氣候零負荷進一步設定了時間表,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并且還提出,2025年其全球銷售的50%是純電動車型,到2030年致力于成為純電豪華車企。
David Sweet還提到,自2010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沃爾沃的第二大市場,而現在中國已成為沃爾沃最大市場和增長引擎。隨著沃爾沃在華市場的不斷擴張,沃爾沃將可持續發展放在首要位置,并盡快向中國消費者推出全系列電動車型。更重要的是,沃爾沃在成都和大慶的工廠現在已采用100%的可再生電力;同時,在制造環節的減排、廢水處理、垃圾分類及回收方面,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隨著“3060雙碳”目標來襲以及新能源汽車陸續推廣使用,汽車產業的碳排放正在逐漸向上游產業鏈轉移。對于汽車產業鏈面臨碳排放的理解,中汽數據有限公司綠色低碳研究室主任趙明楠從政策背景、政策支撐以及企業建議三個方面給出了中汽中心的看法。
首先是政策背景。
從國家層面來看,占碳排放量70%的煤炭首當其沖,煤炭是我國最廉價又易得的能源。2019年,按熱值計,發電用煤市場價為汽油零售價的14%,民用天然氣的42%,民用電價的15%。煤電成本僅0.25-0.30元/kWh,天然氣發電為煤電的2-3倍,顯然成本是碳排放面臨的最大問題,因而實現碳中和也變得異常艱難。
從車隊層面來看,我國是世界工廠,很多產品承擔著制造責任,雖然交通碳排放相較于發達國家比例不高,但總量并不小,且仍處于快速增長態勢。目前工業碳排放基本上開始步入平緩階段,然而發電、運輸、交通、住宅依然呈現上升趨勢。除保有量之外,從全生命周期角度來看,一年2000多萬輛的新車,從車輛使用到報廢,碳達峰目標問題不大。不過2060年全面電動化之際,能解決使用級的碳排放,但是制造級的碳排放還是很難碳中和。
從工廠層面來看,碳中和壓力其實也很大。由于工廠碳排放主要來源于天然氣,而并非電,電氣化本身并不能解決工廠碳排放的問題。假若工廠全部用電,電又都來自于綠電或自建綠電,亦或是外購智能綠電,這才有可能2030年實現工廠碳中和。另外,企業是否達峰主要面臨的是來自地方政府達峰壓力的傳導,國有企業還要面臨來自國資委關于率先碳達峰、碳中和的考核要求,因此企業必須以實現產量增長與碳排放增長脫鉤的方式進行規劃。
從產品層面來看,其生命周期碳中和更為麻煩。據中汽中心研究顯示,核算一款純電動汽車的碳排放,將電網清潔化、材料、電池等方面作為考慮因素,到2050年碳排放依然達到44%,而發達國家屆時差不多為0%。如果到電動車時代,全生命周期碳排放,44對0,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國家還要設置“3060”目標,依照中汽中心的理解,其實涉及到雙碳目標非常核心的觀點,即碳中和是目標不是目的。利用這個目標來實現中國在國際層面的產業競爭,還有國內的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問題。
就國際層面,發展權利之爭,全球碳排放政策于2020年升溫很大程度來自于對貿易劣勢的恐懼,新政策主要圍繞產業競爭。而國內方面,產業轉型升級,以“碳”解決制造業外流、大氣污染、能源安全、北方經濟等問題。
其次是政府支撐。
“3060”碳目標已成為國家戰略。目前各部委均在積極進行政策推進與制定重點領域的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各省市也在做省級的方案。
“十四五”期間國家的管理,就是行業碳強度管理為主,這將主要影響汽車產品。此外,碳總量管理也是需要的,其直接影響汽車產業上下游,畢竟2030年要降低65%,2060年要實現碳中和,而我國的碳中和主要針對區域性。未來的發展態勢就是碳排放增長與經濟增長逐漸脫鉤的過程,各地方面臨減排壓力是非常大的,肯定是配額制。
在強度管理為主、總量管理為輔的大環境下,對于原材料行業來說,汽車領域是需求端。對于交通板塊來講,汽車行業又是供應端,因此兩端任何一方受到影響,汽車行業都很難獨善其身,并且無論是內循環還是外循環,碳減排今后就是一個新常態。
中汽中心也在針對碳排放,圍繞基礎設施做相關的標準和政策研究,并提出標準制度和約束性政策,同時GDP標準都在做立項的流程。中汽中心從2018年開始每年發布低碳行動計劃報告,把行業情況進行分享。另一方面,CCRT也在考慮碳排放,這是約束性的指標要求。
再者是企業建議,主要包括是四個方面。一是摸家底。核算企業及產品碳排放量,建設企業及產品的碳排放核算體系。二是做規劃。掌握宏觀及行業政策要求,制定科學的市場、工廠及產品碳減排目標。三是定方案。挖掘汽車各環節減排潛力,引進企業及行業碳減排技術和資源。四是樹品牌。重視低碳消費環境的變化,而低碳、可持續會成為新的消費導向,利用媒體、行業渠道樹立低碳品牌。
自1927年沃爾沃創始以來,安全一直是沃爾沃汽車的核心價值與理念。而多年以來,沃爾沃將可持續發展與安全視為同等重要,并以個性化、可持續和安全的方式作為宗旨,為所有人提供暢行無憂的出行方案。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21中國汽車論壇主題論壇“中瑞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沃爾沃全球可持續發展及集團戰略高級經理劉真表示,沃爾沃汽車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由來已久,自1972年的第一節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發布“環境宣言”,成為第一個提出環保理念的汽車生產商;1976年發明帶有氧傳感器的三元催化器,將汽車有害氣體排放減少90%;2019年制定了的2040年碳中和的目標,并受到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認可;2020年在華發布綠色發展報告,榮獲“優秀企業獎”。
就汽車行業之所以提出可持續發展,在劉真看來,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汽車行業占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的7.3%,是全球碳排放最大的行業之一;全球各國包括中國,國家政策等都正在加快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法規;對于可持續發展,消費者的關注度持續增加,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后,消費者更加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進程也是吸引人才和投資者的重要標準之一;無論是環境保護還是企業整體發展,可持續發展有助于提升盈利性。比如循環經濟及新的商業模式,不僅能減少碳排放,更能節省成本。
同時,劉真還提到,沃爾沃的企業發展目標,即2040年成為氣候零負荷的標桿企業,成為循環經濟的公司,也要成為商業道德與責任的領導企業。在劉真看來,沃爾沃汽車支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點領域有三:其一,氣候行動是沃爾沃可持續戰略中最重要的領域。其中短期目標為從2018至2025年,每輛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減少40%,其中:尾氣排放減碳50%,全球供應鏈減碳25%,企業總運營減少25%。其二,戰略方面為循環經濟,至2040年成為循環經濟公司。從2025年開始,沃爾沃致力于每年通過循環經濟縮減10億瑞典克朗的成本,減少250萬噸的碳排放。同時,多采用可循環材料并減少浪費,到2025年,目標為新車中使用25%的可再生材料,盡可能使材料使用比循環;并全面減少固廢、廢棄和廢水。其三,致力于成為商業道德和責任的領導者。
既然大勢已定,那么在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沃爾沃又將面臨哪些主要的挑戰?對此,劉真指出,汽車的電氣化在可持續發展上是一個里程碑,能大大降低汽車尾氣二氧化碳的排放,然而也給沃爾沃帶來了第一個挑戰,即電動車的充電。充電樁的基礎設施決定了電氣化的速度,但由于充電設施的不足,消費者還是普遍存在里程焦慮,電氣化進程有待提高。
第二個挑戰是電池。隨著電池增加不僅會帶來整車成本的上升,也會給環境帶來極大的壓力,電池原材料的獲取、加工與制造,直到電池的廢棄處理都會極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第三個挑戰是復雜的供應鏈。汽車零部件的數量及復雜多層的供應鏈為可持續發展各方面帶來很大的挑戰。車企需要與整個供應鏈協同合作來達到節能減碳、循環經濟、及道德與負責的商業運營。
第四個挑戰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供應及普及直接關聯到、以上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
第五個挑戰為循環經濟。汽車制造為線性經濟已存在百余年,要將其改變為循環經濟需要多方協同合作努力,從汽車最初的設計開始就需要改變理念和習慣,將循環經濟利用到最佳。
第六個挑戰是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計算。
除此之外,劉真認為,挑戰的存在其實也是機遇所在。沃爾沃汽車希望通過大力增加充電設施、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應與使用、全供應鏈的協同合作與創新、電池生態系統的提升、循環經濟的普及、增加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的計算分析、及顛覆性的商業模式等方面,使其可持續發展上一個新臺階。同時,期待與其他的汽車企業及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并希望政府與法律法規對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及充電設施加速發展的支持,為中國2060年的碳中和,也為汽車行業的發展做貢獻。
隨著消費者對環保汽車的需求日益增長以及政策的發展,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多數國家已經宣布碳中和目標,各國政府不僅對汽車行業的低碳化、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越來越明晰,并紛紛樹立起責任意識,而且可持續發展也成為各自踐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