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富樂

“何醫生,我這病吃東西需要怎樣忌口?”絕大部分腫瘤患者無論術前、術后或早期、晚期都會問我這個問題,可謂是病人們都關注的一個點。
俗話說“病從口入”,許多人的疾病都是因為沒管住嘴,尤其是惡性腫瘤、糖尿病、高血壓等需要長期配合治療的患者,他們的健康與飲食息息相關。
但是,忌口一定要遵循傳統的有科學依據的原則,根據自身的病情、體質來,絕不能道聽途說,否則會造成情緒緊張,生活質量下降。過度的忌口會導致患者營養狀況日趨惡化,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蔬菜為主要葷菜為輔助
蔬菜最好占飲食總量的70%左右。中醫有句話“膏粱厚味,足生大疔”,意思是常吃高脂高油的食物,容易生大病。同時,中醫還認為,油膩的食物容易助痰濕,而腫瘤病人大都伴有氣滯血瘀、痰凝濕聚的情況,吃得太油膩等于火上澆油。建議多吃蔬菜,因為新鮮的蔬菜中富含維生素C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恢復機體免疫力。
多吃新鮮食物少吃溫熱食物
新鮮的食物營養豐富,而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魚、咸肉、臘肉、酸菜等含有大量亞硝酸鹽,這是致癌的因素之一。同時,不少腌制品的鉛、砷、鎘、汞等重金屬和三甲胺氮、硫化物等化合物都超標,而且腌制過程中維生素C等微量元素被破壞,營養價值下降。
當然隔夜的飯菜也不能吃,很多患者對此不以為意,或者表示無法理解,道理與腌制品一樣。
常見的溫熱的葷菜有牛羊狗肉、麻雀等;水果有桂圓、荔枝等熱帶水果;還有大蒜、生姜、胡椒、韭菜、桂皮、香葉等佐料也屬于溫熱的。一般情況下,腫瘤患者要少吃溫熱的食物,中醫認為,腫瘤是由氣滯血瘀、痰凝濕聚所致,邪結日久易化熱;同時,化療、放療和熱療,在中醫理論中也都屬于溫、熱性質??傮w飲食偏平性和涼性為好。
忌口勿太嚴情緒要放松
臨床中,我們碰到的癌癥患者,有60%~70%是對飲食忌口沒有非常正確的觀念的。這部分人群要么什么都不管,想吃什么吃什么;要么什么都不敢吃,甚至有的患者最后只吃清水煮青菜。這些都會對病情起到反作用。
我遇到過一個病人,門診前一個多月做了胃腸道間質瘤切除手術。她因乏力、食欲下降等原因來找我,臉色蒼白、雙眼凹陷,精神狀態很差,感覺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開始,我還以為是剛做完手術一兩個星期沒恢復過來引起的,后來一問,她手術已經做了一個多月了。
照理說,惡性程度不是很高的胃腸道間質瘤,術后半個月身體就可以恢復了,但她恢復得很差,還出現了貧血,血色素只有9克,而正常人在12克左右。
交流后我發現,她每天吃得很少,感覺都沒怎么吃。剛出院的時候,她只是不吃牛肉、螃蟹、蝦等容易引起復發的食物。后來,又不知道從哪兒聽來的,有人說雞肉、雞蛋、魚肉也不能吃,否則會導致腫瘤復發,每天以吃蔬菜為主;再后來,她連土豆、番薯、南瓜等淀粉含量高的蔬菜也不吃了,她聽說,淀粉類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傷脾胃。于是她每天差不多就吃點青菜、冬瓜、絲瓜等很清淡的東西,偶爾會吃一兩片肉,但一定要水煮的豬肉,紅燒類、油炸類食物堅決不吃。這個不吃,那個不吃,一個多月下來,她從術前的100多斤,瘦到只有80多斤了。

根據上面的幾大原則我們應該了解,腫瘤術后適當忌口是有必要的,但這樣忌口太絕對化了,而且很多沒有科學依據。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后不吃生冷、油膩、腥臭、腌制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不新鮮的食物。如生姜、蔥、煎炸食品、咸魚、醬鴨等,但新鮮的雞鴨魚肉、雞蛋、鴨蛋也不吃,實在是過猶不及。
門診過程中,我發現不吃雞肉、雞蛋的腫瘤病人還真不少。他們認為,雞是“發物”,吃了雞肉或雞蛋會使腫瘤復發或促進癌細胞的生長。這是沒有科學道理的。相反,雞蛋、雞肉的營養成分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為人體吸收、利用,雞蛋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良好的補品。
但是,如果你認為某個食物會導致你的疾病惡化,那就不要食用了,因為情緒對身體的影響,有時遠遠超過某個食物對身體的影響。
總而言之,癌癥患者要記住一句話:食物是來幫助你的身體恢復健康的,不是來損害你的。
在日常生活中,山藥、米仁大部分人可以吃,但是粗糧不能天天吃、人人吃、餐餐吃,因為過多的粗纖維會傷害胃腸道,尤其是胃腸功能弱的癌癥患者,更不提倡多吃。
而對于那些伴有焦慮抑郁,煩躁失眠的腫瘤患者,建議食用以下有兩款食療粥:
●薏米粥
材料:薏米50克,玫瑰花5~10克。
做法:保溫杯開水泡玫瑰花15分鐘,泡出汁液200ml,用玫瑰花汁液煮薏米20~30分鐘。每天喝一次,有助于緩解焦慮抑郁的情緒。
●山藥粥
材料:山藥50克,合歡花5~10克。
做法:保溫杯開水泡合歡花15分鐘,泡出汁液200ml,用合歡花汁液煮薏米20~30分鐘。每天喝一次,有助于調節煩躁失眠的情緒。
無論從現代醫學,或者中醫理論看,腫瘤病人應根據病情與治療需要適當忌口,忌口有利于疾病治療,但應注意飲食多樣化,平衡膳食,忌口的食物需要根據病情和藥性而定,不能一概而論。