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燕
一場大快朵頤的夜宵聚會后,小王被朋友攙扶著來到了急診室,大聲喊道:“醫生,我好像得了急性闌尾炎,肚子好痛。”醫生趕緊讓小王躺下,在最短的時間內做了一系列體格檢查、抽血化驗。最終,小王被診斷為“急性胰腺炎”,醫生建議住院治療。
小王很疑惑,明明自己只是和朋友聚餐多吃了點燒烤,怎么就得了急性胰腺炎,甚至嚴重到要住院。醫生表示:“暴飲暴食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見誘因之一,聚會多吃點屬正常現象,但要注意把握度。急性胰腺炎可輕可重,不可小視。”治療過程中,小王謹遵醫囑,按時服藥,充分休息,一周后順利出院。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種病因導致胰酶在胰腺內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水腫、出血甚至壞死的炎癥反應。臨床以急性上腹痛、惡心、嘔吐、發熱和血胰酶增高等為特點。病變程度輕重不等,輕的以胰腺水腫為主,預后良好;重的有概率出現胰腺出血壞死,甚至繼發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很高。故急性胰腺炎通常分為水腫型和出血壞死型。

●飲食因素
暴飲暴食是急性胰腺炎常見的誘發因素。
同時,長期飲酒者更容易發生胰腺炎,在此基礎上,當某次大量飲酒和暴食的情況下,酒精與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同時攝入,不僅胰酶分泌增加,同時又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癥,發生急性胰腺炎風險極大。
●梗阻因素
由于膽道蛔蟲、十二指腸乳頭縮窄等導致膽汁反流,造成胰腺腺泡破裂,胰酶進入胰腺間質而發生胰腺炎。
●血管因素
胰腺的小動脈、小靜脈急性栓塞、梗阻,易發生胰腺急性血循環障礙而導致急性胰腺炎。
●外傷因素
胰腺外傷會導致胰腺管破裂、胰腺液外溢以及外傷后血液供應不足,導致發生急性重型胰腺炎。
●感染因素
病毒或細菌通過血液或淋巴進入胰腺組織,而引起胰腺炎。
●代謝性疾病
與高鈣血癥、高脂血癥等病癥有關。
●其他因素
如藥物過敏、血色沉著癥、遺傳等。
急性水腫型胰腺炎主要癥狀為腹痛、惡心、嘔吐、發熱;而出血壞死型胰腺炎可出現休克、高熱、黃疸、腹脹以至腸麻痹、腹膜刺激征以及皮下出現淤血斑等。
●腹痛:為最早出現的癥狀,往往在暴飲暴食或極度疲勞之后發生,多為突然發作,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疼痛為持續性進行性加重,似刀割樣,可向背部、脅部放射。
●惡心、嘔吐:發作頻繁,嘔吐物起初為食物、膽汁樣物,病情進行性加重后,演變為腸麻痹,則吐出物為糞便樣。
●黃疸:急性水腫型胰腺炎出現的較少,約占1/4。而在急性出血性胰腺炎中則出現的較多。
●脫水:急性胰腺炎的脫水主要因腸麻痹、嘔吐所致,而重型胰腺炎在短期內即可出現嚴重的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發熱:由于胰腺大量炎性滲出,以致胰腺的壞死和局限性膿腫等,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體溫升高。
●皮下淤血斑:少數出血壞死性胰腺炎,胰液以及壞死溶解的組織沿組織間隙到達皮下,并溶解皮下脂肪,而使毛細血管破裂出血,使局部皮膚呈青紫色,有的可融成大片狀,在腰部前下腹壁,亦可在臍周出現。
對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療最重要的兩個方面是找到發病病因和控制炎癥。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可能是急性胰腺炎發作時,應盡快就近就醫。
急性期禁食禁飲,使胃腸道處于“休息”狀態,待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腹痛、嘔吐基本消失后開始進食不含脂肪的清淡流食,如米湯、菜汁等,適應后再加稀粥、蛋清湯。避免食用刺激性、生冷及易脹氣食物。

嚴禁暴飲暴食,鼓勵少食多餐,慢慢適應,避免由于飲食不當引起胰腺炎反復發作。
病情緩解后改為無脂半流質,例如:粥類、蔬菜水果類;忌食含脂肪多的蛋黃;忌油膩、干豆、硬果類、含粗纖維多和易引起脹氣的蔬菜(如蘿卜)及刺激性調味品。
恢復期低脂肪飲食或正常飲食病愈后避免吃含高脂肪食物,如:動物油脂、內臟、蛋黃、核桃等。
●出院后須禁煙酒,規律進食,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切忌油膩食物和暴飲暴食。由于消化吸收功能的減退,多數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為加強營養,進食要以碳水化合物及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為主,如大米、面類、豆制品、瘦肉、禽、魚肉等,還要有足夠的蔬菜、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
●注意休息,避免疲勞、情緒激動、緊張等。要適當參加活動,做到勞逸結合。
●患病后,胰腺的分泌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對脂肪及蛋白類食物的消化能力有所降低,可能出現食欲減退或特征性脂肪瀉,如果在大便中發現脂肪滴,應及時到醫院復診。
●積極預防和治療與胰腺炎發生有關的疾病,如膽道疾病、十二指腸疾病等。
●堅持用藥,定期復查,出院后遵醫囑復查。如出現持續性腹痛,陣發性加劇并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時,提示病情可能出現反復,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