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感覺下體(會陰部)酸酸脹脹,老有東西脫出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這有可能是膀胱膨出、子宮陰道脫垂惹的禍!家住杭州臨安的楊女士就親身經歷了這一煩惱。
5年前,年僅38歲的楊女士不知怎么了,每天一到下午,就感覺下體酸酸脹脹的,特別難受。洗澡的時候,她特意自己檢查了一下,并沒有發現任何異樣。楊女士覺得或許是工作、帶孩子勞累所致,也就沒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5年來,這些癥狀反反復復,楊女士總是忍一忍就過去了。然而,這些癥狀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越發嚴重了……
去年年初,楊女士發現,自己總想著跑廁所,多的時候一天二十多趟,而且一有小便,就非常急,每次火急火燎地跑去廁所,卻只能解出一點點小便。起初,楊女士以為是尿路感染,就吃了點抗生素,尿頻的癥狀略有改善。“如果只是尿頻尿急的話,我想我還不會主動來醫院。”楊女士這樣說道。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改變了楊女士的想法讓她主動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呢?

5個月前,楊女士開始出現了排尿費力的情況,“明明很急,但卻怎么也解不出來。”每次上廁所,至少需要3~4分鐘,大半的時間,都是坐在馬桶上一遍遍地屏氣用力。楊女士還發現,陰道口會脫出來東西,且越來越大了,自己用手往里塞進去,沒一會兒就又掉出來了,非常折磨人。
楊女士就近在當地看了婦科,并做了陰道鏡檢查,被診斷為“陰道前后壁膨出,子宮脫垂”。在醫生的建議下,楊女士在醫院做了3個療程的盆底肌康復鍛煉。治療時間一天天過去,可病情卻沒有明顯好轉。今年1月份,楊女士來到了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泌尿外科胡青主任的專家門診就診。
經過詳細的查體,結合患者5年來的發病過程,胡主任給出了“重度膀胱膨出合并子宮陰道脫垂”的診斷。胡主任告訴楊女士:“下體脫出的東西是你的陰道前壁和子宮,而陰道前壁脫出,往往意味著膀胱脫垂。隨著膀胱脫垂的發展,尿液流出通道的改變,就造成了你小便解不干凈以及排尿費力的癥狀,所以你每次都要肚子用力屏氣才能解出小便。而長時間的這種排尿習慣,又加重了臟器脫垂,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對于像楊女士這樣年紀比較輕的患者來說,盆底康復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案。但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對楊女士的病情幫助并不大。鑒于上述癥狀嚴重影響了楊女士的生活質量,以及楊女士本人的迫切希望,權衡利弊之后,胡主任建議楊女士住院,進一步檢查,評估是否進行手術。

在楊女士住院期間,做了尿流動力學和膀胱造影檢查,結合病史及查體,最終得出了以下兩個診斷:重度膀胱膨出;Ⅰ度子宮脫垂。重度盆腔臟器脫垂康復效果不理想,而手術可以得到較滿意的療效。最終,胡主任制定了治療方案:利用腹腔鏡微創技術,在患者膀胱與陰道壁之間植入一枚盆底修補片并懸吊于雙側腹壁,替代傳統的經陰道膀胱膨出補片修補術。在解決楊女士膀胱膨出的同時,還解決了子宮及陰道脫垂問題,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手術對患者夫妻生活的影響,手術時間短,創傷小,術后恢復起來更快。
如今,楊女士已完成手術1個多月了。“現在我小便很通暢,之前那種酸脹感覺基本消失了,下體原來脫出的東西也不見了。”楊女士在復查時說道。胡主任提醒楊女士,“手術后的3個月內,要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暢,盡可能避免腹壓用力的行為,體內的補片還需要時間和身體正常組織相融合。”
即膀胱向陰道前壁膨出。最常見的原因是妊娠、慢性咳嗽、肥胖以及不恰當的腹部鍛煉等,嚴重時尿道也會膨出。輕者無癥狀,重癥時常感腰酸下墜,自覺有腫物自陰道脫出。常伴有排尿困難及尿不干凈的感覺。
●尋找泌尿專科醫生的幫助
早發現,早治療。切勿獨自默默忍受,待重度膀胱膨出了才尋求醫生的幫助。
●糾正長期慢性增加腹壓的疾患或行為
如慢性咳喘、便秘、肥胖、搬運重物等。
●輕中度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療
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在家就可以做凱格爾運動,鍛煉盆底肌肉及筋膜,增加盆底肌力量。如果不會凱格爾運動,或者找不準肌肉位置,也可先到醫院做生物反饋治療。熟練掌握方式方法后,再回家自行鍛煉。
●重度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可行經陰道或者腹腔鏡下膀胱膨出修補,利用植入體內的補片,起到強化盆底力量的作用。
●尋找盆底肌
試著收縮陰道(男性則是陰囊根部和肛門之間)和直腸周圍的肌肉,并且努力抬升這些肌肉,如同憋住不撒尿和不放屁的感覺。如果還是覺得找不到,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排尿過程中突然停止,此時運動了的肌肉就是盆底肌。
●收縮盆底肌
肌肉正確的運動方向應該是向上、向里,而不是向下憋氣。在訓練時可以把手放在腹部和臀部,確保在鍛煉時,肚子、大腿和臀部都保持靜止。
●反復交替訓練
收縮盆底肌,堅持10秒;放松肌肉10秒;重復10~15次這樣的動作;每日2~3次;6~8周為一個療程,4周左右癥狀會有改善,3個月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